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勇做社会共治的参与者

2020-11-11 03:10冯均科
中国内部审计 2020年10期
关键词:站位共治底线

冯均科

在新时代,“全民共治”和“社会共治”是一对新概念。其核心是,每一个公民或者任何一个合法的社会组织都可以对国家所管理公共事务的各个层面参与治理;他们都是社会治理的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在共同治理中运用权利,在共同治理中履行责任,以共享共同治理带来的社会稳定和繁荣。显然,社会共治弥补了公共机构进行国家治理的不足,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治理模式。社会共治视角下,内部审计人员也是重要的社会共治的参与者。内部审计人员要通过参与组织内部的治理以实现社会治理,应当做到:

提高政治站位。内部审计不是纯粹的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而是有关组织健康发展的保障系统。在我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组织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在强化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条件下,内部审计人员无论是否是共产党员,都应当提高政治站位。适当的政治站位是建立正确世界观的保证。其具体要求是: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维护党对组织的领导地位,遵守组织纪律,服从组织要求;树立坚定的全局意识,在国家利益与组织利益冲突、在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应当从大局出发,拥有家国情怀。内部审计人员是社会的治理者,有责任治理好自己,利用自己的工作权限治理好所在的组织以及有关的社会环境。

坚持底线思维。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将自己所在组织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作为审计工作的思维底线,提高忧患意识,把控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重大风险。组织运行中的重大财务舞弊和经营风险都是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关注的重点,但是现实中并没有多少组织的此类问题被内部审计人员防范和破解。不少内部审计机构下沉了审计权限,对下审计有余,对同级审计不足,对组织层面的重大审计事项关注不够,从而无法识别组织层面的重大问题。组织出现运行危机,内部审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从一个个危机事件中找到审计缺位的原因,设想下一个出现危机的将是自己所在的组织,会不会自己就是未来的受害者。居安思危,“下一个是我”,就是要求预防风险,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底线思维下的内部审计人员,心存危机感,才能防患于未然,从容面对危机事件。

强化宏观意识。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的理念,以具体审计事件为载体,以小见大,对组织的发展战略进行反思。只有解决好战略问题,减少导向偏差,才能治理好组织本身。以项目为单元的审计作业方式,本身具有比较大的局限性,主要是解决了“事”的问题,而没有解决组织层面的宏观问题。组织治理的效果,影响社会治理的效果;治理好组织,才能有益于社会治理。

突出人本导向。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体系中,一直偏重于对“事”的评价,对“人”的评价比较少,这背弃了审计的本质。虽然内部审计一直致力于解决“事”的问题,但效果不好,是因为“人”对“事”具有决定性影響,“人”的问题不解决,“事”的问题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解决“人”的问题,核心是道德层面。忠诚于组织和事业,是内部审计人员对有关业务及管理人员进行道德评价的基本要求,也是其对自己的初始要求。道德问题解决了,业务技能等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

形成审计合力。社会治理是一项综合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民间审计通力合作。仅仅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单项治理有较大局限性,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通过审计外包,扩大审计资源,取得与外部审计的交融,提高审计独立性以及学习外部审计的经验;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为外部审计提供基础性信息,提高外部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国家审计需要的协助调查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既可以有效解决自身作为社会人角色的自治问题,也可以立足于组织层面解决职业人个人与组织的治理问题,进一步实现微观层面上的社会共治;内部审计人员只有积极进取,才能勇做社会共治的参与人。

猜你喜欢
站位共治底线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多元共治”乐融融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协同治理理论下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共治措施分析
提高政治站位的重要性
真相与底线
站位
底线①
爱的站位
汪毅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