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麟童:毕生献身京剧事业的梨园名家

2020-11-16 02:05文申明
中关村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国粹名家沈阳市

文申明

李默然盛赞的这位李麟童,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沈阳市京剧院原院长、现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李麟童不仅塑造了一大批观众喜爱的舞台人物形象、进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过,还培养、提携了当今今京剧界有“第一老生”之称的于魁智、“武旦皇后”之称的李静文等许多京剧栋梁之才,可以说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京剧事业。

生活所迫进梨园,

刻苦学习成一代京剧名家

李麟童1929年出生在辽宁省北镇县,原名李秉枢,后因拜师学了麒派艺术,师父根据周信芳先生的艺名“麒麟童”,给他改名李麟童。

李麟童自幼聪慧,上过几年书,后因家境所迫,不到十岁时辍学开始跟叔叔李少庚生活。李少庚愿听戏,妻妹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戏曲演员,于是安排李麟童到妻妹的戏班里给她管理服装和各种杂务,由此李麟童与京剧结缘,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喜欢上了京剧,没事时便偷偷观摩演员演出。后来叔叔见他有这方面天赋,为了他能学一门技艺将来有饭吃,于1941年正式介绍他进戏班当了一名站边打旗跟着跑“龙套”的小演员。

当时戏班里有句话叫“有能耐的吃蹦虾仁儿,没能耐的吃虾米皮”。指的是那些演技高超的“角儿”,不仅舞台上风光,观众如众星捧月一般,舞台下剧场老板也奉他们为座上宾,好吃好喝招待有加,而“跑龙套”的演员,台上台下与“角儿”的待遇相差极大,可谓天壤之别。李麟童在为叔叔妻妹做事的几年中早已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因此当了龙套演员后,就暗下决心,决不能跑一辈子龙套,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几经周折,李麟童于1944年拜在曾与周信芳大师同在一个戏班里唱过戏的著名麒派老生演员焦秀山门下。

拜师时,李麟童15岁,这个年龄学戏在梨园界已经是大龄了,他清楚,要弥补年龄上的劣势,惟有在练功上多下工夫。因此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吊嗓子,然后压腿、劈叉、下腰,非常刻苦。早晨忙完了,白天除了跟师父学戏外,还要服侍师父吃喝、演戏,一忙就是一天,等晚上师父演完戏睡下已近半夜时分,这时李麟童又开始踢腿、跑圆场,常常一练就是几十遍,直到大汗淋漓、两腿发麻才去睡觉,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

俗话说“天道酬勤”。经过一复一日的刻苦学习、磨练,满师时李麟童不仅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基础,还学会并能演出《追韩信》、《徐策跑城》、《打严嵩》等一批麒派经典剧目,他唱念做打俱佳的表演,很受观众喜爱。

李麟童学艺期满不久沈阳解放,他进入沈阳京剧团,因为戏演得好,不仅很快成为主演,还于1950年担任了剧团的业务副团长,当时他刚21岁,这个年龄既走上领导岗位,他的艺术水平和人品由此可见一斑。1959年沈阳市京剧团与辽宁省京剧团合并改为沈阳市京剧院,他先后担任二团、三团副团长,二团团长,并于1984年出任院长。李麟童是位做事认真、追求完美的人,从艺几十年,不论做演员还是当领导,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作为演员他曾与京剧老生行当中有着“南麒北马关外唐”盛誉的京剧大师唐韵笙同台演出,曾到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演过戏,先后荣获了沈阳市“劳动模范”、中国表演家协会“终身成就奖”等一系列光荣称号、奖项,是享誉全国的京剧名家;当领导他率领沈阳京剧院跻身国内知名院团行列,发现、培养、帮助了很多京剧人才,现今京剧界有“第一老生”之称的于魁智、有“武旦皇后”之称的李静文等许多中年名家都受到过他的教诲、提携,他在圈内有“幕后人梯”之美誉。

