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盐城,铁军之魂

2020-11-11 04:30张静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军部苏北铁军

张静

坐落在盐城中心广场的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大铜马)已成为城市光荣的标志(周晨阳/摄)

东临黄海,西襟淮扬,位于里下河下游的盐城,河网密布、地势平坦。市中心,解放路、建军路两条主干道的交汇之处,有一座被盐城市民亲切称为“大铜马”的雕塑。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朝阳昂首东望。

“大铜马”坐落的十字路口,是盐城公路“零公里”起点。它更像一个时空坐标,和与其东西相望的新四军纪念馆与泰山庙新四军指挥部旧址一起,串成了这座城市抗战中浴火重生的历史轨迹。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党中央决定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这座苏北城市在抗日烽火中登上了特定的历史舞台。成为新四军领导中国南方各省抗日战争的总指挥部后,全国抗日英才集聚盐城,为这座城市打上了鲜明的“红色之城”历史烙印。

从泰山庙、新四军纪念馆到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殉难烈士纪念碑,248处红色遗址、128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新四军的足迹遍布盐阜大地,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流淌在盐阜人民的血液里,成为盐阜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盐城市委书记戴源指出,精神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和魅力,也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涵。“我们大力弘扬新时代铁军精神,深入实施‘红色领航工程,就是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液和人们日常行为中,更好凝聚全社会力量知行合一、勇于担当,加快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苏北延安

盐城城西,蟒蛇河畔,泰山庙。

1941年1月25日,时任新四军代理军长陈毅在新四军重建军部大会上铿锵有力地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随后国民党取消新四军番号。1月20日,毛泽东亲自草拟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并以中央军委的名义正式发布。新四军的旗帜自此在华中抗日根据地重新飘扬起来。

“新四军重建军部,恢复了政治委员制度。可以说,佩戴N4A臂章的新四军正是从这里崛起,从此走上新的发展道路,成为一支真正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战军队。”新四军纪念馆副研究馆员陈宗彪告诉本刊记者。

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把新四军整编为7个师,1个独立旅,加上军部特务团及抗大五分校全军共9万余人,在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开展政权建设、恢复经济、温暖民生和创新文化,成为华中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此,盐城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享有“苏北延安”的美誉。

1941年6月,日伪军对盐城进行扫荡,新四军军部机关受到严重威胁,于1941年7月10日被迫撤离盐城,前往阜宁停翅港。在日伪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泰山庙最终毁于战火。

这座记录了新四军革命历史上重要时刻的地标,重建于1982年。

最初举办的盐阜地区新四军抗日斗争史陈列展,只有三四十张图片,没有一件实物。随后,展览的消息被许多新四军老兵关注,他们纷纷返回盐城,主动捐献珍贵实物。泰山庙陈列展览经过几次重大改版和升级,内容不断丰富。1986年10月10日,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和新四军纪念馆同日开馆。

如今的泰山庙,一进门坐落着新四军重建军部的5位领导人——刘少奇、陈毅、张云逸、邓子恢、赖传珠群雕,重建军部初期几位领导人运筹帷幄、鼓舞士气的瞬间被永久定格。

作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窗口,近几年泰山庙年接待参观者超过20万人次。在盐城市民口中,泰山庙与新四军纪念馆、“大铜马”雕塑,已成为盐阜人骄傲的城市地标。

新四军在盐城“重生”后,面对日军和日伪军的双重夹击,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单家港、陈家港战斗、陈集、八滩战斗、合德攻坚战……“烈烈轰轰,夺敌之气”,艰苦壮烈。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铁军精神始终在盐阜大地传承延续。

上世纪90年代,盐城大丰的淤涨型海岸被认为是“建港禁区”。但盐城人花费8年时间,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克服资金、技术短缺等重重困难,“唤醒”了沉寂千年的海岸线。如今大丰港已成为中韩贸易干线港,助力盐城从经济发展末梢跨入对外开放前沿。

“铁军精神激励着大丰港人自力更生,谱写出了从‘盐碱荒涂到‘亿吨大港的辉煌篇章。”大丰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陶莹说。

陈毅托子

在串场河畔众多的盐场中,有一个叫“白驹场”的地方(即现在的大丰区白驹镇)。当时间进入到19世纪40年代,这座曾经安逸的苏北小镇,因缘于抗日战争中的一次“两军会师”而记载史册。

1939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发展华中武装力量的指示》中指出:华中在战略上是联系华北与华南的枢纽,华中是我党发展武装力量的主要区域。为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当时主要集中在苏南和皖南一带发展的新四军决定派陈毅和粟裕率部从苏南越过长江,快速向苏北发展。中共中央为配合陈毅部的这一战略行为,电令八路军黄克诚部从山东南下,向苏北挺进。

