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在文化产业语境下的发展思路

2020-11-13 09:44钟赛花
艺海 2020年9期
关键词:发展思路创意文化产业

钟赛花

〔摘 要〕文化产业化发展中的湖南花鼓戏,不仅可以适当融入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元素进行创新,而且可以发掘文化创意的主旨——文化核心的潜力,充分发掘传统音乐艺术中的文化符号作用,赋予其全新的审美表达与创意设计内涵,挖掘其深层的内核,将其创意性地运用到多种文化元素、文化气质、文化内涵的创意产业化发展中。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创意

当前,中国文化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这为湖南花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地方戏曲剧种,既体现出该地域传统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也体现出当前文化产业语境下的创意化发展潜力。

一、湖南花鼓戏的创意化发展思路

文化的创意化发展,是将文化的传统意蕴与精髓进行创意性、个性化设计的发展思维模式。传统音乐作为地方民间文化的重要形态,体现出深厚的地域民俗、习惯、性格、饮食等文化内涵。运用现代创意思维对传统艺术进行发展,既要发挥其个性化的艺术魅力,也要能进行规模化复制。创意性发展甚至可以与艺术的跨界组合、多种元素混合等融为一道。湖南花鼓戏的文化创意发展,既要体现出其承载的湖南地方文化内涵,也要彰显剧种的气韵、风格,还可以通过创新性的展现方式,扩大其区域影响与群体影响,使花鼓戏的现代个性特征在更为广泛的群体中传播。形式与元素创新,是创新花鼓戏必不可少的因素。多种元素的混合与呈现,让花鼓戏具备更为现代的时尚风格、风貌,在创新形式的同时探索更广领域的内容表达。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能更好地满足当前人们的内在审美与精神需求。

此外,还可以将花鼓戏中的传统音乐元素与当地的其他文化产业、创意旅游产业进行结合,发挥花鼓戏在整个创意产业中的发展潜力,探索花鼓戏发展的崭新模式。创意性发展,不仅是湖南地域文化升级、音乐创新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升级艺术旅游、文化教育等综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比如,可以在推进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中,对花鼓戏与歌曲、视频、自媒体内容等进行结合,直接扩展花鼓戏的创作、传播影响力。可以在衍生出的文创产品、玩具、道具或歌曲、视频中,融入更多的当地文化旅游、文化休闲、美食娱乐等方面内容的宣传,从而将花鼓戏的创意与地方文旅经济和文化教育经济等很好地结合,展现出更多的文创特色与创意价值。

二、湖南花鼓戏的产业化发展与传播思路

花鼓戏的创意性发展是将传统音乐、服装设计、道具制作、舞美设计等结合在一起的地方文化新思路探索。将地域性的音乐与文创思路结合,也是进行产品化、规模化、链条化发展的路径探索。无论是创意思路的设计,还是文化艺术与产业生产的结合,都体现出对富有地域特色的艺术、文化、科技等元素进行整合的特点,是将音乐、文化、审美、娱乐等植入产业项目、产品与生产链条的“延伸化”发展思路。

湖南花鼓戏进行产业化创新发展,其文创产品需要具备三种不同的特质。其中,具有赏心悦目的美感、审美特质,能够吸引周边的花鼓戏爱好者,还能够吸引外地或其他群体的消费者喜好,从而调动他们的消费欲望及对花鼓戏的关注度。花鼓戏的产业化,必然要体现出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的特点,忽视任何一方价值的实现,都会造成花鼓戏产业化的失败。无论是产业化的衍生产品,还是花鼓戏本身的艺术特质,都是其作为一个独立剧种存在的基础。花鼓戏在产业化过程中,还需要保持固定不变的内核——基本的形式与风格。内容的创意、形式风格的稳定是花鼓戏在产业化过程中作为一个剧种发展的必要因素。这种具有“延伸化”特点的产业创意方式,可以将地方传统花鼓戏中的“文化基因”展现出来,还可以进一步延伸,体现出剧种的核心内涵。这种方式既可以体现出全新的发展理念,也可以再现传统的文化艺术气质。花鼓戏既是湖南的民俗文化代表,也是能够代表地域文化的剧种之一,还是当地人们的精神财富与审美、娱乐智慧的结晶。

花鼓戏在两百多年的发展中,展现出其表演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审美意蕴为人们所带来的精神影响,也体现出花鼓戏自身所拥有的持续流传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意与产业化过程中,应该格外关注花鼓戏中的独特方言运用,这是它最具地方特色与个性化的表达形式、审美载体之一。充分发挥花鼓戏中的这一元素在演出中的沟通作用,可以让方言成为连接花鼓戏受众与地域文化的坚实纽带,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凸显花鼓戲的地域身份与湖南文化特征。

