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两茶传奇》中我扮演的李玉娘

2020-11-13 09:44任靓
艺海 2020年9期

任靓

〔摘 要〕戏曲表演是一项综合性极高的舞台表演艺术,糅合手、眼、身、法、步,每一个动作都有讲究,每一个细节都要较真。现在很多演员缺乏生活经验,导致在舞台上表演不自然,缺乏对人物的理解,导致塑造人物失败。其实演好一个角色,需要演员熟悉、理解人物,使得自己心里有形象。然后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用真心、真情来感悟、理解,才能自己身上有形象。通过艺术的加工,最终才会具象到台上有形象。

〔关键词〕梅山文化;黑茶文化;花鼓戏表演

益阳安化县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两种历史久远的文化流传至今:一种是源于蚩尤的梅山文化,一种是起于唐、兴于宋、盛于清的黑茶文化。两种文化互相交融,成为湖湘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记载传奇的黑茶文化,安化县著名剧作家肖幼松创作了大型古装花鼓戏《千两茶传奇》,当年排演后即参加了湖南省艺术节,获得成功。我有幸扮演了剧中女主角李玉娘,通过这个戏使我对怎样当一个好演员、怎样处理剧中人物有了更多的感受。

道光年间,边民因缺茶与大清不断发生摩擦,战事一触即发。为调和边境关系,稳定军情,道光帝张榜天下并乔装成安化籍两广总督陶澍的师爷微服出巡来到安化寻找能制出极品茶的高手。因父亲遭张世臣陷害,在外漂泊三年的李玉娘闻讯赶来,欲揭皇榜制茶,一是为了完成她爹爹的愿望,斗垮张世臣;二是要打破女子不能进茶坊的习俗,创一个女儿制茶天下传。直接与张世臣起了一场冲突,最终在道光帝的安排下,双方约定半个月后拿出样品茶比试,看谁才是真正的茶王。围绕这个主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

随着我对《千》剧剧本的深入了解,我发现了李玉娘这个人物在剧中的两条感情线。第一条就是贯穿整个剧情的梦想:她为了圆父亲与自己的制茶梦,反抗世俗對女子制茶的偏见,始终保持着对茶的满腔热爱。第二条则是她与剧中假扮陶澍师爷的道光帝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似不相干的两条线,实则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准确处理好两者之间所产生的戏剧效应,便抓住了这位一心想打破世人偏见、特立独行、胸怀大志的奇女子在整剧中的人物行动线。

第一场戏,李玉娘身穿乞丐服,以一个假小子的形象亮相,特意在脸上弄了些污渍,身法动作更是区别于以前所扮演的花旦,大开大合,台词方面根据我个人理解,加入了一点市井的气息。但在讨论茶经时,采用极其自信的语气,不卑不亢的对答如流,从而吸引到道光帝的注意,更是引起了张世臣的敌视,引发了本剧的第一场冲突。根据我对李玉娘这个人物的理解,这个时候的她,对张世臣非常的仇视,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所以在这场冲突戏里,我表现得对他步步紧逼,丝毫不让,并借机夺回了旧茶坊,走出计划的第一步。

第二场戏,是李玉娘和道光帝感情戏的萌芽点。换回女装的李玉娘,独坐茶坊暗自思量,自己为圆制茶梦,三年来一直乔装打扮,举止疯癫,如今重回故地勾起回忆,看着自己身上的衣裳,回想当年自己也曾在茶山引得无数山里伢子为她痴癫,渴望梦中人儿为她插花梳辫。同时,道光帝夜探茶坊,看到女装打扮的李玉娘,顿时惊为天人,神魂不定。这里运用场景布置,两道追光,让李玉娘与道光帝完成了一段隔空对唱,就在这一刻,娇羞婉约的李玉娘与风流潇洒的道光帝两人通过这段唱腔互相倾吐了各自心中爱慕之意。在这段戏我着重表现了李玉娘身为女子的心理状态,紧紧抓住她此刻的心理变化。多年来的漂泊无依,流离失所,此刻终于再次回到这熟悉的茶坊,换回女装对镜梳妆,心中想着那位风度翩翩举止文雅的师爷,又想着能早日完成自己心中的制茶梦,不由得胡思乱想,思绪难安。

接下来,在发现了道光帝与张世臣二人违禁窥探茶坊后,心中担心被撞破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据理力争要处罚二人,还指责陶大人官官相护,不能以情代法。经过折中,改为责打师爷的影子三十大板。此时的李玉娘并不知道她的小秘密早已被道光帝识破,怀揣着小女人的傲娇,在众人不敢动手的情况下,打了师爷的影子,只是她未曾想到这所谓的打影子,反倒阴差阳错地成就了一段她与道光帝的难能可贵的双人舞。

