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0-11-16 06:55徐忍香张娟辉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6期
关键词:桂林山水美的课文

徐忍香 张娟辉

当今社会,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区:比如,很多家长认为只有让孩子们到校外所谓的专业兴趣班学习书法、钢琴、舞蹈、绘画等才是艺术教育,才是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唯一途径。其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艺术就在孩子们每节课所听到的美妙声音中,艺术就在孩子们每节课看到的优美图画中,艺术就在孩子们每节课不经意的感受中……它可能是老师朗诵的一篇催人泪下的课文,同学展示的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也可能是课后家长陪你观看的一部让你捧腹大笑的电影,甚至可能是你节日里理发师帮你做好看的发型……在生活质量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生活中不乏艺术气息,艺术气息时时刻刻伴随孩子们成长,每天孩子们可能都能听到优美的旋律,看到最明丽的色彩,其实,艺术时时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下面我结合自己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浅薄体会。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发掘、提炼教学内容之美。因此,语文教学中我尽量做到深挖教材,巧妙设计,制造悬念,层层推进,力求把语文课生动活泼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对此,我做了很多探索,有的课设计出精美、实用的课件,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有的课设计出新奇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的课把音乐、美术手段引进课堂,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学生长期耳濡目染教学的美,必然会引起其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这种由教学美感所引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在他们心中形成美的沉淀,从而对其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

一、巧妙利用多媒体呈现教学情境,潜移默化感受艺术之美

上好一节语文课,我们不应该只追求字、词、句等死知识的识记背诵,因为单纯的知识传授往往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因此注重联系儿童经验和生活实际,利用现代化媒体创设情境,加强各学科间的整合,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活泼生动,充满生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身心投入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識,在艺术的陶冶中提高各种素养。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在新课导入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桂林山水美丽风景的视频,让学生边观看视频边欣赏贺敬之作词的《桂林山水》这首歌曲,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了桂林山水的美,产生了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到学习课文时,学生兴趣盎然,学得非常投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新课结束,我又利用多媒体带学生欣赏了雄奇的黄山、巍峨的泰山、奔腾不息的母亲河……,配以优美的解说词,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再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儿童电影《小英雄雨来》精彩片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观看电影片段,学生对雨来的英雄形象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为后面学习课文做了扎实的铺垫。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顺利突破,学生体会到雨来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对小雨来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类似这样通过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艺术欣赏的能力,感受到了艺术的美。

二、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

美妙的音乐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会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冲击,会给我们带来美的熏陶,会培养我们丰富的想象力。

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后,我让学生欣赏他们感兴趣的儿童歌曲《大自然的音乐会》,当美妙的乐曲响起时,本来还有点喧闹的教室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孩子们突然都静了下来,尤其是平时特爱吵的几个男生居然也安静了,大家都闭目静听,如痴如醉。听完乐曲后,我相机提问:刚才,你们在乐曲中都听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热情高涨,有的说听到了滴答滴答的雨水滴落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轰隆隆的雷声,有的说听到了小鸟啁啾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青蛙呱呱的叫声……从学生精彩的回答声中,我知道是音乐让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感受了音乐无穷的魅力。最后,我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课文的内容用简笔画描绘出来,学生都能很快地在白纸上描绘出自己心中奇妙的大自然的声音。

这节课的教学,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把语文学习与音乐、美术有效结合起来,在语文学习中展开想象,用心去体会艺术的魅力。

三、培养欣赏艺术之美的能力,领略祖国艺术的博大精深

在教学二年级语文《唱脸谱》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课文,了解京戏的特点以及京戏的形式,然后播放京戏《唱脸谱》,戏文结合,让学生在欣赏中领略京剧的历史悠久,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心灵深处,中国人民通过她歌颂生活的真、善、美。课外,还让学生收集,欣赏语豫剧、京剧、川剧、黄梅戏等,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领略中华戏曲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展开美的想象,受到美的教育,进行美的创造,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审美修养,善于把学科知识中的审美因素、教师的人格光彩和审美化的教学氛围三者动态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益,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吕叔湘先生曾说:“语言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育,语言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孕育着就是美。因此,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要调动学生各种因素,让学生在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乐或哀的审美体验中感知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思想美、艺术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心灵逐渐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注: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18-HJYY-206。

猜你喜欢
桂林山水美的课文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好美的雾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