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中的哲学思想

2020-11-13 09:44余露
艺海 2020年9期
关键词:哲学艺术影响

余露

〔摘 要〕艺术与哲学彼此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哲学影响着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影响他们对作品创作的方式,哲学对艺术思潮的产生有着极大的推动力。反之艺术也作用于哲学,艺术不仅让哲学家的思维更加开阔,也让哲学思想有更多的受众。艺术中有哲学,哲学只有借助艺术才得以表现。

〔关键词〕艺术;哲学;影响

艺术与哲学,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可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别,但是在西方受众眼中,哲学与艺术是密不可分,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哲学为艺术家提供思想上的指引,反之,艺术作品则蕴含着哲学的思想,可以说一副没有思想的作品是一副失败的作品。

不过,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艺术逐渐失去思想性、哲学性,变为“市场的艺术”“钱的艺术”,徒留形式感而失去了思想的内核。很多人说中国的影视剧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韩剧虽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细致品味。究其原因,这种快餐式的作品仅仅停留在形式艺术上,并没有将艺术升华,与哲学结合在一起。就婚姻题材的影视作品来说,中国的《中国式离婚》等作品单纯展现出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却没有对作品进行升华,观众从中得到的只是一种情绪上的情感体验。而同样题材的法国电影《克莱默夫妇》,则在基本的矛盾中对作品的思想进行拔高,从而使观众对婚姻、对人性进行思考,从而受到启迪,体悟人生的哲学。

外在美往往稍纵即逝,容易让人淡忘。只有深刻的内在才值得慢慢品味、慢慢挖掘。如《大话西游》这部影片,有人评价这部作品是“一遍烂,二遍笑,三遍哭”。这部电影被很多人定义为喜剧,可它真的只是喜剧么?为什么很多观众看着看着就哭了呢?因为它有思想、有深度、有哲学,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但是当下很多快时尚(Speed to Maket)的喜剧,只用流行的动作、夸张的语言来引人发笑,缺乏意义。

一、哲学对艺术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1.影响艺术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生的经历、受到的教育,偏爱的思想理念都会在作品中体现出来。比如,齐白石的美学思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表现出对生活、对自然、对花鸟鱼虫的热爱之情,传递出的是一种生活趣味,是儒家的一种仁爱思想。徐渭的美学思想则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当时政治的衰败以及社会的悲凉,并体现出对百姓的同情。八大山人的美学思想受佛学的影响,作品构图简约,题材都是人们熟知的事物,但以情入画、别出新意,将其对世事人生的感慨、对价值观的思索都融入其中。他后半生过得是一种苦行僧似的生活,其作品与当时文人的风格迥然不同,于宁静平和的画面中添加一笔“白眼”,以表现出自己孤傲的心态。

2.促进哲理性艺术作品的创作

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深受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郭尔的影响,表现出孤独感、危机感。还有《审判》《城堡》《地洞》等,也都是在近乎荒诞的情节中蕴涵着强烈的哲理性。又如,保罗·高更一生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同时代的艺术家一样,渴望抛弃现代文明以及古典文化的阻碍,回到更简单、更基本的原始生活方式中去。他用绘画《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處去?》提出著名的哲学命题。这幅画可以说是高更对人生的思考,也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高更在贫困潦倒以及丧失爱女的背景下,在塔希提群岛上用尽了自己所有的热情。他不用模特,在麻布上尽情地挥洒色彩,以至于作品看起来十分粗糙,笔触也相当草率,也许他在这幅图上暗示的本就是生活的原始粗砺。这幅画中的婴儿、亚当、老人的形象预示了人由生到死的三部曲,表现出对生与死的思考,同样这部作品也交织着宗教、社会的思想,富有神秘感。可以说这幅画是他献给自己一生的总结。

3.促进艺术思潮的形成

例如,存在主义哲学强调的是“选择”的重要性,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孤独的。受其影响,直接产生了存在主义艺术思潮。法国20世纪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由此创作出《恶心》《墙》等存在主义小说,还创作出《可尊敬的妓女》《肮脏的手》等一批存在主义戏剧。 又如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受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影响,常常把各种梦幻、梦境中的事物有机组合在一起,让人脱离现实,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审视自己的内心欲望与贪婪,从而对人性、社会产生思考,了解到美的事物是多样的,是具有包容性的。

二、艺术也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1.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

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例如柏拉图认为,艺术对于哲学来说只是有些方面接近于哲学,而绝对不能代替哲学;相反哲学完全可以不用艺术,而且艺术对哲学是某种仿派。康德也提出,艺术家是天才,天才自我规定原则,他不服从自然的因果规律,他自己给自己制定很多原则,可是他制定出来的原则冥冥之中有一种合目的性,就像宇宙创造了大自然,我们面对的整个宇宙冥冥当中是一个合目的性的体系。因此从艺术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人的主观,小宇宙和客观的大宇宙原本不应该有鸿沟。黑格尔无疑是特殊的,他在哲学界和艺术界的地位不可动摇,这正是源于他对艺术与哲学问题认识得最为透彻。黑格尔开辟了一个领域——从艺术史角度谈论艺术。黑格尔认为,艺术、宗教和哲学是人类最高三种精神活动,自然科学只是对自然某个现象进行认识,我们现在讲的社会科学比如说法学、史学、政治学只是对人类某种社会活动的研究。

2.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的体现与表达也需要载体,艺术作品则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必然是一个哲学家,比如达·芬奇、尼采、歌德、莎士比亚等等。不过在本文讨论的哲学并不是一种大的哲学体系,而是一种对哲学的思考,一般哲学问题的探讨。这里讨论的艺术作品传达的是对一般哲学思想的见解与深思。例如歌德的作品《浮士德》,这部作品从小的方面来说,表现出作者世界观、人生观、思想观,笔下主人公的浮浮沉沉,也表现了歌德本人的思想变化历程。从更高的哲学含义来说,它是每个人在追求人生价值和意义时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以及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境界。我们再仔细观察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其中最经典的台词“to be or not to be”,代表了莎翁的哲学思考,这部艺术作品通过戏剧的方式,向大众传达了莎翁的思想,也给大众带来了哲学性的思考,因此,哲学的传播不仅需要哲学的完整体系,也需要适合大众的优秀艺术作品。只有通过艺术作品,哲学思想才能有更多的受众,才能有更广泛的传播。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人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困惑。艺术是什么,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人生的思考。可以说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中往往蕴含着哲学思想,没有哲学思想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作品,是无法让人品读的作品。艺术作品展现出哲学的灵与肉,例如电影《现代启示录》可以说是一部经典的艺术作品,它以越战为背景,但是却没有过多地描述战争的惨烈。前期主要描述军队整体的精神状态,后期则直面库尔兹及他代表的战争本质。可以看出对于科波拉而言,战争的残酷性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死亡,还在于整体现代文明的异化,他摧毁了社会人的人格,把人本该抑制的本能释放出来。这部影片因为其思想的深度,成为战争电影上难以逾越的高峰。

结 语

艺术作品的高下,不是取决于素材的好与坏,而是取决于其蕴含的思想深度。含有哲学思想的艺术作品,历久弥香,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哲学思想也需要借助艺术作品,让更多的受众思考人性、思考世界,以完成对自身的洗涤。哲学与艺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因此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我们要把握好艺术作品中的思想内核,有思想的艺术作品才可称为好的艺术作品。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陈康,译.柏拉图.巴曼尼德斯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猜你喜欢
哲学艺术影响
菱的哲学
纸的艺术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