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的守护者

2020-11-16 02:23呼东方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江源头管护

呼东方

作为国家公园的探路者,甘学斌和他的同事们清醒地知道,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只有大胆破冰,才能用改革和担当精神闯出一条新路。他们积极担责,认真履职,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并给出解决方案。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突破,使得黄河源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弥足珍贵的“青海经验”。

2019年6月,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书记、专职副主任甘学斌代表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参加了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被寄予了厚望。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在机构改革,职能转变与管理模式创新、生态保护等方面都走在了三个园区的前头。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自豪地说,我们从生态管护员到各级工作人员,再到园区领导,都是黄河源头的守护者!

一位“老玛多”的执念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位于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这个县处于青藏高原腹地。玛多,藏语之意为黄河源头,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是青海海拔最高的县之一。

古诗有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玛多人会骄傲地说:我们这里就是这个“天上”。玛多是中国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核心保育区,但也被评价为我国生存环境最恶劣地区之一。玛多县最低气温-48.1℃,是青海省人口最少的县,全县仅有14400人,人口密度约每两平方公里一人。据当地人讲,很多人刚到玛多,就因严重的高原反应“打道回府”。

甘学斌在玛多工作了超过三十年,是一位地道的“老玛多”。从2000年开始,随着工作岗位的转换,甘学斌与同事们一起参与了玛多县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随后又成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参与者、推动者。

上世纪80年代,玛多县畜牧业经济繁荣,牧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之首,曾被称为“全国最富的县”。但成于草场,败于草场,由于长期过度放牧等因素,到了90年代,全县70%的草地都已退化,而且还以每年2.6%的速度持续沙化。

新世纪初,黄河源头鄂陵湖出水口历史上首次断流,引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全县湖泊数量一度从4077个锐减到1800个。曾经的“首富”玛多县,后来的贫困程度有多深?据玛多县公开的数据显示,2011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后,贫困村达1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710户5127人。

甘学斌对当年草场退化、鼠害严重、黑土滩面积扩大等生态恶化的场景记忆犹深,也见证了黄河源头人民为了保护生态做出的巨大牺牲。2005年,国家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对中华水塔开展人工干预和应急保护。青海在环境倒逼形势下开始铁腕治理,对包括玛多在内的4州17县市全面实施沙化治理、禁牧封育、退牧还草、移民搬迁、湿地保护、人工增雨、工程灭鼠等项目。玛多县可利用草场3378万亩,对其中2511万亩退化草场全部禁牧,剩余的按照草畜平衡原则,对不超载放牧予以奖补。

甘学斌参与了这次黄河之源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移民。按照牧民自愿原则,先后有585户2334人搬迁到外地州县,甚至有人远涉西藏四川投亲靠友,政府对搬迁牧民发放不同等级的安家补贴资金。位于黄河源头核心区的扎陵湖乡、黄河乡,移民人口占到了移民总人口的近一半。

十年后的2015年,三江源地区水资源总量增加84亿立方米,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林草生态系统水资源总量增加28.4亿立方米,黄河源头再现“千湖美景”。与2004年相比,三大江河年均向下游多输出58亿立方米的优质水;草原植被覆盖度平均增加了11.6%,产草量提高了3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黑土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不到20%增加到80%以上;雪豹、白唇鹿、藏野驴、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生态精灵”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植物种群和水生生物多樣性也得到有效保护;通过易地搬迁、发展生态畜牧业、旅游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等措施,三江源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65元,年均增长超过12%;通过强牧惠牧富民政策,牧民从单一的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由粗放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转变,民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取得的巨大成功,让甘学斌产生了一个执念:只要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才能让三江源重生。

此时甘学斌已升任玛多县副县长,他和同事们又参与到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这次国家总投资达160亿余元,比一期工程增加一倍还多,以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推进保护区建设工作。

正是在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作为全国首个试点,三江源正式开启了国家公园改革新时代,甘学斌也成为了国家公园的参与者、实践者与亲历者。不过,在甘学斌同事眼中,他还是国家公园的探路者。

国家公园的探路者

9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微博发布了一则由红外相机拍摄的视频,内容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园区拍摄到的一只雪豹妈妈与一对双胞胎雪豹宝宝。在此之前的2019年2月13日,红外相机还拍摄到两只雪豹正在寻觅食物。这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境内首次拍摄到雪豹活动影像,这一发现让黄河源区所有工作人员异常兴奋。

雪豹素有“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之称,《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已将其列为濒危物种。雪豹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旗舰物种,首次在黄河源园区拍摄到,这就标志着黄河源头作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经过几年努力,黄河源园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缓解,水源涵养功能有所提升、湿地面积有所扩大、植被覆盖度有所提高、野生动物种群有所恢复、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用黄河源园区工作人员的话来说,能取得这些成效,与甘学斌是分不开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公开的资料显示,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当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在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管理模式的探索创新上都走在全省前列。

其实,三江源正式开启国家公园建设时,甘学斌和很多人一样,也陷入过“无从下手”的尴尬境地。当时的三江源治理面临着地域广大、治理项目众多、牵涉部门繁多三大难题。而2016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要突出并有效保护修复生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模式、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有序扩大社会参与等试点任务。这些任务,每一项对甘学斌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016年3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区开展全新体制的国家公园试点,努力为改变‘九龙治水、实现‘两个统一行使闯出一条路子,体现了改革和担当精神。要把这个试点启动好、实施好,保护好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等源头地区的生态系统,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保护管理经验,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试点指明了方向。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以及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管委会成立,甘学斌主要负责的黄河源园区管委会成为解决“九龙治水”、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克服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弊端,探索实现管委会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青海特点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经营权分立、经营项目实施特许经营新体制的重点单位。

