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科智汇工场,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摇篮

2020-11-16 02:05王永生
中关村 2020年10期
关键词:智汇工场中科

10月的北京,橙红与金黄交错,秋意正浓。这是一年最美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北京西三旗,曾经的金隅天坛家具生产基地,如今的金隅智造工场,在秋日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中科智汇工场便坐落在这里。

201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分院)与海淀区政府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立足长远、合作共赢的原则,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同打造了科技创新综合体——中科智汇工场,以此加速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院地协同发展,探索政策引导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运营近两年时间,中科智汇工场所在的N1楼已成为科学家的常客,涵盖了战略研究、科技金融、集中展示、成果转化、孵化加速、产业聚集、中试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引导中科院科技成果对接智能制造等产业需求,从而加速成果转移转化。中科院一名科研人员半开玩笑地说:“从科研成果到到产业落地,就差这么一个中科智汇工场。”

科学家的另一个家

走进中科智汇工场,“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展厅”一行大字映入眼帘。展厅内展出了中科院60多个研究所的100多项创新技术。

今年年初,中科海芯在中科智汇工场成立,虽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但中科海芯却实现了与大电子厂商展开商业合作的机会。这得益于中科智汇工场对科技成果的孵化能力,不再让科技成果成为“达尔文死海”,真正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蜕变”。

截至2020年7月底,“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展厅”已累计接待地方政府、企业、院所等机构访问200多场,访问人数超过2500人次,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同时,还增加科普基地建设工作。在展厅内,永能动力设计研发的高速向心式汽轮机格外引人注目。永能动力是入驻中科智汇工场的企业之一,团队主要致力于能源系统核心动力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经过多年持续自主研发,在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形成了包括高效向心汽轮机、小型高速轴流汽轮机、微小型燃气轮机、高效离心鼓风机/压缩机、大流量应急排水泵、太阳能空气轮机、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等一系列高技术产品及应用,并已取得汽轮机、燃气轮机、能源系统等相关授权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3项,在审专利20余项。

永能动力团队几乎都是科学家和科研人员,董事长林峰、总经理王永生均来自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年底,创办了永能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在中科智汇工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是永能动力团队、技术向质变飞跃的关键时期。用王永生的话说,“接触到中科智汇工场后,了解到它是专门服务中科院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科技创新综合体,并重点推进数字技术、装备制造、智能硬件等3个垂直产业领域加速器建设,这与我们的未来发展不谋而和,我们率先于去年中科智汇工场建成时就落户在此。感觉企业又回‘家了。”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王永生有着清晰的规划:做国内节能设备领域的顶级供货商和整体方案解决商。这一蓝图正在逐步走向现实。目前,永能动力高速向心式汽轮机可以广泛适用于油气、化工、纺织、印染等工业领域,满足工业驱动和发电需求。同时,基于专业的技术能力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通过模块化设计理念和独一无二的三维叶型设计,可追求最佳效率和高可靠性,为企业提供独立汽轮机或成套发电机组。

今年年初,中科海芯成立,却恰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不少创业企业正举步维艰的时候,中科海芯却实现了与大电子厂商展开商业合作的机会。中科海芯创始人兼CTO贾耀仓告诉记者:“得益于中科智汇工场的孵化能力,在公司落地上,包括公司的融资和办公场地上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技术支持上,中科智汇工场背靠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分院)强大的技术储备,对接到了非常有实力的算法团队。在产业合作方面,中科智汇工场拥有在全国科技重大成果转化的经验,几乎覆盖到全国各个重要产业方向。目前,中科海芯已经深度接触青岛某大型消费电子厂商,双方有意展开合作。

永能动力、中科海芯等众多科研成果负责人在中科智汇工场都感受到了专业和敬业,他们深信,有了中科智汇工场,未来的创业之路会更加平坦。中科智汇工场的定位不止是帮助如永能动力这样的中期团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而是致力成为涵盖科技成果大数据研究院、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产业孵化加速、国际合作等服务的科技创新综合体。

自成立以来,始终立足4项功能定位,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中科院各院所在京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地;中科院先进成果集中展示地;中科院科普教育和实践基地、技术经理人的“黄埔军校”;中科院项目成果对外辐射发源地。目前,中科智汇工场已入驻企业30余家。

