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输液外渗预防中DI评估联合PAOE护理的应用

2020-11-14 05:24钟艳玲张小雯鄢建华
关键词:外渗输液新生儿

钟艳玲,张小雯,鄢建华

(江西省宜春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西 宜春 336000)

静脉输液为治疗新生儿疾病常用手段,能快速减轻患儿痛苦,降低患儿不适。有关文献报道,新生儿静脉输液中发生药物外渗超过23%,可知其发生率较高,因此,加强对输液新生儿输液外渗预防干预,提升患儿生存质量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对我院部分输液新生儿应用到DI评估联合PAOE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90例输液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对照组43例。实验组,男27例,女20例,日龄4~15 d,平均(7.65±0.65)d,体质量2~6 kg,平均(3.06±0.06)kg;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日龄4~16 d,平均(7.69±0.64)d,体质量2~7 kg,平均(3.09±0.10)kg。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为保障一次性穿刺到位、加强输液巡视、结合药物性质选择适宜给药方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体位管理、约束管理,正确拔针、皮肤观察等常规护理。

实验组DI评估联合PAOE护理,内容如下。(1)DI评估:①药物评估。输液前,评估药物浓度、性质、PH、渗透压,针对刺激性较大药物,如高渗透压、高浓度、高PH值等,因其易对患儿血管内膜产生强烈刺激,损伤内膜,致使注射部位周围皮肤发生炎症反应,增添患儿痛苦,因此,可在保障药效前提下适当调整药物浓度,减轻对血管内膜损伤。②静脉评估。依据新生儿状态选择适宜静脉与穿刺部位,先对患儿全身状态及局部静脉血流情况,最大程度避开血运循环较差,以及有静脉瓣与关节的血管,最宜选取腋下、手背等血流较快,弹性较好,粗直血管,减少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2)PAOE护理。①血管护理。输液治疗前后应用喜辽妥对穿刺点及周围皮肤予以涂抹,具体涂抹方法为,将喜辽妥于患儿穿刺点周围约3~5 cm范围内,静脉走向区域10~15 cm范围内进行涂抹最后再予以3M透明膜覆盖相应部位表面,保障药物效果,针对输液时间较长者,输液过程中补充一次喜辽妥涂抹,减少静脉外渗发生或减轻静脉炎。②加强细节护理。输液前,护理人员应注意避免在同一部位血管反复穿刺,减少药物外渗情况发生。为患儿进行无刺激药物输注时,应在刺激性药物输入前输入,针对输注刺激性药物患儿,应先保障通路通畅后再输注,输入完成后,应再次输入无刺激药物,避免刺激药物在血管内及周围组织内滞留,同时把控好输注时间,刺激性药液最佳输入时间不应超过2 h,若因特殊情况超过2 h者,应另进行评估,并在治疗要求基础上,进行30 min无刺激药物注射,达到保护性间隔目的,上述操作完毕后,再予以刺激性药物输入,同时加强输液期间患儿监测,如皮肤、温度、肿胀情况等观察,发现异常查找相应原因,及时针对性干预,避免刺激性药物外渗诱发静脉炎。③加强输液观察与交接管理。输液期间,间隔20 min巡视一次,观察管路是否通畅,滴速是否适中,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交接班时,将易动、哭闹、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儿作为重点交接对象,加强护理,减少静脉外渗情况发生。④加强静脉外渗风险教育干预。依据患儿家属不同文化程度,采取适宜的宣教方式,对其进行静脉外渗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宣教方式主要包括发放静脉外渗健康知识宣传手册、播放宣传视频、口头宣教等,宣教内容主要包括告知输注治疗常见风险,注意事项,如何有效预防等,提升患儿家属对静脉外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鼓励患儿家属进行知识反馈,依据反馈结果,针对患儿家属掌握的薄弱处加强宣教,热情回答患儿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便于及时消除患儿家属心中疑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对新生儿的救治。

1.3 疗效判定/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静脉外渗发生率。主要包括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计算静脉外渗总发生率。评定标准,依据静脉炎分级标准进行评定(中华护理学会),0级:穿刺部位无症状。Ⅰ级:穿刺部位皮肤发白,出现水肿,直径<2.5 cm,未见疼痛。Ⅱ级:穿刺部位皮肤发白、皮肤水肿,直径为2.5~15 cm。Ⅲ级:皮肤水肿,直径>15 cm,伴有轻度疼痛。Ⅳ级:局部皮肤发白且有紧绷感,呈半透明状态,水肿直径>15 cm,伴有明显疼痛。

(2)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儿家属从护理理念、护理方式、护理人员责任感、护理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评分,各项满分为25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效果越显著。

1.4 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x2对比,P<0.05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静脉外渗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静脉外渗总发生率为6.38%、对照组为34.88%,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47例,0级1例,Ⅰ级2例,Ⅱ级0例,Ⅲ级0例,Ⅳ级0例,总发生率3例6.38%

对照组43例,0级1例,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总发生率15例34.88%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理念、护理方式、护理人员责任感、护理服务态度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

3 讨 论

静脉给药在新生儿治疗及抢救中占有重要地位,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但随着临床深入研究发现,在其输液过程中,很易受患儿本身(血管隐蔽、弹性不佳)及药物性质(高浓度等刺激药物)等影响,发生输液外渗,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增加患儿不适,因此,予以有效护理措施干预,减少输液外渗情况发生,提升新生儿生存质量意义重大[2]。

本次研究,对我院实验组应用到DI评估联合PAOE护理,对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发现,实验组静脉外渗总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较之对照组更高(P<0.05),可知DI评估联合PAOE护理干预效果更为显著,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

综上,对输液新生儿予以DI评估联合PAOE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输液外渗发生,减轻新生儿痛苦,提升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外渗输液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护理干预在小儿临床药物外渗中的效果研究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CT 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的护理干预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