作为国家公园的探路者,甘学斌和他的同事们清醒地知道,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只有大胆破冰,才能用改革和担当精神闯出一条新路。他们积极细致地配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各项工作,主动与各级各部门对接;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并给出解决方案。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突破,使得黄河源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弥足珍贵的“青海经验”。

甘学斌说,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统筹推进,各项体制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次受到了省州党委政府和公园局的高度评价。目前,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管理体制趋于成熟,机构运行日益向好,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公园形象初步建立。

“生态经济”的受益者

黄河源园区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2个保护分区,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涉及玛多县黄河乡、扎陵湖乡、玛查理镇,19个行政村,2687户7411人。这里有享誉世界的源头湖泊、湿地生态等景观。

在海拔4610米日尕则的顶峰黄河源头牛头碑处,几位藏族生态管护员正在此处巡查。他们穿的蓝色防护服上都有一个绿色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标志。这几位生态管护员是山下擦泽村的村民,他们说,村子里每家都有一名生态管护员,每个月工资1800元。

曲加就是这些生态管护员中的一员。每天一大早,他都会骑上巡护专用摩托车,沿自己负责的草原片区转山巡逻,开展日常例行的生态管护工作。他说:“自从当上生态管护员,不仅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乡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巡护途中经常能看到一群群藏野驴在湖边休息饮水。今后,要继续保护好我的家乡。”

索成也是玛多县黄河乡斗江村的一名生态管护员,他和曲加都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后被管委会安置了生态公益岗位的。索成说:“作为巡护人员的一份子,只有和广大生态管护员团结一心,认真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尽自己最大努力保护好这片净土,才能保证河流中下游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幸福。”

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的设置,其实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扶贫之路。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以此确立了“六位一体”的生态保护模式。据黄河源园区管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管委会赋予生态管护员“基层党建、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义务教育”等职责,形成“点成线、网成面”的管理体系,让牧民群众由传统的草原的居住和消费者转变为草原的保护者,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成為生态保护的主力军。

在甘学斌看来,通过设置生态公益岗位,对牧民脱贫解困、巩固减贫成果发挥了保底作用,促进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协调。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黄河源园区3042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户均年收入增加达2.16万元,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生产生活联动融合发展之路。

探索绝不仅限于此。扶贫工作始终贯穿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生态保护、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社区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以及特许经营五个专项中。特别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经营性项目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制定,被专家学者评价为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探路”。甘学斌和他的同事们在这个办法的指导下,率先协调完成了《黄河源园区生态体验方案》和《黄河源园区特许经营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与有关公司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制定了访客预约流程和管理规范,这才有了8月16日黄河源园区管委会接待首批15名访客顺利完成为期7天的国家公园生态体验活动。

甘学斌认为,“国家公园既要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高质量休憩、教育体验,也要让本地人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但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生态保护优先”必须高于一切。

为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9年6月,甘学斌在代表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参加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并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今年春节前,果洛发生雪灾,三江源地区积雪覆盖草原。为了保护野生动物,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的同事们连续奋战四十多天,用生命守护生命。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他们将300多吨草料投入野生动物活动区,而同事们一双双手都满是冻疮。”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他又对记者说:“正是有了在本职工作上担当作为的公务员,我们的生态环境才能越来越好。”

如今,在甘学斌的带领下,黄河源园区的工作人员和牧民群众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高度让世人惊异。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牧民群众,对保护这片美丽家乡生态环境的使命感和自觉性,本来就高于其他地方,如今,他们由传统的草原利用者转变为草原保护者,更成为了三江源头生态保护的主力军。

索索是擦泽村第一个主动要求当生态管护员的,他说,“作为一名生态管护员,我有责任守护好这片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让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环境。我从来不觉得这份工作枯燥、辛苦,这是我的事业。”

依毛是玛拉驿村的生态管护员,有时生病无法开展巡护工作,丈夫扎西就会主动接替巡护的工作。扎西说:“我媳妇病了,我就要替她扛起责任,她做了生态管护员,守护生态是我们全家的责任!”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深入开展,黄河源园区生态治理持续向好,不断向优。黄河源园区内水源涵养能力、中高盖度草地面积、植被盖度、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沙尘日数、有害生物危害逐年下降,空气、水体质量全年半数以上为优良,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据监测资料显示,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湖泊数量由原来的4077个增加到5849个,黄河源头“千湖美景”得以重现,成群的藏野驴、藏原羚出现在草原上。

2019年,黄河源园区统筹实施了总投资3.73亿元的黑土滩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湿地保护、湖泊群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生态保护设施、管理能力建设等续建和新建项目。经系统保护,黄河源头已呈现湖泊面积扩张、植被覆盖度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大等生态环境趋好态势。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黄河源头“姊妹湖”扎陵湖、鄂陵湖的面积呈先增后减再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2018年扎陵湖水体面积较上年、历年(2004-2017年)平均分别增加1.6%、1.2%;鄂陵湖水体面积较上年、历年平均分别增加6.5%、2.8%。同时,从三江源地区牧草分布及生长情况分析,2018年三江源地区牧草高覆盖度草地较2017年增加了9.7%。

在甘学斌和他的同事们看来,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这片土地上,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每一个管理细节都不能也不敢忽略。

猜你喜欢
三江源头管护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冠状病毒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寻找思路源头 发现解题活水
三江
内蒙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