花鼓戏在地方产业化发展中,既要通过创意、创新,使传统音乐与本地的传统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发挥其传统的影响优势,也要在满足市场受众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表达形式,从而创造出带有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创品牌。花鼓戏的产业化发展,必须将从服装设计、舞美设计,到音乐表演创新、剧作衍生品,再到电视剧、网络剧、短视频、音频等等领域和环节,都纳入整个管理模式中,从而确保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的发挥和市场、审美价值的双重实现。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传统花鼓戏文化创意发展中分离出来的专业化产物。这些产业可以确保其在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实现与创意实现。

三、花鼓戏在学校教学中的传播

高校美育活动的主旨是培养复合型人才、造就更优秀的创造性人才。高校学生中既有人数众多、具有一定知识面的大学生,也有小规模的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湖南花鼓戏可以有针对性地纳入当地学校的文化艺术传承体系中。

其一,在花鼓戏自身体系中,无论是生活化的故事题材、剧情语言,还是源自生活,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表演、动作等,都能对受众群体产生很强的影响。因此,在高校、中学普及花鼓戏的唱腔、表演等,有助于花鼓戏的传承与专业表演创新发展。花鼓戏在高校中的传播,一般可以通过教唱唱腔、塑造形象等途径,体验花鼓戏中的内容与情景变化,感受不同元素在表达中的具体作用。花鼓戏中的节奏、音型、板式变化,可以实现剧情的戏剧效果转变,学生可以在体验唱腔与具体学唱中感受花鼓戏的审美、娱乐的表达。

其二,花鼓戏产业化、创意化过程中的审美特征,可以满足当前人们的美感需求。高校教学中,可以通过花鼓戏启迪学生们的传统艺术审美趣味。创新后的花鼓戏在审美方面是符合当前人们审美发展态势与具体需要的,也可以成为一种带动产业化发展的美学经济。学生喜欢网络文化,流行各种网络技艺,尤其是在当前知识付费经济兴起的美学浪潮下,学生们对于自媒体的各种运用技术更是普及。花鼓戏的审美教育可以成为一种产业化的风潮,还可以通过各种与审美有关的教学教育活动来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最终形成一股较有潜力、规模的教育文创经济。花鼓戏艺术也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文化的产业组合、创意性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从而带给高校学生更新的审美体验和创意启发。

其三,在利用创新花鼓戏对高校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生对花鼓戏的具体喜好、对剧种知识的了解等情况进行相应的题材、表演风格创新,从而确保创新后的剧本、表演风格与学生的基本诉求保持一致。高校学生普遍喜欢短小、精悍并具有生活性、现实性特征的作品。因此,可对小型花鼓戏作品进行精品化创新,然后突出传统花鼓戏的基本风格和语言特点。这样既可以突出民俗、方言特征,又使创新后的作品保持鲜明的剧种特征。

对经典剧目做范本传播、交流、研讨,推广其在教学中的展示及在戏曲进校园项目中的传承,是高校推广花鼓戏较为重要的步骤。花鼓戏的创新,可以适度融入附近地域的其他剧种曲牌,以适应剧中各种不同题材表达、人物形象塑造与性格心理刻画的具体需要,这些花鼓戏元素的创新,还可以渗透在对剧目的改革创新过程中——取材于现实题材、具有时尚流行元素特征的作品,既可以在高校教学中扩大审美元素的影响力,也可以拓宽花鼓戏的表达空间,还可以拓展花鼓戏艺术的受众基础,从而推进花鼓戏艺术在学校中的传播。

结 语

花鼓戏在创新中融入新的表现形式、内容元素,对于美育、体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产业化发展中的湖南花鼓戏,可以适当融入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元素进行创新,还可以发掘文化创意的主旨——文化核心的潜力,充分发掘传统音乐艺术中的文化符号作用,赋予其全新的审美表达与创意设计内涵特征,挖掘其深层的内核,将其创意性地运用到多种文化元素、文化气质、文化内涵的创意产业化发展中。

(责任编辑:尹雨)

参考文献:

[1]孙广涛.皖北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民俗生态[J].艺术评鉴.2019(01)

[2]曾遂今.关于音乐传播链上的音乐文化产业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01)

猜你喜欢
发展思路创意文化产业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浅谈运动品牌标识的设计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