将概念转化为成果

作为加速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中科智汇工场承载着更多的使命和责任。

2018年,为提升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能级,海淀区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这一措施提出将“实施中關村科学城概念验证支持计划,支持区域内高校院所基础研究成果面向应用转化进行概念验证,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风险,加速形成与市场、资本进行对接的技术和产品”。这意味着科技成果的政策支持更落地了,或将能够得到快速转化。

2019年起,海淀区在全市率先依托驻区科研单位发起概念验证支持计划,帮助科技成果跨越转化的“死亡谷”,CAS概念验证计划就是在此背景下,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分院)和海淀区共同成立,预计三年内对不低于40个项目,每个项目提供50万元内的资金支持,并将建立概念验证项目库,挖掘重大前沿科技项目,并带动科研人员积极创新研发,协同联动各级创新主体,普及概念验证模式,挖掘潜在创意,培育具有颠覆性技术潜质项目。“CAS概念验证计划,更多地体现在创新思想,只要是有一个概念,只要有技术能够实现应用,我们就会吸引入驻,这种项目比种子期还要早,但我们愿意去孵化支持,”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总工程师、中科智汇工场总经理柳海永接受《中关村》杂志专访时表示。

细数国内商业类投资机构,很少有投资机构或投资人会针对一个想法直接投资并孵化。中科智汇工场对早期概念验证项目的做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这一计划是全新的组织模式,将通过提供种子资金、商业顾问、创业教育、产业资源对接、投融资服务、孵化空间等概念验证活动,对早期项目进行筛选和扶持,支持和培育一批早期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发展壮大,成为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近几年,概念验证计划这一做法在多国实施,如美国、欧盟、新加坡等国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推动具有市场潜力的基础研究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减少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培育了一批科技领先的独角兽企业。

今年5月,“‘智汇行动概念验证创新大赛”第一场正式启动,7月2日为第二场,10月22日的“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上,举办了“智汇行动”创新大赛中关村街道分赛场路演活动。通过大赛以挖掘处于概念验证阶段的实验室项目及早期产品。

作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重要工作之一,“智汇行动概念验证创新大赛”将着力增强对全国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完善建设基础前沿科技成果在创意新颖性、可行性、商业性的全链条早期概念验证体系,填补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对于起步期成果支持服务的力度不足等缺憾,支撑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悬浮背包项目郭亮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程师、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长期主要从事力学、柔性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团队已在去年底成立了产业化公司,全面推动产业化技术落地。这一项目主要通过在背包背面加装一套运动背负系统,减轻运动过程中背包给人体带来的冲击力,让背包“变轻”。郭亮坦言,我们擅长产品研发设计,不擅长渠道和市场,参加概念验证大赛,就是希望通过CAS概念验证计划的平台,对接运营、渠道和融资支持,帮助公司产品快速市场化,产业化。

柳海永说:“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管理、对接,帮助科学家推广产品、对接市场,并协助管理,真正实现科技成果的蜕变,助力科学家们实现快速跨越,实现产业转化。”对于在大赛中表现优异,且符合概念验证支持条件的团队和项目,将纳入“CAS概念验证计划”,支持项目完成开发、测试、原型构建等工作。入选项目还将获得由中科智汇工场提供的诸多服务,例如专属科技服务人员支持、科技创新管理培训服务、集中办公区地址注册福利、产业资源对接与地方市场资源对接、宣传推介服务等支持。这些福利及支持均是助力科学家成长为企业家的具体体现。

今后,中科智汇工场将在“CAS 概念验证计划”支持资金的基础上,申请成立专门用于扶持中科院早期项目的种子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搭建投融资平台,补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中的短板。这些基金将为中科院院所具有潜在商业化和市场价值的研发成果的早期技术开发,提供必要的财政保障。

这个大脑不简单

传统招商往往存在诸多难题,项目“难找”、对接“难聊”、动态“难跟”、产业“难配”、注资“难落”、长远“难留”。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往往像“海选”一样,投入大量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然而还是无法精准对接到最需要最适合的企业。在中科智汇工场里,这些难题有了新的解决办法和手段,这个结局办法就是“智汇营商大脑”,该平台融合政府、企业、中科院三方资源,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园区数字化管理、企业项目资源精准招商、科技要素智能匹配,充分赋能区域“双招双引”,解决传统招商难题和挑战。

