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新疆全产业链增值的棉花产业发展模式

2020-11-16 05:53李雪源王俊铎郑巨云梁亚军龚照龙艾先涛张泽良买买提·莫明郭江平
棉花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增值产业发展模式

李雪源 王俊铎 郑巨云 梁亚军 龚照龙 艾先涛 张泽良 买买提·莫明 郭江平

摘要:基于新疆棉花产业经济贡献度低的问题,介绍了新疆棉花产业经济基本现状。认为单一资源型的棉花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经济附加值低、产业经济贡献度低,提升棉花产业经济贡献度,应发挥棉花全产业链价值。提出应挖掘棉花全产业链价值,探索建立新疆全产业链增值的棉花产业发展模式建议。

关键词:新疆;棉花全产业链;增值;产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20)05-0020-07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20.05.0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blem of low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Xinjiangs cotton indust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economic status of Xinjiang cotton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otton industry based on single resource has low added value of industrial economy and low contribution degree of industrial economy, so it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the whole cotton industry chain to improve the contribution degree of cotton industr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value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of cotton should be explored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otton industry should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 Xinjiang; Cotton whole industry chain; Appreci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0  引言

棉花产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棉花产业链长,对外依存度高,从产业经济和全产业链增值的角度分析,新疆棉花产业未来如何发展的文章较少。基于新疆棉花产业经济贡献度低的问题, 按照产业化运营和市场经济发展思维,从棉花全产业链着手,发挥棉花产业生产、加工、纺织、市场、资本、政策等全要素增值作用,提升棉花产业经济贡献度,为促进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1]。

1  新疆棉花产业经济现状

1.1  棉花已成为新疆第一大经济支柱产业

新疆已成为我国最大棉花生产体。2019年新疆棉花面积246余万公顷,总产500.2万吨,面积、总产占全国74.3%~84.9%。兵团植棉优势突出。兵团现有棉花面积87万公顷左右,总产200余万吨,兵团用30%左右面积,贡献了45%的棉花产量。新疆已形成棉花生产、加工、纺织、服装完整的产业体系。棉花产业经济贡献700亿元,主产区棉农65%以上的家庭收入来自棉花,棉花产业可吸纳就业100万人,棉花已成为新疆第一大经济支柱产业。

1.2  新疆棉花产业与国家棉花产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棉花对外依存度高,历史上棉花进口量高的年份达到600万吨左右,2018~2019年棉花年进口量保持在150万吨左右。在新疆作为我国唯一植棉大省背景下,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决定了我国棉花纺织产业的进出口情况,进而影响着我国棉花产业经济的贡献。其次,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与中亚等植棉国比邻,棉花产业经济发展潜力大。

1.3  棉花生产比较效益下滑

棉花生產成本仍居高不下,导致植棉比较效益下滑。据李雪源分析,1996~2015年新疆植棉成本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从1996年的8673元/hm2增加到2015年的32325元/hm2,增长了272.6%,年均增长13.64%。从阶段分析看,2006年前植棉成本年均增幅较为平缓,年增幅为4.3%~8.0%,成本在8364~11872.5元/hm2 [2]。2006年开始,植棉公顷成本突破1.5万元大关,达到15303元/hm2,比2006年前的高峰时期增幅为30%左右。随着植棉成本的进一步增长,2013年公顷成本突破3万元大关,达到34150.5元/hm2。2014年植棉公顷成本在3.3万元徘徊,目标价格后的2015年植棉成本略降,平均为32325元/hm2,较2013年下降了5.3%(见表1)。

从收益看,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植棉收益显著,植棉收益是种植小麦的200%以上[2]。21世纪后的2000~2013年,植棉收益呈波动性变化,平均收益保持在6872.7元/hm2,收入最高的2010年达到17127元/hm2,最低的2008年达1201.5元/hm2。2014~2015年,目标价格试点后,收益呈现断崖式下跌,如果没有目标价格补贴,收益为-3120元/hm2,加上补贴后,实际收入为3120元/hm2左右。2018~2019年在综合提质增效生产技术措施和目标价格改革引导下,植棉收益维持在7500元/hm2左右。

从比较效益看,一是植棉成本变化与收益变化不同步,成本增加幅度大于收益增加幅度,成本变化呈不断增加态势,收益增加呈上下波动态势。二是从2006年公顷成本突破1.5万元大关开始,收益一直保持在7470元左右,到2013年公顷成本突破3万元大关,收益仅为9000元/hm2左右,且2014年的植棉收益只为补贴后的3120元/hm2,投入产出的比较效益明显下滑。三是与其它作物相比,2000~2009年棉花生产的净利润明显高于小麦、玉米和甜菜等其它主要大田作物。2009 年新疆棉花与小麦、玉米、甜菜等其它主要大田作物相比,差距明显缩小,已没有明显的比较效益优势(表2,表3,表4)[3]。

1.4  棉花规模化生产效益显著

2019年梁亚军,等[4]通过对规模化生产与基本农户生产成本、产量、效益的比较表明(见表5),规模化生产与基本农户存在较大差异。规模化生产的植棉成本较基本农户植棉成本低6000元/hm2左右,规模化植棉的产量、效益、质量明显高于基本农户的产量、效益、质量。 2019年因气候等原因,籽棉产量在6000 kg/hm2以上的棉田较历年偏少,而规模化生产的籽棉产量大多在6000 kg/hm2以上,且品质稳定性、一致性好。

