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um敏捷框架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2020-11-11 03:10吴则建
中国内部审计 2020年10期
关键词:框架内部审计

吴则建

[摘要]本文介绍了敏捷方法、Scrum框架和“瀑布审计”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对敏捷内部审计进行探讨,对Scrum敏捷方法在内部审计中的典型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敏捷方法   内部审计   Scrum   框架

由于市场瞬息万变及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变化,若无系统、可持续的方法及时改变内部审计组织方式,仅依靠某一固定的审计计划很难有效完成内部审计目标,敏捷内部审计可有效解决该类问题。

近几年,敏捷内部审计一直是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的热点问题,巴克莱银行从2016年开始就将敏捷方法引入企业内部审计实务,但目前国内对敏捷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务还较少。

一、敏捷方法、Scrum框架与“瀑布审计”模式

(一)敏捷方法

敏捷方法起源于软件工程领域,现已在软件工程、制造业、金融业甚至家庭管理等领域成功应用,是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以客户满意为主要目标,拥抱变化,频繁交付,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在构建初期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可视、可集成和可运行使用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且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二)Scrum框架

Scrum是指迭代式增量软件开发过程,是敏捷方法中使用最多、应用最广的敏捷开发框架。由于Scrum框架的易用性等明显优势,当前Scrum框架已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市场运营甚至家庭管理等多个领域。

Scrum框架的目标是“用最短的时间,交付最高的商业价值”,框架主要由3个角色、3个工件、4个活动组成,其中3个角色分别为产品经理(Product Owner)、敏捷教练(Scrum Master)和敏捷团队(Scrum Team);3個工件分别为待办事项列表(Product Backlog)、迭代事项列表(Sprint Backlog)和燃尽图(BurnDown Chart);4个活动分别为迭代计划会议(Sprint Planning Meeting)、每日站会(Daily Scrum Meeting)、迭代评审会议(Sprint Review Meeting)和迭代回顾会议(Sprint Retrospective Meeting)。

Scrum是一个增量、迭代的开发过程。整个开发过程由若干个较短的、固定时间的迭代周期组成,每次迭代的时间一般为1—4周。在Scrum中,利用待办事项列表来管理产品需求。待办事项列表是一个按照商业价值有限排序的需求列表,其表现形式通常为用户故事,是需求的一般表达,通常格式为:作为一个<用户角色>,想要<完成活动>,以便<实现价值>。Scrum方法总是先开发对客户具有较高价值的需求。

每次迭代开始前,Scrum团队会召开迭代计划会议,讨论、分析并估算得到本次迭代要完成的优先级最高的迭代任务列表。在每次迭代结束时,Scrum团队递交潜在可交付的产品增量,通过评审会议评审后,交付本次迭代的产品。每次迭代接受后,还通过迭代回顾会议总结迭代经验,并对下次迭代提供优化措施。在迭代周期中,通过每日站会回顾工作内容,优化团队工作。Scrum框架全流程见图1。

(三)“瀑布审计”模式

传统的“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订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开发、软件测试和集成维护六个基本活动,并规定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瀑布模型对各个阶段的划分很明确,并且依赖于明确、详尽的需求,以项目文档作为项目驱动,严格控制项目的变更,项目的生命周期一般较长。

与软件工程方法相对应,现有的内部审计模式可称为“瀑布审计”模式,即为完成既定审计目标,首先制订审计计划和详细业务工作方案,进而开始收集并识别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形成审计报告并递交给利益相关方。整个流程必须一步一步顺序执行,直到整个流程的最后步骤,利益相关方才会看到审计结果。审计过程严格按照审计计划和业务工作方案进行,审计任务推进过程中,内、外部实时环境的变化无法快速感知,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也无法得到快速响应。审计项目时间跨度越长,矛盾越明显,见图2。