第四场,李玉娘因为捂不出亮色的茶汤,只能在众姐妹的掩护下,乔装成采茶女,进入张世臣的茶坊暗探技艺,不料被张的手下识破身份,张世臣借机发难,带着手下冲进李玉娘的茶坊搜人。道光帝唯恐李玉娘被识破身份,闻讯赶来,暗中帮助,希望能化解这次的危机。张世臣狗急跳墙,发现了李玉娘耳垂上有洞,认定了她不是男人,虽有道光帝极力维护,但张世臣发动村民极力要求验明正身。剧情发展到这一步,戏剧冲突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潮,李玉娘与张世臣的冲突,封建旧习俗与李玉娘制茶梦的冲突,纠杂在一起,让观众的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在这段戏里李玉娘虽然明知身份已有被识破的危险,仍然镇定自若,从容应对,把紧张的气氛不停地化解。然而在此刻,验明正身是势在必行了,如何才能避过是李玉娘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到底是再次被赶出茶乡还是能留下来圆梦?正在双方胶着之际,道光帝站了出来,主动要求验身,堂堂一国之君,为了亲自了解这位他所仰慕的奇女子,做出了这个荒唐的决定。

在房中,两人四目相对,互相试探,李玉娘心潮不安,故作镇定,但又担心识破身份被赶出茶乡,从此难圆制茶梦,难遂女儿志。道光帝则心存怜爱,只想一探究竟,了解心中所爱之人的想法,但又怕唐突佳人。在这里李玉娘为了稳定局势,所以先发制人,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一番努力化作云烟,突然哈哈大笑,理直气壮地将当今皇上、陶澍与师爷三人狠狠地批评了一番,接下来,又软硬兼施以求能让眼前这个嬉皮笑脸的师爷,打消验身这个想法,可谁知这师爷软硬不吃,坚持要众意难违,一定要验明正身。在脱下两件外衣并苦苦哀求师爷无果的情况下,正当李玉娘咬牙决定脱下里面的衣服时,师爷终于松口:“好了好了,别脱了,再脱就要出西洋镜啦。”她捂住衣服暗喜,正在心头侥幸时,师爷再次说道:“其实不用验明,我早就猜到你不姓刘,而是姓李,李玉娘就是你。”顿时李玉娘慌了神,急忙下跪,想要矢口否认,这时耳边再次听到师爷说:“正是花样年华的你,为何要女扮男装?”一下子,心中的悲愤、女子的柔弱与心中的大志向,终于找到了能够诉说的人,并在得到师爷的理解与鼓励后,自己也放下了心中对张世臣的恨意,决心一定要证明女人也能进茶坊。在这段戏里,情绪变化很多,有非常多变体现细节的地方。我凭借着对人物的理解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未被识破前的镇定自若,谈笑风生,被识破后的慌张无措,告知师爷事情原委时的悲愤交加以及最后放下心中怨恨,一心只想为女人争口气,打破旧习俗时的决心,还有潜藏在心中,对师爷的爱慕之意。

最终,李玉娘与张世臣联手制出了极品千两茶,并在乡亲们面前恢复了女儿装。道光帝赐封她为“梅山女茶王”,并要带她一同回京。然而,李玉娘婉拒了这位早已互相暗生情愫、风流潇洒、胸怀宽广的少年天子,她忍痛割爱,选择了留在梅山,继续种茶制茶。李玉娘自始至终是对道光帝有情的,一开始为他的风度所吸引,到后来经过事情的发展,深深地被这位师爷所打动,继而芳心暗许,但在得知他是当今天子以后,她便毅然放弃了这段感情。因为在她心中,还存有着大爱,她最终追求的是在这片故乡的土地上“创一个女儿制茶天下传”。为了心中大志,她舍弃了心中的情爱,选择了自己的追求,带着一份遗憾,斩断了情思。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现有李玉娘代父制茶,因需要在女扮男装上多下功夫,我选择了反复阅读《木兰辞》,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大清“花木兰”的心理,也就会更贴近李玉娘这个角色的内心。李玉娘虽是女儿身,却有男儿志,有着女儿家的婉约,也有着男子汉的豪迈,她对黑茶那份情有独钟的热爱胜过世间任何人,对于她来说,茶就是她的心灵寄宿,茶就是她所追寻的所有一切,把她对茶的这份感情融入骨子里,融入自己的表演里,也就能让这位“梅山女茶王”的形象更加丰富饱满而立体了。

我就是这样以人物的心理为依据,根据剧情慢慢深入,完成了《千》剧中“梅山女茶王”李玉娘这个人物形象创作。

(责任编辑:张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