陈毅部在向苏北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的百般阻挠。总兵力只有7000人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与韩德勤调集的3.5万人拼死决斗,以少胜多取得黄桥战役的重大胜利。

随后,新四军继续挥师北上,与此同时,八路军黄克诚部从淮海地区南下。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与八路军各一部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

他去世前,时任上海市长陈毅专程去探望,而邹鲁山则给后人留下遗嘱:不要为自己微不足道的事情“去麻烦陈军长”。

会师后,两支部队互赠礼品,新四军赠送的是黄桥战役中缴获顽韩的一挺机枪,八路军赠送的是平型关大战中缴获日寇的一把指挥刀和一架望远镜。

陈毅口占一绝:“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如今,盐城204国道车辆繁忙,而路东侧青松耸立,人们从车窗里可以看到“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形似一把直插云天的双刃宝剑,在蓝天下静静地述说着峥嵘历史。

阜宁县陈集镇停翅港村境内,坐落着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停翅港。停翅港原名亭子港,是被泽沟和於河的通港,宋后期被黄河淤塞,形成水塘,塘中央有一土墩,相传凤凰在此停留,故此得名。

1941年7月,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7月9日,新四军军部从泰山庙撤出,9月5日,转移到停翅港,新四军与盐阜人民并肩作战近3年时间,留下了许多鱼水情深的故事,“陈毅托子”便是其一。

2019年,源于历史真实的“陈毅托子”故事被盐城党校创作成了革命小戏,在党性教育文艺演出中表演。1943年陈毅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盐城人邹鲁山,邹原本是当地士绅,受新四军影响,一路追随,也成为一名共产党人。他去世前,时任上海市长陈毅专程去探望,而邹鲁山则给后人留下遗嘱:不要为自己微不足道的事情“去麻烦陈军长”。

新四军与盐阜老区血脉相连。这些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即便是盐城小学生也都耳熟能详。

据陈宗彪介绍,1983年盐城建市,百废待兴,但经济发展滞后,特别是落后的交通面貌阻碍盐城发展,这一切同样牵动着北京、上海等地的新四军老兵们。跑项目、掏腰包,正是得益于他们的群策群力,盐城南洋机场由军用机场改为民航机场;通过争取无息贷款,盐城开通通榆河;新长铁路全线贯通,结束了盐城“地无寸铁”的历史。“铁军”助力,“水陆空”三大交通命脉被打通,盐城腾飞有了翅膀。

集中文化人

抗战时期,随着中共华中局、抗大五分校、《江淮日报》社、华中党校、鲁艺华中分院、江淮银行、苏北文化协会等在盐城相继成立,根据地政权、军事、经济、文化、统战等各项建设蓬勃开展。

“新四军不仅是军事的力量,还是推动全民抗战的教育力量,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盐城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新四军纪念馆原馆长孙国栋告诉本刊记者。

沿着弯弯的乡间小路,穿过一片绿色的农田,久负盛名的苏北阜宁县陈集乡卖饭曹村便展现在眼前。

这座村子的曹氏家族经营的卖饭小铺因天时地利而生意兴隆、名扬四周,时间久了,人们便以“卖饭曹”代称曹氏村庄。抗战时期,卖饭曹又因其成为文化村而闻名遐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入上海的英法租界和占领香港,原来依托上海和香港进行抗日活动的文化人无法继续生存,重建新四军军部后的盐城,犹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抗日志士和热血青年,以及许多著名文化人转移阵地,投奔苏北。

盐城新四军干部学院(盐城市委党校供图)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新展陈

1940年11月,陈毅审时度势,在海安文化座谈会上发表了《关于文化运动的意见》,发出“为开展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运动而斗争”的号召。随后,刘少奇、陈毅亲自指导筹建鲁艺华中分院,为便于文化人相对集中地开展文化活动,促进文化工作的普及提高,陈毅倡导并在阜宁卖饭曹建立起“文化村”,又成立“湖海艺文社”,通过社集群芳、以文会友,使文化人尽情施展才华,从事抗战文艺创作,给原本文化贫瘠的苏北小城注入勃勃生机。

《盐阜大众报》这张历史悠久的报纸就是诞生于抗战的烽火中,著名的华中鲁艺逐渐成为苏北乃至华中抗日文化的一面旗帜。盐阜区根据地到处都有文工团、宣传队,到处激荡着抗日歌声,上演革命戏剧。

