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墓葬出土文物上的楚舞特征探析

2020-11-13 09:44龚倩
艺海 2020年9期
关键词:舞蹈

龚倩

〔摘 要〕楚舞是中国舞蹈史上的一颗瑰丽宝石,独具个性。在目前楚墓葬出土的一些文物上,我们仍然能找到某些楚舞的形态,并能从中窥察出楚舞的一些特征,如“敬鬼神而娱之”的功能;神秘诡谲的舞蹈风格;钟鼓与长袖多有运用的形式;楚人对自由境界追求的显现等等。

〔关键词〕楚墓葬;出土文物;楚舞; 舞蹈

先秦时代的楚国是一个南方大国,其历经八百余年,由僻处丹阳一隅的小国,发展到拥有中国半壁河山的大国。秦灭楚后,海内一统,但璀璨的楚文化对整个中华文化仍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流传至今。以舞蹈为例,在楚墓葬出土文物上我们仍然能找到一些楚舞的形态,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鸳鸯盒上的神巫钟图、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的舞人动物纹锦、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锦瑟乐舞彩绘图残片、湖北荆门战国墓中出土的“大武辟兵”铜戚,以及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内棺漆画等等,我们能从中窥察出楚舞的一些特征,从而为我们对楚舞以及楚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一、“敬鬼神而娱之”的功能

巫舞是原始宗教的产物,往往具有很强的功用性。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人们寄希望于巫术,通过巫术仪式来获得平安、吉祥与顺利。与《礼记·表记》中所记载的周人“事鬼敬神而远之”不同,楚人“敬鬼神而娱之”。楚国多“信鬼而好祀”的习俗,“祭祀时男巫和女巫参加,作乐歌舞以娱神。”①可见,楚人是十分重视以歌舞来娱神的。除去文字资料的记载,我们在出土的一些楚文物上的舞蹈形态中依然能感受这种“敬鬼神而娱之”的特点。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鸳鸯形漆木盒上面的神巫钟图,表现了神巫敲击编钟起舞的画面。图中扮演鹿形神兽击鼓和起舞的人,应该是巫师通过击鼓起舞进行某种祭祀仪式。如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的舞人动物纹锦中,除了有长袖飘拂的舞人纹样,还有长尾曳地的峨冠凤鸟图案,以及龙纹、麒麟纹样等等。这些舞蹈圖案“表现的或许是楚地的巫舞活动,巫师通过歌舞与鬼神沟通,而龙凤为通天灵物。”②又如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据说是龙凤引导灵魂升天的“魂幡”。图中除了有一位高髻细腰、广袖长裙的贵族女子外,还有凤鸟展翅与夔龙升腾的形象。“巫师通过祭祀或歌舞沟通人与鬼神,魂幡就成为巫师引导灵魂升天的法器。这种楚地的俗葬,在江南地区一直延续至今。”③从这幅“魂幡”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楚地贵族妇女的形象,而且能想象到巫师通过祭祀或歌舞沟通人与鬼神的画面。再如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锦瑟乐舞彩绘图残片上的舞蹈形象、湖北荆门战国墓出土的“大武辟兵”铜戚上的踏蛇舞造型,以及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内棺漆画上的傩舞形象等,展现的都是巫师通过歌舞娱神以及与鬼神沟通的场景。

二、神秘诡谲的舞蹈风格

巫舞是巫觋祭祀活动中的舞蹈,发生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规律尚不能做出解释的原始时期。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巫觋能与鬼神交流,巫舞能够请神灵、驱妖鬼。巫舞常伴以卜筮、巫词、咒语等多种手段,营造出一种十分神秘而诡谲的气氛。楚地好巫,从楚墓出土的诸多文物上的巫舞图案来看,也都具有神秘诡谲的舞蹈风格。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鸳鸯盒上的神巫击钟、敲鼓与舞蹈的画面,抽象而夸张,充满了神秘色彩。如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锦瑟乐舞彩绘图残片上,有的巫师张开双臂、舒展广袖;有的巫师头戴冠帽,张弓搭箭正欲射出;有的巫师双手各执一蛇,像是在执行巫术;有的巫师双手握着一件法器,伫立在蛇身上面,画面呈现出神奇迷离的意境。又如湖北荆门战国墓中出土的“大武辟兵”铜戚上的踏蛇舞图案,巫师双手舞着蛇,胯下乘着神龙。“画面充满神秘氛围,天地、日月、人神、龙蛇均共置画中,显示了神人的超自然力量。”④再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内棺漆画中,“图中左右两侧各8人,兽面人身,手执双戈,顿足举臂,呼啸而舞。其中处在上层的4位,头戴似熊头的四目假面具,脚踩火焰纹,可能是古代文献记载的‘傩仪中的头领‘方相氏,处在下层的4位,头上有角,腮边长须,形若羊首,持戈起舞,应当是由 ‘方相氏率领百隶装扮的神兽。”⑤这样的舞蹈画面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