“智汇营商大脑”平台整合了1000余项科研成果、6000余位专家资源、40多个科研院所,汇总超过1.6亿项企业信息、1万家投资机构、10万条投融资信息。在平台上,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等客户,通过专用的接口登陆,可直接获取项目、招商资源等信息。

“智汇营商大脑”平台包含三大核心功能,其一是实现产业园区数字营商管理。通过平台可以分析区域产业优势与发展态势,实现可视化管理。以多个指标、各个维度进行交叉分析,可及时、直观了解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可直观对比各区域产业运行情况,为区域审视自身发展状况、横向对标其他区域发现短板、改变重点扶持方向、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决策支撑。其二是产业链精准招商服务。用户可根据重点产业发展,智能匹配招商项目。根据地方政府产业规划要求,动态匹配产业链,进行产业上下游分析,利用产业链知识图谱,展示产业发展状况、产业全景图、重点企业,精准推荐招商靶向企业,为地方提供精准、专业、实时的线上招商服务。其三是中科院科创要素匹配。平台汇聚了中科院上千项科研成果,实现科创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智能匹配。通过资源整合与数据分析,在技术成果、专家、政策匹配、产业推荐、产业资本等方面为区域招商提供支撑。

此外,为提高招商引入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智汇营商大脑”还可实现对产业园区内企业静态管理、动态运行监控、智能化运行维护、自动应急指挥处置等全方位综合管理;对经营异常企业及时预警,及时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服务为导向,精准施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多项产业服务显成效

CAS概念验证计划、“智汇营商大脑”都是中科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分院)的支持下,中科智汇工场运营的明星服务。除此之外,中科智汇工场还推出了垂直产业加速器、产业研究院、中科学院、科技金融、产业服务等服务。

柳海永介绍,垂直产业加速器重点在于针对垂直领域,“我们与院所、企业等主体开展创新合作,深耕垂直领域,借助科研院所先进的专家资源、科技成果、仪器设备、人才储备等,充分利用中科智汇工场的空间优势、运营模式、服务体系,打造垂直领域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产业加速成长平台。”

目前,中科智汇工场重点推进数字技术、装备制造、智能硬件等三个垂直产业领域加速器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生态快速发展。

在產业研究院建设方面,中科智汇工场与龙头企业合作,利用对方产业资源优势、结合中科院科技、人才、成果等方面优势,针对产业发展诉求,孵化加速现有成果,共同立项科研成果。目前在建石油产业研究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

在中科学院的这一平台上,中科智汇工场把中科学院打造成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输出基地,打造中科院技术转移领域技术经理人的“黄埔军校”,向社会输出大量优秀的技术经理人,并推出了“技术经理合伙人计划”。柳海永介绍,“技术经理合伙人”计划将在“招募技术经理合伙人”“培养技术经理人”“成立技术经理人事务所”三个层面开展相关工作。为了吸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处科研项目组工作人员”“产业投资机构项目负责人”“科技中介从业者”“产业方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加入该计划,将向参与者提供“技术经理合伙人专属证书”“CAS概念验证计划导师资格”“中科智汇工场产业资源、资金、政策支持”“中科院高科技项目创始合伙人机会”“技术经理人事务所合伙人”5项权益。

目前中科学院已先后同山东、河北、天津、湖北等地合作开展各类培训10+场,同时还与计算所等院内研究机构联合主办技术经理人专题培训5+场,总计培训上1000+人次,获得广泛好评。

作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总部基地,中科智汇工场依托中国科学院和海淀区优势资源,聚焦于智能制造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综合体,通过打造的“早期概念验证、中期孵化加速、后期产业推广”三级运营体系,助力中科院、高校科研人员、社会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完成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产业化落地。

猜你喜欢
智汇工场中科
中科网安
中科网安
“智汇”引领 助推企业创新创效高质量发展
中科荣耀
新动能 新智汇 新产业——新密由“乌金之乡”到“智造之城”的嬗变
智汇“幸福塔” 成长“三十事”——愚园路第一小学基于“幸福成长三十事”的少先队活动
做企业的“技术合伙人”——访联创工场CEO及创始人刘猷韬
魅力智运 智汇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