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心灵之惑,抚内心之伤

2020-11-11 07:59车海琪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开发运用

车海琪

【摘   要】校园心理剧兼具治疗、教育和审美功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教师可以对标主题、学情、需求实施借用、修改、创编策略开发校园心理剧,以便情境化呈现和集体辅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可以基于评估、本质、个案,实施调整表演、探讨剧情、跟踪辅导策略表演和观看校园心理剧,指导学生学会应对和处理心理问题,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开发;运用

校园心理剧兼具治疗、教育和审美功能,是一种以当代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剧本素材,组织学生用小品、情景对话等表演方式,学会应对和处理心理问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和集体治疗技术,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

然而,当下校园心理剧存在剧本匮乏、辅导指向不明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巧妙使用校园心理剧,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展心灵之惑,抚内心之伤”的作用。

一、小学校园心理剧的开发策略

(一)对标主题,借用剧本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共性,因而学生也会存在共性的心理问题,如小学生主要存在自我认知、亲子关系、同伴交往等方面的共性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区域培训、教研活动、网络等途径获取各类主题的校园心理剧,遵循合情、合理、合心、合规的原则,从中挑选出符合校情、班情、学情的剧本,为我所用。

例如,班主任在期末监考时惊讶地发现: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小王竟然作弊。而其他教师也反映,优等生作弊在小学高段并非个例。这些公认的优秀学生,在遭受学业挫折后,自信心发生动摇。由于害怕因成绩退步而失去家长、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就想通过作弊维持优秀学生的假象。一天,班主任发现网络心理剧《拐弯》的剧情几乎与小王的情况一模一样,于是直接借用该剧本对学生进行辅导,请小王扮演主人公。校园心理剧能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使学生更容易走进剧情,融入其中。通过表演和观看心理剧,学生逐渐理解人生的道路遇到挫折在所难免,面临挫折不能逃避和投机,应该正确面对并勇于承担后果。最后,小王放下了心理包袱,认识了错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挑战。

借用剧本省时省力,往往能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取得显著效果。尤其对兼任多门课程或新入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而言,不失为一条捷径。

(二)对标学情,修改剧本

尽管小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共性的心理问题,但个体差异同样存在。因此,一味采用拿来主义,并不能解决学生个性化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现成的校园心理剧进行修改,使之更符合学情,以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如网络心理剧《这事是我干的》讲述了喜欢搞恶作剧的某男生,故意藏匿他人的课外书致使赔偿,却认为这只是个玩笑,没必要大惊小怪的故事。教师认为,该心理剧虽然是针对学生缺乏责任心、敢做不敢当的现象,但主人公的行为过于戏剧性,不如用身边真实的事例加以替换,进行修改。改编后的剧本呈现了某学生因病独自在教室休息,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并悄悄收拾后丢进垃圾桶。虽然大家都猜测是她,但她并不承认。在一次“责任与担当”主题辩论赛后,她认识到了错误,决心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主动赔偿了花瓶,并提议设立班级“诚信”信箱。

剧本修改一般是借鉴原剧本的辅导主题,以身边发生过的类似情境加以替换,触动学生心灵,产生共鸣。同时,剧本要增加应对问题的处理策略,以保证校园心理剧的完整性、指导性、教育性。

(三)对标需求,创编剧本

受地域环境、社会环境、家庭氛围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学校、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心理活動,尤其在信息爆炸、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会带来更多的时代问题、现实问题,如手机依赖、性骚扰、家庭暴力等。对于这些新问题并没有现成的剧本可借用、可修改,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地创编校园心理剧,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要。

例如,“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令学生甚至成人无法自控。于是,教师创编了校园心理剧《告别“抖音”》,将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各种状态——为了玩手机而不惜对父母撒谎、作息规律混乱、影响视力和学习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笑声中意识到手机依赖症的危害,由此理性看待自己的行为,决心放下手机回归学生的主业,并培养其他兴趣爱好以干扰依赖症。这样的校园心理剧将教育性、活动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剧情,引发学生反思和换位思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寻找典型案例进行自编、自导,甚至在课堂上即兴演绎。规模大的学校更应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团体的力量,以求心理剧辅导作用最大化。

二、校园心理剧的运用策略

借用、修改、创编等开发策略丰富了校园心理剧的内容,但这只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前期准备。只有让学生成为校园心理剧的参与主体,通过排练、表演,以及教师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辅导,才能真正发挥校园心理剧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一)基于评估,调整表演

作为心理剧的策划者、组织者,教师在排练校园心理剧时,要对一些敏感主题进行心理热身。既要凸显校园心理剧的教育性和趣味性,又要对剧本中不适合学生表演的地方进行修改,避免对表演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从而保证团体辅导的效果。

例如性骚扰,本是个困扰成人社会的问题,如今却有“低龄化”的趋势。近几年,类似公交车上的“咸猪手”、游泳池边的“猥琐大叔”等针对小学生的性骚扰事件层出不穷。校园心理剧《向性骚扰说“不”》,讲述了主人公小丽遇到性骚扰后,机智周旋、巧妙应对的故事。教师鼓励扮演者小英用语言、动作、神态刻画出小丽在遇到性骚扰时的真实心理,“咸猪手”扮演者小强要表现出性骚扰者的丑恶内心。但在实际排练中,小英和小强始终无法进入情境,表演效果不尽如人意。性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因其话题敏感常常使学生不知所措,对表演者而言心理压力巨大。于是,教师在忠实剧情的基础上对表演形式做了修改,如将“摸胸部”等性骚扰行为改作“拥抱未遂”,用画外音效表现“咸猪手”的性骚扰行为及丑恶内心,用空椅子技术表现“小丽”的心理冲突和行为。很快,小演员放下心理负担,进入了角色。

猜你喜欢
校园心理剧开发运用
校园心理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高中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技术应用案例解析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