三、钟鼓与长袖多有运用的形式

从出土的大量乐器遗物、相关图像以及文字记载来看,两周时期的乐舞遗器主要有编钟、编磬、石磬、琴、笙、竽、鼓等。此外,“两周时期的乐舞文物中已有舞袖的形象。”⑥这个时期的舞袖对此后中国古代女乐舞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舞袖,作为一种舞蹈技巧自然与古代的长袖服饰相关。两周时期的乐舞多有舞、乐合奏的场面,体现出钟鼓齐鸣、长袖善舞的特点。编钟、编磬等是楚墓出土文物中常见的乐器。可能是一边击奏,一边舞蹈,舞乐交汇。楚乐舞也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如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精美的楚乐舞遗器,并在一些楚文物遗器上还能找到一些舞长袖的形象和依袖作舞的表演形式。如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制作就非常精美,音律齐全,气势恢宏,虽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依然能够演奏各种名曲,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乐舞发展的一个极高水平。此外,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鸳鸯形漆木盒上也绘有乐舞的形象,如在彩绘鸳鸯形漆木盒的腹部左侧的画上,绘制有一鹿形兽击打编钟、编磬的图。彩绘鸳鸯形漆木盒的腹部右侧则绘有一神兽双手击鼓,另一神兽长袖起舞的画面。这些神兽很可能就是打扮夸张的巫师,通过奏乐起舞来敬鬼神。彩绘鸳鸯形漆木盒的腹部左右两侧画中的形象虽然抽象而夸张,但是也能将这个时期钟鼓之乐与长袖之舞的情境与特色较好表现出来。又如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的舞人动物纹锦中有舞动长袖的舞人纹样,还有峨冠凤鸟和龙形纹样等等。这些图案将楚地巫师通过舞蹈与神灵沟通的画面呈现出来。

四、楚人对自由境界追求的显现

老庄哲学影响着楚人的思想和精神世界。《老子》《庄子》代表楚国的哲学。老子是楚人,他是道教的始祖,是我国古代的大哲学家和大思想家,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宇宙本体——道。庄子的思想体系中提倡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追求自由逍遥的境界。我们从楚国的生活习惯以及神话传说、文字与书法艺术、诗歌、散文、音乐与舞蹈、绘画与雕刻等多种文学艺术形式方面,都能看到老庄哲学思想对它们的影响。从楚文化遗存上的人物与舞蹈形象中,亦能感受到楚人乐观精神以及对自由境界追求的显现。如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的舞人动物纹锦,表现的是楚地的巫舞活动。图案上有巫师与祥禽瑞兽共舞的图纹,其中高扬手臂挥舞长袖的舞姿、夸张而吉祥的龙凤形象以及画面深红、深黄、棕几种暖色调显现出欢快明朗的基调。整体画面富有张力,展现出楚人对自由境界的追求。又如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是巫师引导灵魂升天的法器。巫师在引导逝者灵魂升天时,想必会有一段神秘的巫舞以与鬼神沟通。帛画中有着长裙的贵族女子形象,“她侧身站立在一个弯月状物上,合掌祈求,头顶凤鸟展翅,前方夔龙升腾”⑦,内容充满神幻色彩,思维自由驰骋而不受拘束,显现出楚人对自由境界的追求。再如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锦瑟乐舞彩绘图残片上的长袖舞蹈人和巫舞的形象:有的巫人拉弓射箭;有的巫人舒展双臂,展开广袖;有的巫人举起长羽状的器物;有的巫人踏在蛇形物上举起法器式样的器物……彩绘图夸张、生动而又神秘、怪诞,表现手法不受拘束,也将楚人对自由境界的追求予以显现。

(责任编辑:尹雨)

注 释:

①董锡玖,刘峻骧.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6.

②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137.

③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230.

④柳雅青.荆楚舞蹈[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4:8-9.

⑤杨匡民,李幼平.荆楚歌乐舞[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2):231.

⑥王宁宁.中国古代乐舞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257.

⑦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230.

【基金项目】此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楚舞形态及文化研究”(课题编号:15YJC76003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舞蹈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冰上舞蹈搭档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舞蹈之美——姑鲁寨
梧桐叶的舞蹈
雪精灵的舞蹈
我和舞蹈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