1941年7月,日伪集中兵力向盐阜地区扫荡。在军区总部的指示下,鲁艺分院将师生们分成两队。一队随军行动,二队——主要由戏剧系和音乐系的师生组成——将转移到别处。1941年7月24日早晨,二队成员们在北秦庄露营时,被一群日本侵略者包围。

30多名师生,包括教导主任邱东平和剧作家、戏剧系主任许晴,英勇就义。8名女学员和1名女记者被日军追逼至河边,宁死不屈,集体跳入河中。

村民们来到现场时,看到这些年轻的文艺工作者的遗体遍布田野,散落在地上的还有沾着鲜血的行李箱、小提琴、舞台用化妆品和剧本。

1984年,庆丰镇村民筹资为烈士们建立了墓园和纪念碑,纪念碑所在村子也改名为东平村。

今天的盐城建湖县庆丰镇的东平村,华中鲁艺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像极了五线谱。驻足于此,心中会不由自主回荡起当年的悲壮旋律。

“集中文化人,重振苏北文化”,诚如陈毅当年所期望的,战争年代文化精英与抗战文艺有机融合,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在盐阜大地开展,各种文化形式的出现、文化工作的推进,都为今天盐城的红色文化傳承奠定了良好基础。

“红色文化已成为盐城整个城市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铁军精神以其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已成为永远激励盐城人民不断前进的不竭资源和强大动力。”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海燕对本刊记者说。

近些年,盐城将弘扬铁军精神主题列入重点文艺题材规划,推动大型原创舞剧《烽烟桃花飞》和淮剧《送你过江》等重点作品在全省、全国巡演,纪录片《新四军1941》在各大媒体展播。

传承红色基因

盐城市射阳县特庸镇烈士陵园内,守陵人孟金开和往常一样清扫着烈士陵园。

37年来,他始终默默地在做一件事:看护胡特庸烈士墓。如今的孟金开已经是位年过八旬的老人。陵园和他已经成为特庸人眼中一道固定的风景。

1948年,时任盐东县委书记的胡特庸领导全县军民坚持在原地进行“反扫荡”斗争,同国民党黄伯韬部队作斗争。当年5月27日中午12时许,胡特庸和其他同志一起来到北洋岸渡口过河,船到河中心时,他被同船身着便服的敌对武装人员杀害,年仅36岁。

上世纪50年代末,政府将胡特庸烈士重新安葬,从那时候起,和胡特庸是战友的孟金开的岳父王万龙,成了胡特庸烈士墓的第一代守墓人。

村民们来到现场时,看到这些年轻的文艺工作者的遗体遍布田野,散落在地上的还有沾着鲜血的行李箱、小提琴、舞台用化妆品和剧本。

王万龙、孟金开两代人已义务守护胡特庸墓地63年。现如今,作为第三代人的王勇也开始参与到守护陵园的队伍中。几年前,王勇出资,为陵园铺了5里长的水泥路,与政府修的5里路连在一起,方便了人们前往陵园瞻仰、祭扫。

“我们会一直守下去。”孟金开说。

盐城解放后,盐城人民用最朴素的方式——用烈士的名字命名自己热爱的土地来纪念在抗战中献出生命的新四军烈士。

2010年盐城进行革命遗址普查,境内共有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等共计248处,以烈士命名的镇村有128个,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98个,其中抗战时期形成的居多。

开发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红色遗存提升工程,手绘《盐城红色文化地图》等网红旅游产品……近些年,革命文物资源成为盐城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重要抓手。

2014年盐城启动革命遗址修缮提升工程。2018年发布《盐城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条例》。2019年,组织开展“传承铁军精神,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宣讲比赛,深入实施铁军精神教育教学融入工程,融入高校课程体系、中小学教育教学。

本刊记者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采访时看到,每个部分都有一個“小小讲解员”,盐城市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夏菡阳一早便来到新四军纪念馆,穿戴好“小小讲解员”的服装,认真严肃地为游客讲解新四军与盐城的历史。

2015年,盐城成立新四军干部学院,打造盐城干部党性教育基地。2020年7月31日,盐城市委书记戴源在盐城市委七届十次全会上说:“充分发挥新四军干部学院等平台载体作用,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锻造过硬品格。”务实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就是对铁军精神传承最好的诠释。

猜你喜欢
军部苏北铁军
简述新四军军部驻地的变迁
第二次西园寺内阁期间“增师案”与政党军部之间的博弈
捧读《铁军》《大江南北》
怕什么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西芹”老太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军部
爱你有罪
永远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