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要素动能:福建省教改示范校培育质量提升的优化路径

2020-11-15 09:56黄澄辉黄彬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示范校调研成果

黄澄辉 黄彬辉

(1.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2.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迎宾分校,福建 漳州 363005)

2017 年,福建省教育厅启动实施“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以下简称“教改示范校”)培育项目。力求通过教改示范校培育建设,探索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培育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改革新成果,创建有利于学校内生驱动发展的教育管理新机制,推动先进教育管理理念向乡村薄弱学校传播,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薄弱学校传送,优秀课堂改革成果向乡村薄弱学校辐射,形成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点上深化、面上推进局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为深入了解改项目培育进展情况,提升教改示范校培育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教改示范校培育的政策意涵

教改示范校培育项目是福建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示范”是指树立典范,供人学习之意,能够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示范”是我国政策执行的一种核心机制,也是国家改造社会的温和手法。同时政策“示范”又不全是单向思维,一些基层政策“试点”的实践经验经过加工提炼后也能成为政策“示范”。[2]“示范”在我国推动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定中广泛使用,如“示范性高中”“示范幼儿园”“示范创新项目”等。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认为示范是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强化结果,从中获得新反应和相关行为信息,促成自我效能提升和行为的转变。人们在进行观察学习过程中,榜样起到的示范作用将转变成个体内部认知表征,而获得该行为学习。[3]因此,教改示范校的培育,应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引领力。引领力代表事物具有的牵引能量,即教改成果代表先进事物,值得学习借鉴,在事物发展的前进过程能够真正解决具体问题,改革措施、实践案例、教改成果具备其他学校借鉴的动量。二是可模仿性。教改的经验成果应普遍适用,可被其他学校模仿学习,才能体现其示范价值。越容易模仿借鉴,示范的效能则越强。三是发展性。任何一个示范项目的政策目标都应是明确的,都旨在寻求解决眼下现实迫切问题或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试验。发展性体现的是对发展规律的把握,是实事求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先行探索,为后来者提供有迹可循的帮助。

二、教改示范校培育调研情况

为更加深入了解各地各校教改项目的实施推进情况,了解各校的典型经验、特色做法和教改成果,调研指导组制定了“福建省级义务教育教改项目学校实施情况调研表”,重点从市县培育机制健全情况、教改方案设计可行性情况、教改项目实施进度情况、教改资金使用情况、教改阶段性成效情况、产生区域辐射作用情况、教改实施情况总体评价等七个方面了解教改项目推进情况,并按照A、B、C、D 四级进行综合评价,其中A 为很好,B 为较好,C 为需要改进,D 为不达标。现将笔者参与的22 所学校的调研指导活动评价情况进行分析。

(一)调研学校基本情况

表1 受调研学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随机抽取厦门、泉州、龙岩、三明、宁德等5 个设区市的2 个县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每个县调研2 所学校,共调研22 所学校。为保证调研样本的代表性,在调研学校的选择上关注薄弱地区和城乡均衡性原则。其中,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学校6 所(占27.27%),非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学校16 所;城区学校11 所,镇区学校4 所,乡村学校7所;小学和初中各11 所。

(二)调研专家组综合评价情况

从表2 的综合评价数据可见,22 所教改示范校实施情况总体评价良好的占72.73%,需要改进的占27.27%,不达标的为0。从纵向看,教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使用和总体评价三个指标评价超过均值18.83%,比其他指标好;市县培育机制健全情况和产生区域辐射作用情况需要改进的比例最大,达到36.36%。从横向看,教改方案设计可行性情况、教改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和教改资金使用情况的评价比较好,需要改进的比例低于均值24.67%,其他三个指标需要改进的比例都超过均值,还需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进行改善和纠偏。

表2 调研专家组综合评价统计表

(续上表)

(三)教改示范校培育存在的不足

通过实地调研、课堂观察、师生座谈和综合评价,我们了解到教改示范校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体培育质量。一是教改示范校建设的指导力量需要加强,主要是部分农村学校依靠自身师资力量开展高水平教改项目还比较困难。二是部分学校实施不够到位,教改靶向没有对准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师生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部分学校阶段性成果提炼不足,还没形成引领性、发展性教改成果,示范辐射作用还不够明显。

三、提升教改示范校培育质量的有效路径:激发要素动能

高质量的教改示范校,才能发挥高水平的引领辐射作用,才能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针对教改示范校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应通过激发四要素动能,构建外优内强、有效引领的动力生成机制,外优是优化教改指导力,内强则是强化校长领导力和师生的内驱力,以此推动教改成果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培育的整体质量。