退休之后不停歇,

做嘉宾进学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时光荏苒,转眼李麟童步入了花甲之年,1989年,他正式退休了。在艺术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十年,退休后李麟童本想好好休息休息,但没多久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便找到他,请他担任“戏友知音”栏目艺术顾问和嘉宾主持,为京剧票友介绍戏曲知识,点评他们的演唱。李麟童认为这是一件有益于弘扬京剧艺术的好事,欣然应允。参与节目后,他渊博的知识和精准的点评,立即赢得广大京剧爱好者的喜爱。不久辽宁电视台又瞄上了他,力邀他担任“戏苑景观”栏目的艺术顾问和策划人,他的参与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2002年,辽宁电视台“戏苑景观”栏目举办戏迷擂台赛,李麟童担任点评嘉宾,比赛过程中他发现参赛的大都是中老年人,鲜见年青一代,面对这种局面,李麟童思考起一个问题来:“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濃厚的人文底蕴,尤其很多京剧剧目所弘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孝为先做人立世的道德观,曾教育了几代人,近些年来,随着娱乐方式的丰富,京剧的影响力减弱了,年青一代离它越来越远,如果继续下去,那这门优秀民族艺术的传承必将出现问题!”

想到此,李麟童冒出一个念头:自己搞了大半辈子京剧,应该在这方面做些事。那从那入手呢?思来想去,他想到了“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于是赛事结束后立即找到沈阳市“关工委”,要求入会,希望用自己的知识为下一代继承优秀民族文化做点贡献。

加入“关工委”后,一道难题摆在了李麟童面前。现在学生们课业很重,学习时间非常紧张,怎样才能走到他们中间,给他们介绍、讲解京剧艺术呢?一天,李麟童看电视,“央视”教育频道报道某地小学教孩子学剪纸的片子吸引了他的眼球,看着看着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何不去教育部门争取官方支持,然后到中小学里给孩子们讲京剧呢!”想到此李麟童一拍大腿,暗暗为自己这个主意叫好。第二天他来到沈阳市教育局,先向相关领导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想法,然后语重心长地说:“我给孩子介绍京剧知识,不是要谁将来做京剧演员,也不是为了培养票友,就是觉得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丢失太可惜……”

李麟童这份社会责任感深深打动了教育局领导,经过研究,他们介绍李麟童先到市教育局直属的省级重点校“东北育才学校”做尝试。李麟童来到“东北育才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刘子军热情接待了他。一番交谈后刘校长找来相关同志和音乐老师,与李麟童一起反复磋商,最后制定出教学计划,决定先在小学部5年级开课,积累一些经验后再向其他年级和中学部推广。开课前,李麟童专门对音乐老师进行了培训,并和他们一起制定了教學方案。正式开课后,通常先由老师介绍当天所学唱段的剧情,然后开始教唱,最后李麟童讲述相关戏曲知识和戏中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将说戏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李麟童还在孩子们学会一段唱段后,根据唱段教孩子们京剧表演程式,亲自示范,一个动作一个程式的教。这种声情并茂的教学,很受孩子们欢迎。

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育部这一举措从一个侧面证明李麟童的做法是对的,有意义的。多年来,李麟童除了在沈阳讲课外,还应邀到厦门大学等其他省市学校开设京剧选修课,每到一地都受到青少年们热烈欢迎。

耄耋之年挑重担,

出任全国第一座“国粹园”

总策划师

2003年春节期间,李麟童随沈阳市“关工委”组织的艺术团到沈阳市下辖的新民市慰问演出,慰问活动中李麟童结识了新民“文化博览园”既“沈阳市中小学生教育基地”负责人、时任财政局长的冯永久。交谈中冯永久说“博览园”中缺少艺术方面的展示内容,京剧是国粹,想在园中建一个展示京剧历史和在青少年中普及京剧知识的园中园。李麟童当即表示赞同:“京剧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少帅张学良曾说,不懂京剧的人算不上合格的中国人,你的想法很好!我们的青少年正需要补上这一课,如果需要我全力支持!”有了李麟童的鼓励和表态,冯永久信心大增,一个星期后他给李麟童打电话,说建园工作马上启动,请他去一起搞策划。李麟童爽快的接受邀请,并很快乘车赶到距沈阳60多公里外的新民市。见面后冯永久诚恳地对李麟童说:“您从事京剧事业几十年,是梨园界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建国粹园涉及很强的专业知识,因此我想请您老出山,全面负规划、建设工作,担任总策划!”李麟童原本以为就是来出出主意,帮助谋划谋划,没想到冯永久竟将这么重的担子交给自己。望着冯永久期待的眼神,李麟童略一沉思,语气坚定地回答:“这事我答应了!”

