突发疫情下浙江留学生“云课堂”教学实证研究

2020-11-10 11:21陈夏瑾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8期
关键词:云课堂疫情教学

陈夏瑾

摘要: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利用“云课堂”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是高校留学生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留学生“云课堂”教学在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设计、教学基础设施、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改进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疫情;浙江留学生;“云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伊始爆发,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浙江各高校纷纷根据课程情况及留学生特性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云课堂”线上教学组织工作,坚决打赢留学生教学领域的抗疫阻击战。

疫情期间留学生汉语教学普遍采用的“云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播课堂+录屏”模式,在线教学工具包括“钉钉”“腾讯课堂”“企业微信”、微信群等,鼓励一线教师根据留学生具体情况和课程特性,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无法通过直播学习的留学生,可通过录屏功能观看“直播回放”,达到学习目的。二是“自选资源+在线答疑”模式,由各高校选用在线教学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尔雅、智慧树、上海外国语大学微课视频、学银在线等,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等方式推送给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再借助微信、QQ群等常用工具进行辅导答疑。

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浙江留学生“云课堂”教学情况,确保“云课堂”教学与线下教学达到同样的效果,本文对浙江省各高校留学生“云课堂”教学环境、教学平台、学生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等进行调研。

1 疫情背景下浙江留学生“云课堂”教学现状调研

1.1 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突发疫情下浙江留学生“云课堂”教学实施现状,本次调查根据疫情时期线上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利用微信、邮件、“问卷星”等途径,对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300名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于2020年4月7日~15日发放,问卷为匿名填写,收回调查问卷后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问卷设计内容包括四个维度:“云课堂”教学环境、教学平台、学生教学评价、教师期待与评价。

1.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5份,有效问卷290份,问卷有效率为96.7%。其中参与调查的境内留学生172名,占57.3%;境外學生128名,占42.7%。在浙江1年以内的留学生有52人,占17.3%;在浙江1-2年的留学生有86人,占28.7%;在浙江2-3年的留学生有103人,占34.3%;在浙江3年以上的留学生59人,占19.7%。

1.2.2“云课堂”教学环境

针对线上教学环境,笔者主要从“居住地网络是否顺畅、是否有时差、家中是否有电脑或智能手机、家中是否有WIFI、是否有包月手机流量套餐、每月总体流量”等维度来调查留学生学习基本情况。

44.3%的留学生表示居住地网络非常顺畅,“时好时坏”的占52.6%,3.1%的留学生表示完全没有网络。受经济条件及网络通信等影响,各国网络流畅性存在差别。在“是否有时差”方面,在境内的留学生加上中亚、日韩等时差差异较小国家的留学生总计占58.2%;85.4%的留学生表示家中有WIFI环境;95.2%的留学生表示有手机流量包月,手机流量集中在10G、20G、3OG或不限量。所有的调查对象表示有电脑或手机,能完全满足在线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针对所在地网络不太顺畅、时差等问题,留学生可通过直播回放、任课教师发送教学材料等方式进行学习。

1.2.3“云课堂”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云课堂”教学平台是在线教学的必备工具,在线教学效果的优劣会受到在线教学平台性能的直接影响。现阶段“云课堂”教学平台种类繁多、功能齐全,包括雨课堂、钉钉、腾讯课堂、企业微信、腾讯会议、QQ群、超星尔雅等。结合留学生特性和各课程特点,教师选择不同的“云课堂”教学平台。对疫情期间浙江留学生教学所采用的网络平台进行统计,使用“钉钉”进行在线授课的教师最多,占53.1%,其次是腾讯课堂、雨课堂、企业微信、微信群、QQ群,分别占24.5%、11.3%、3.2%、2.6%和1.7%。有3.6%的教师会采用其他平台进行授课。

1.2.4“云课堂”教学平台

留学生对教师“云课堂”教学表示非常满意的有67人,占23.1%;表示比较满意的有81人,占27.9%;表示基本满意的有117人,占40.3%;表示不太满意的有25人,占8.7%。从总体上来说,留学生基本能适应在线教学的方式,对“云课堂”学习持肯定的态度。网络直播课授课基本上有录屏功能,能保存资源供学习回顾、复习,及时巩固、解答疑问。通过个案访谈,了解到留学生对“云课堂”教学的“不满意”集中体现在授课过程中希望能与教师加强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互动不太便捷、缺少上课所需教材、对上课硬件环境比较担忧等。

1.2.5“云课堂”教师评价

对教师“云课堂”授课所使用平台的流畅程度和稳定程度进行调研发现: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0.8%,表示比较满意的占24.1%,表示基本满意的占9.2%,表示不太满意的占21.8%,表示不满意的占34.1%。在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评价方面,表示非常满意的仅有2.3%,表示基本满意的占48.9%,表示不太满意的占24.3%,表示不满意的占24.5%。在“云课堂”教学平台功能评价方面,43.2%的教师表示需要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方面的功能,26.7%的教师表示要邀请平台技术人员为授课教师提供在线教学技术培训。

有超过50%的对外汉语教师表示“云课堂”学习能基本满足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而且表示愿意在疫情结束后继续开展“云课堂”教学。但是,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对“云课堂”教学也存在忧虑,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率、在线教学平台操作性、学生教学参与度、无法关注学生上课状态等方面。