(一)完善管理机制,优化教改指导力

教改示范校的管理机制是教改项目管理系统的内在结构和运行原理。其本质反映教改项目管理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功能作用、运行机理,是教改项目培育功效最核心的问题,各地要结合教改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支持机制:一是成立教改示范校培育指导小组,引入外界力量建立高水平的指导团队,对辖区教改示范校开展常态化的指导工作。加强对教改示范校的政策背景、重要意义、任务目标、具体实施、质量要求等内容的宣传、阐释与指导,尤其在教改示范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方面应解析透彻,以便于在实施中贯彻落实。二是配套教改经费,支持指导团队开展指导工作,保障指导活动有效运行。经费是组织动力机制中最基础力量,这是由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三是加大对教改示范校支持力度,包括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及在师资配备、职称职数、表彰奖励、培训晋升等给予倾斜。通过管理机制的完善,发挥指导力量,提升教改示范校的指导水平。

(二)开展专项培训,强化校长领导力

美国学者萨乔万尼认为校长领导活动的互动关系是领导之心塑造了领导之脑,领导之脑驱动了领导之手,而对决策和行动的结果反思又肯定或重塑了领导之心和领导之脑。[4]校长是推动教改示范校培育任务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保证教改示范校培育质量的第一关键人。针对教改示范校培育认知模糊和实施不到位等问题,最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提升校长的领导之“心”“脑”“手”。校长“领导之心”反映出其内心精神世界,是其努力将示范校建设成为师生内心所向往的美好学校的个人愿景。校长“领导之脑”是其对事物如何运行的心智图景,表现为其价值观与学校内涵发展价值体系融为一体的深度思考,凝练成为其办学主张、教育理念、管理观念,此为教改示范校改革和行动的基础。校长的“领导之手”反映出其决策、行动和行为,具体表现为在领导之心与领导之脑的统领下,校长引领学校开展育人模式、学科教学、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师发展、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改革实践的能力。校长并非与生俱来便拥有领导之“心”“脑”“手”的各种禀赋和能力,因此需要基于“心”“脑”“手”对校长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帮其弥补示范校建设的能力短板。培训的内容可围绕理想信念、管理哲学、教育政策、教育理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核心素养、管理实践、团队协作等展开,提升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导力。

(三)发挥师生价值,厚植学校发展内驱力

教改示范校的高质量建设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外驱动力外,还需要来自学校自主发展的内驱动力。而这内驱动力的根本来源在于教师和学生,因为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传授价值、知识和技能的主体,学生是对教师传递的信息进行吸收、消化和转化的主体。因此教改示范校的高质量建设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性。从教师层面看,应做到以下三个融合:一是教改示范校培育的价值取向应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融合,激发教师参与教改示范校的主动愿望;二是教改示范校培育的主攻阵地应与本校教师专长优势相结合,凝聚优势力量攻破教改项目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激发教师参与教改示范校培育的热情;三是教改示范校培育的成果应与教师的成长相结合,改革的成果应能够惠及全体教师,使教师在参与教改活动中付出努力和智慧,收获人生价值,从而逆向推动教改项目向纵深发展。从学生层面看,应做到三个有利于:一是教改示范校的创建应有利于学生精神价值的发展,其品格得到良好塑造;二是教改示范校的创建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和转化,使学习兴趣得以扎根和延伸;三是教改示范校的创建应有利于学生实践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其核心素养得到提高。柘荣实验小学立足本校师情生情,以“美育社团”文化课程为突破口,建构以“美育”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体系,提炼“美育”校园文化,打造“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美育体、以美育劳”的学校品牌,得到师生和家长的广泛支持。可以说,师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决定了教改示范校培育质量的效度和高度。

(四)注重成果凝练,提升教改辐射力

教改示范校培育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其在育人模式、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学校管理、教师发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并辐射带动区域其他薄弱学校的发展。在提炼成果的过程中,应明确成果的内涵与价值,把握住问题、过程、创新、转化四大核心要素,精炼成果的表达。[5]通过对培育过程、模式、经验、成效的凝练,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感性的经验境界升华到理性的理论境界,使教改成果更具引领力、推广力和发展力,这也是教改项目成功的重要标志。在理论成果凝练方面,对于理论研究普遍较弱的中小学校而言,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显然力不从心,为之不易,应借助市县指导团队力量共同研究提炼。在实践成果凝练方面,教改示范校可凭借积累的丰富教改经验,对教改的核心理念、核心技术、核心成果、核心资源等进行内涵挖掘和锻造升华,将散落在教改过程中隐性的成果转化成为具有普遍性的易见、易学、易用的实践性成果,为区域薄弱学校提高立德树人成效、更新办学治校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优化学科建设等提供方法与方案。

猜你喜欢
示范校调研成果
红领巾示范校
智慧校园
茚旺高中“五措并举” 建成省级党建示范校
验收成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工大成果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