二、敏捷方法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敏捷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瀑布审计”模式面临的问题。敏捷方法论中“个体和互动高于流程和工具、工作的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客户合作高于合同谈判、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很自然地应用于内部审计中,“个体和互动高于审计方案、高质量的审计建议和洞见高于冗长的报告、与利益相关方的持续沟通高于审计计划、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敏捷内部审计模式见图3。

由于不同组织的组织架构、审计流程、项目组织方式有很大区别,因此将敏捷方法结合于内部审计的方式也各有特点。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对敏捷方法应用于内部审计的一种方式进行初步探索研究。

敏捷内部审计中共有3个角色:产品经理、敏捷教练和敏捷团队。这3种角色也是构成一个敏捷内部审计团队的全部成员。产品经理要确保审计的价值,确保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同时,还要考虑利益相关方对本次业务审计的预期,产品经理随时关注内外部环境变化,与首席审计执行官或利益相关方保持持续沟通,产品经理还拥有对待办事项列表更新、排序甚至删除的决定权。敏捷教练是整个内部审计敏捷团队的支持者和保障着,负责维持团队的敏捷秩序,并保证团队不受无关因素打扰。敏捷团队是跨职能、跨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识别、分析、评估记录等程序,完成待办事项列表,并在每个迭代结束时交付一份可用的审计结果或可用的审计报告。同时,敏捷内部审计团队是一个自组织的团队,各类信息在敏捷团队内部共享。鉴于各角色的职责和权力,产品负责人可由项目组长、主审或审计专家担任,敏捷教练的职责可由具有敏捷知识的质量控制人员完成。

待办事项列表是为评估并协助改善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基于风险的方法得出的业务审计待办事项列表,其中的待办事项已进行了优先级排序。待办事项列表主要由产品经理负责。

每次迭代开始前,敏捷内部审计团队召开迭代计划会议,产品经理讲解待办事项列表中重要的产品功能,对待办事项进行优先级排序,敏捷团队估计工作量,自主认领任务并作出承诺,确定迭代待办列表及本次迭代计划。

进入迭代周期后,团队在每日固定时间召开每日站会,敏捷团队成员和敏捷教练必须参加,建议产品经理参加。会议要确认迭代待办事项中哪些事项已完成,哪些正在处理,团队成员要沟通下次会议前成员计划完成的任务,对阻碍迭代进度的因素进行讨论并寻求解决方案。每日站会后将得到最新迭代待办事项列表、最新燃尽图和需要协助克服阻碍的事项。

每次迭代后期版本(审计结果、审计建议或审计报告)发布前,召开迭代评审会议。除敏捷内部审计团队成员外,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应参加会议,如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内部控制人员、质量保证人员等。会议要评审待办事项列表中的待办事项是否已完成,已完成事项是否达到完成标准。产品负责人和利益相关方要针对发布版本给出评价和反馈,这些反馈要加入待办事项列表中,并在进入下一次迭代前对这些待办事项进行重新排序和分析,见图4。

每次迭代结束后召开迭代回顾会议,总结迭代的实践经验以提高团队水平。每个团队成员都要针对“我本次迭代中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我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进行发言,针对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团队其他成员可给出改进建议,且团队成员共同确保该建议可以在下一次迭代中得到實施。

三、总结与展望

巴克莱银行用了近4年时间、无数次尝试后才将敏捷方法成功融入企业内部审计。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组织架构、不同的组织文化,敏捷思想的核心是拥抱变化,只有将敏捷的理念、框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地打磨、裁剪、丰富,才能不断发挥敏捷的能量。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中小银行也在发力“敏捷银行转型”。随着敏捷内部审计在组织内的逐步实施,不断满足利益相关方对内部审计拥抱变化、快速响应的诉求,相信组织也会越来越依赖敏捷内部审计的力量。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审计部昆明审计中心,

邮政编码:650000,电子邮箱:wuzejian@citicbank.com)

猜你喜欢
框架内部审计
PISA财经素养评估框架比较
框架
CDIO框架下欧盟应用技术院校QAEMP配对互评项目的实践与启示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基于Jmeter对Node框架性能的测试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