2 浙江留学生“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新冠肺炎的严峻形势,浙江各高校统筹谋划,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各高校纷纷根据课程情况及留学生特性,坚持因材施教,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载体,灵活运用“云课堂”直播互動教学、在线答疑、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提高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通过访谈一线教师,结果显示,部分教师对“云课堂”教学存在焦虑,其原因是对如何增强与学生互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参与度、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何关注学生上课状态、如何解决设备操作难题等方面存在焦虑。绝大部分教师在疫情期间初次采用在线授课模式,缺乏在线教学的经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研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上课期间学习参与度较低。35.4%的留学生表示网络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一方面是网络通信流畅性不好,存在时差因素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教师监督,无法自主完成线上学习任务。超过50%的留学生表示,“云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及时满足提问、答疑、互动等学习需求。与此同时,部分留学生受汉语水平的制约,对平台内的某些功能运用掌握不够。一些留学生不太适应在线学习的方式,表现出自制力差、学习气氛不足、散漫、学习效果差等问题。

2.2 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案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部分地区和高校未充分考虑到疫情时期的特殊性,以及留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案制定方面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首先,教学模式雷同单一,在授课进度方面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同步,没有充分考虑留学生的接受度和学习能力差异;或者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和学校上课时间相同,未综合考虑、设计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不同层次的授课内容。绝大多数教师倾向于采用“直播授课”的模式,或采用现成已有的教学资源供留学生自主学习,辅之以在线答疑和作业辅导,现成的课程资源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方面比较欠缺。这样的授课方式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加无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其次,“云课堂”教学模式存在时空差异,教师很难掌控、监管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很难做到与疫情结束后的教学进行衔接。

2.3“云课堂”教学基础设施差异影响教学效果

汉语教材种类繁多,教学基础设施薄弱是影响“云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第一,留学生身处世界各地,境内学生易受WIFI环境、手机流量限速、信号弱等因素影响;境外学生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网络通信质量及时差等影响,无法登陆在线教学平台,有时会出现频繁掉线、卡顿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第二,教师及学生的设备存在不足。一些教师平台需要配备两台以上电脑或手机设备,供教师进行直播授课、录屏、书写板书、投屏等,给教师的在线教学造成一定困难。同时,85.4%的留学生倾向于使用手机在线学习,但受手机性能差异、屏幕小等因素影响,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会出现黑屏、看不清课程内容、无法进行线上交流互动等情况,学生的教学质量、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3“云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云课堂”教学为留学生教学提供了便利,体现了巨大的优越性。但“云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提升“云课堂”教学质量,为后期的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3.1 不断提升“云课堂”教学能力,增强课堂互动性

对于一线的对外汉语教师来说,要不断提升在线教学能力,加强课堂互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熟悉掌握各类在线教学平台,加强平台操作技能培训,做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准备,如掉线、卡顿、黑屏等状况。其次,时刻保持在线授课的现场感,课堂导入环节必不可少,可适当进行教学平台的功能介绍;授课过程中时刻保持与留学生的互动交流,知识点讲授中要有适当停顿,询问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或进行随机点名提问。再次,授课过程中建议开启摄像头,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现场感,另一当面也可以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最后,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独特优势,比如抢答、问卷调查、投票、选人等功能,根据课程特性充分使用,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质量。

3.2 丰富课程内容,加强互动,提升学生“云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结合课程特点,组建“课程小组”互动交流群,3~5人为一组,每组选一名组长,由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线上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教师可通过“课程小组”进行线上管理、答疑、组织交流。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可通过微信或在线授课平台分别发布给各“课程小组”本次课的相关学习资料,学习资料中要涵盖课程学习重点难点、与课程相关的焦点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讨论。例如《发展汉语·初级综合Ⅱ》第21课《愚公移山》,教师可结合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具体事例开展“不怕困难,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前,教师可将“愚公移山”的故事、万众一心的战“疫”故事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发布给各“课程小组”,鼓励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开展讨论、交流,同时收集、上传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战“疫”故事教学案例及素材。学生在课前预习、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及所见所闻,思考对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态度、看法,为正式的在线学习做铺垫,同时可以提升留学生“云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3 加强教师技能培训,互助合作,密切关注学生动态

疫情防控期间,“云课堂”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师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包括在线教学的理论知识、在线教学的实际操作情况、在线教学的各类功能、留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接受程度等。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在线学习理论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挖掘、推广各类优秀在线教学案例。除此之外,留学生是在线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及动态。

疫情防控期间要做好留学生教育领域的“抗疫阵地战”。要充分考虑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结合浙江省各高校留学生所在地的状况及教育特点,切实做好留学生“云课堂”教学。本研究在对浙江高校留学生“云课堂”教學现状调研基础上,指出疫情应对时期我省高校留学生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希望能对浙江省及其他省市地区高校开展疫情防控时期的汉语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责任编辑:武多多)

参考文献:

[1]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15-17.

[2]谌雷元,左婷.突发疫情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65.

[3]王永章,叶维明.“三微融合”提升疫情防控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实效[J].学科与课程建设,2020(3):62-66.

[4]杨海军,张惠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2):194-195.

[5]焦建利等.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06-113.

[6]王运武等.疫情防控期间提升在线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4):119-128.

[7] 丁书林.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在线教学的主要原则及实施[J].专家论坛,2020(3):3-7.

[8] 杨森,路海.疫情防控时期教师在线教学情况调查[J].抗疫专题,2020(1):20-22.

[9] 邹园园,李成军,谢幼如.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湾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20:(4)22-28.

[10] 王小平,马婷.浙江省疫情期间中学线上教学情况调查研究[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3):66-69.

猜你喜欢
云课堂疫情教学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云课堂”的构建策略
不一样的云思维:“云”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基于云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