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部

2014-08-26 10:41庞骏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军部

庞骏

摘要:日本的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天皇制国家,通过明治维新改革,日本的近代军国主义逐步形成。在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对外战争过程中,军部的重要

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统帅权独立、陆海军大臣武官现役制和帷幄上奏权,这三个环节紧紧扣在一起,使军部成为一个特殊的政治势力。

关键词:军部 统帅权独立 帷幄上奏 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

中图分类号:K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日本军国主义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军国主义。从幕府时期开始,日本的军国主义就已产生,是封建的军国主义,称作“武家政治”。19世纪下半期,日本的幕府统治被推翻,建立天皇制国家,通过明治维

新改革,日本的近代军国主义逐步形成。伴随着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壮大,日本对外扩张战争也不断升级,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在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对外战争过程中,军部的作用是巨大的。

一、军部的构成

所谓“军部”,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统帅机构,它主要是指陆、海军省、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及其他军事机关。以上几个机构及主管陆海军的大臣和参谋总长、军令部长是军部构成的核心。军部所

属机构还包括侍从武官府、元帅府和军事参议院。

按照天皇制所确立的“统帅权独立”的原则,军队统帅权归属于天皇,为天皇大权,独立于政府之外。上述机构均为天皇行使统帅权的“辅弼”机关。其中,陆军省和海军省隶属于内阁,是陆军大臣和

海军大臣分别以“辅佐”天皇的名义,掌管陆海军军政事务的两个政府机构。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直属于天皇,是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长“参与帷幄机密”,主管用兵作战的军令机关。

需要指出的是,“军部”并不单指前述种种军事机构,更重要的是控制这些机构的军人集团,也就是前述的海陆军大臣,陆军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部长等。他们利用这些机构做平台,凭借独立的统帅

权及帷幄上奏和有关军事的独立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权,不仅不受内阁及其他政治势力的干预和监督,独断地决定扩军备战方针、对外出兵作战及军队内部军制制度等,而且直接干预政府的政治、经济

,乃至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在推动日本军国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统帅权独立

军部拥有如此多特权,其政治基础即“统帅权独立”,这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制度上的根本保障。

“统帅权独立”是指“凡属作战用兵事物(统帅)均为天皇大权,帷幄机密,置于行政系统管辖之外,由军令机关负责人辅佐实施。”这种“统帅权”不仅独立于政府之外,在1889年颁布宪法,实施议

会制之后,也不受议会的干预、监督和约束。此项制度始于1878年颁布的《参谋本部条例》和《监军本部条例》,1885年实行的内阁制和1889年颁布的明治宪法使这一制度固定下来。

1878年《参谋本部条例》废除了原陆军省所属的参谋局,成立了参谋本部,并规定其直属天皇,参谋本部本部长“参与天皇帷幄机密,专司对内对外作战准备”,又规定“凡属军中机密、战略动向、军

队调遣等军令有关事务,有本部长掌管,参与规划,经天皇亲裁后,直接下达陆军卿实施”;《监军本部条例》新设监军本部,规定其下设3个监军部,各监军部隶属于天皇,监军部长平时统辖两个军管

区,战时作为师团长统辖两个旅团执行天皇所赋予的任务。这些规定标志着军队的作战指挥权,即所谓“统帅权”,脱离政府和陆军省的管辖,而直属天皇,并在参谋本部本部长和监军本部长的“辅佐

”下实施,从而确立了统帅权独立于政府之外,而直属天皇的所谓“统帅权独立”体制。1885年的《内阁职权》和1889年的明治宪法追认了这一原则,最终使其成为国家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

统帅权独立最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加紧扩军备战,准备发动对外战争的需要。西南战争之后,军队的基本任务从对内转向对外。为此,参谋本部设置了“管东局”和“管西局”,专门负责调查日本本土

以及俄国的西伯利亚、库页岛、堪察加,朝鲜和我国东北及沿海地区的兵地要志,以备未来“有事之日”供制定战争计划之用。参谋本部成立后,立即派人到我国搜集军事情报,调查兵地要志。这些人