建京剧展园,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干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尤其对于一位已经年过7旬的老者来说谈何容易。李麟童是那种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好的人。接受委托后,他不顾年事已高,马上动用自己的关系请来学京剧出身的辽宁电视台文艺部主任张宝德,戏曲栏目导演史艳芳以及辽宁省艺术研究所的桂亚林等几位专家,一起进北京、去天津、赴烟台,到这些地方与戏曲有关的展馆学习取经,拜访梅葆玖、谭元寿、李世济等京剧名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回来后他立即带领大家投入到规划、设计中,经过十数次反复研究、推敲,最终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制订出一套建园方案,决定分京剧艺术发展史、京剧艺术精华、京剧行当、名家雕塑、京剧艺术教育等几个部分,建3个展馆,再建一个小剧场和一个具有京剧历史风韵的露天大戏楼,由此组成“国粹园”的架构。

方案经确定付诸实施后,李麟童又全力以赴投入到建设中:为了展示京剧发展史,他无私贡献出了自己积攒几十年的文字、图片资料;为了展示内容形象生动,他精挑细选了数位在京剧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到天津请雕塑名家制作出他们的蜡像,并到山东等地购买、定制了一批京剧各行当的服装,以及道具、乐器等;为了让现代京剧名家蜡像的展示更具观赏性,他又奔波于各地,请京剧名家们提供演出时穿过的戏装,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刘长瑜、朱世慧甚至把珍藏多年的拍电影《红灯记》、《九品芝麻官》时穿的服装捐赠了出来。

建园过程中,李麟童深知展示内容的真实、准确对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因此从一开始就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件展品、每一项展示内容都有据可查、与史无误。京剧泰斗、谭派艺术创始人谭鑫培演出《定军山》的蜡像制作完运到时,李麟童发现他手中拿的马鞭搞错了,原本黄色的马鞭制作者搞成了个白色的。当时蜡像已经用有机玻璃罩子封死,有人说就这点小瑕疵,外行根本看不出来,算了吧,但李麟童坚决不答应,马上让人打开罩子顶盖,谁也没想到罩子打开后,他竟拿来一根黄马鞭登上两米多高的罩顶跳了进去,亲自更换,吓得在场所有人出了一身冷汗。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在李麟童带领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国粹园”终于初步建成并对外开放,一开园立即得到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及梨园同行的高度赞扬,中央电视台还专门制作出专题片向全国介绍。著名表演艺术家、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李默然看后对李麟童说:“这是全国首创、世界唯一的京剧展园,你们办了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并应邀亲笔为“国粹园”题写了园名。

“国粹园”开展后,辽宁省各地,甚至临近省份的中小学生纷至沓来,李麟童也更加忙碌,一有时间就来到园中担任讲解员,给孩子们讲京剧知识,做示范动作,耐心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现在“国粹园”作为全国第一座全面介绍京剧艺术的园林,不仅成为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好去处,国家京剧院艺术实践基地,还成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一大人文景观。李麟童的名字也被新民市冠以总策划刻在了“国粹园”落成纪念碑上,希望后人永远记住这位京剧名家为传承“国粹”艺术所做的贡献!。

如今李麟童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关心着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他说只要身体状况允许,要继续发挥余热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国粹名家沈阳市
沈阳市盛京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中国国粹——京剧
名家之约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名家之约
飘逸在方寸里的国粹
走进国粹脸谱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