回国后写出了《邻国备略》和《与清朝斗争方策》的调查报告,鼓吹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后来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对这些都是最好的脚注。事实说明,统帅权独立,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推行军

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产物。

三、帷幄上奏权与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

与统帅权独立密不可分的两项制度是“帷幄上奏权”和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

“帷幄上奏”简而言之就是军部对其管辖的军令事物,无需顾及政府,可直接报告天皇。它是日本统帅权独立的具体体现,是军部推行军事扩张政策,干预政治事务的主要手段之一。明治宪法规定,有

关统帅事项的辅弼权限称之为“帷幄上奏权”,由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长行使。这种“帷幄上奏权”,形成于1878年的《参谋本部条例》,确立于1885年《内阁职权》和1889年《内阁官制》。《

参谋本部条例》规定“凡属军中机密、战略动向、军队调遣等军令有关事务,由本部长掌管,参与规划,经天皇亲裁后,直接下达陆军卿实施”,显然,当时天皇制政府授予参谋本部本部长的职权是:

直属于天皇,掌管军令事务,参与天皇帷幄机密事务规划,经其谋划,经天皇亲裁后,直接下达陆军卿实施。也就是说,本部长有权不经过当时的太政大臣而直接上奏天皇,经天皇批准后,即可定案,

并下达陆军卿执行。据此,本部长的“帷幄上奏权”便伴随统帅权独立的确立而产生了。与《参谋本部条例》相比,《内阁职权》与《内阁官制》则明确规定军部拥有“帷幄上奏权”。该条例规定“事

关军机事务,虽有参谋本部长直接上奏,陆军大臣亦应报告总理大臣”;《内阁职权》修改后的《内阁官制》也规定“事关军机军令上奏者,除依据天皇旨意下付内阁者外,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应报告

总理大臣。”这里所说的“参谋本部长直接上奏”、“事关军机军令上奏者”,就是规定军部在军机军令方面拥有直接上奏天皇的“帷幄上奏权”,而且还明确规定,其上奏的内容在事后由陆海军大臣

报告内阁总理大臣。也就是说事前总理大臣无权过问军部上奏的内容。

“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是日本为体现军部统帅权独立而确立的一种制度。其突出特点是陆海军大臣身兼数职,在内阁中处于特殊地位。首先,他们是国务大臣。按照明治宪法规定,作为阁员,他们都

以国务大臣的身份担当“辅弼”天皇之任。同时,他们又与其他阁员不同。按惯例,他们作为军部在内阁的代表,在内阁的政策上不承担责任,并按照军部意愿决定去留。其次,他们是陆海军省的长官

。如前所述,陆海军省分别是陆海军军政系统的主管机构,陆海军大臣分别统辖陆海军军人和文职人员,监督所辖的机关部队,掌管立法和预算方面的事务等。同时,按照《内阁官制》和明治宪法规定

,在天皇行使编制大权方面付“辅弼”之责,在“事关军机军令”事务中享有“帷幄上奏权”。因此,陆海军大臣在内阁中享有其他国务大臣无法享受的特权。

统帅权独立、陆海军大臣武官现役制和帷幄上奏权,这三个环节紧密相扣,使军部成为特殊的政治势力。不仅保障了陆海军在军事上独立于政府、议会及其他外部势力,而且保障陆海军不论在战时还是

平时都与政府平起平坐,并经常胜过政府,成为操纵国政的最大政治势力。明治后期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此项制度使军部得以在推行扩军政策,决定内阁命运,左右日本政局,推动日本军国主

义乃至法西斯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威力。

参考书目

[1]蒋立峰、汤重南:《日本军国主义论》

[2]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

[3]井上清:《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

猜你喜欢
军部
简述新四军军部驻地的变迁
安徽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巡礼(十五)
第二次西园寺内阁期间“增师案”与政党军部之间的博弈
安徽省党员干部 党史教育基地巡礼(二)
从档案文献看财政经济部的归属问题
百色市红七军军部旧址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昌北二小建立红色文化培育基地
居士不适于当一个大庙子的方丈
上世纪初日本文武争斗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