1.5  新疆植棉成本显著高于美国和澳大利亚

根据郑巨云,等[5]资料统计(表6),新疆机采棉植棉成本在24000元/hm2左右,而手采棉植棉成本在32325元/hm2左右,美国和澳大利亚均为机采棉,其机采棉植棉成本分别为10806元/hm2和19035元/hm2,新疆机采棉植棉成本是美国的2.37倍,澳大利亚的1.34倍。又据相关资料,新疆棉花生产成本是印度的4.2倍,人工成本是越南的2倍[5-6]。

2  新疆棉花产业经济价值潜力

2.1  棉花全产业链价值空间大

据有关数据,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第三大棉花进口国。棉花产业总规模3778亿元(2018年),全国棉花总产值约1159亿元,生产成本约1271亿元,进口额约213亿元,出口额约1亿元。巨大的棉花全产业链价值,为新疆棉花产业经济提升提供了市场空间[7-8]。

2.2  棉花生产效益仍有潜力可挖

适度规模生产已成为新疆棉花生产方向。目前新疆棉花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面积已达167余万公顷,60%的棉花产量是通过规模化生产出来的。基本农户棉花生产成本与规模化生产成本相差6000~7500元/hm2,产量高、成本控制好的规模化生产植棉效益可达近15000元/hm2。且规模化生产的棉花可有效地从种管收生产过程中控制棉花质量。随着棉花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市场要素、产业要素和政策要素的进一步创新和有效聚集,棉花生产劳动力成本、物化成本仍有30%的调减空间,棉花产量和质量仍有10%以上的增加空间。

2.3  棉花加工效益仍有潜力可挖

棉花加工通过技改、整合资源、棉花代加工(棉花物权属于种植者)等措施,实现智能化的因花配车加工工艺、混等混级加工。手摘籽棉和机采籽棉,通过配备籽棉异性纤维清理、调温调湿设备及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分别加工,可少用或不用皮棉清理机,减少棉纤维损伤,提高加工生产效率,有利于提质增效。

2.4  棉花纺织产业仍有潜力可挖

新疆已形成3城7园1中心的棉花纺织产业格局(3城即阿克苏、库尔勒、石河子;7园即哈密、巴楚、阿拉尔、沙雅、玛纳斯、奎屯、霍尔果斯;1中心为乌鲁木齐纺织品国际商贸中心),通過纺织产业格局的带动作用,及棉花纺织企业正在进行的转型升级、纺织产业发展定位的积极调整、生产与需求方之间的信用和优质优价传导机制逐步建立,有利于提质增效。

2.5  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疆棉花产业发展要抓住利用好国家优质棉基地建设,棉花生产保护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优化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机遇,加强与“一带一路”产棉国家在高端棉花产业的合作互补,根据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寻求新的增长点,通过中高端产品拓宽与沿线国家的海外业务,把新疆棉花产业基地打造成进出的枢纽基地,实现棉花资源优势向商品经济优势的转变,由传统产业向优势特色产业转变。

3  探索建立全产业链增值的棉花产业发展模式

棉花全产业链增值是指通过棉花生产、加工、纺织、物流、仓储、资本、期货等产业环节要素的高效融合聚集,使产业各环节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创造价值,促使产业各环节产出增加,产业经济贡献度增加。

3.1  由资源型棉业向经济型棉业转变

随着世界和我国棉花产业格局的变化,产需存在不平衡矛盾,棉花产品消费向中高端转移,产区向新疆集中,产业由粗放经营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变,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模式与世界棉花产业发展格局变化不相适应。新疆棉花产业目前是资源型为主的棉业,生产出的棉花60%~70%以原棉调出,产业附加值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低,需要进一步挖掘新疆棉花产业经济价值,特别是价值取向和价值高地,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经济贡献度,据此,必须改变以数量规模、低端产品为主、资源输出型的棉花产业发展模式,走绿色、高质、高效、适度规模、经济型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由目前资源型产业向经济型产业转变,才能发挥新疆棉花产业优势,才能与新疆棉花产业地位相匹配。

3.2  棉花全产业链增值发展模式有利于产业链相关问题的解决

一是有利于改变目前产业经营模式存在的产业链短、产业链脱节、产业各环节数据共享难、服务仅停留在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率低、产需错配、收益低、收益不稳、增值低、利益联结不紧密不清晰、附加值低、质量难以追溯、信用难以建立、信息不对称、风险难分担等问题,打破利益藩篱,促进棉花产业融合发展,解决产业低值低效问题,实现棉花全产业链的增值。

二是有利于棉花生产价值链、科技价值链、加工价值链、纺织价值链、产品价值链、服务价值链的多链挖掘、融合、驱动和提升。

三是有利于综合运用棉花产业化经营模式,将产业链各环节有机结合,打造以优促优的棉花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棉花产业化发展,提高棉花生产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棉花产业竞争力,实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四是有利于实现棉花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9]。

五是有利于引入技术、金融、人才、市场等各种要素,形成全产业链的融合增值机制。棉花全产业链增值服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使农民有能力开展多种经营。

六是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有利于新疆原棉自用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就业、促进城镇化进程。

3.3  棉花全产业增值发展模式总体思路

一是从产业化入手,从全产业链考虑,创新棉花产业经营主体,建立棉花全产业链增值服务体系。

二是对棉花全产业链要素进行整合管理,充分挖掘提升棉花全产业链价值。包括对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市场要素、政策要素、产业要素进行整合优化,不断提高各要素作用的质量和效率,使各要素高效聚集和有效流动,充分挖掘棉花生产价值、科技价值、加工价值、纺织价值、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发挥各要素的价值和互作价值,实现棉花产业对经济、乡村振兴、就业和社会稳定的最大贡献。

三是棉花全产业链增值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力点首先在生产和科技,只有生产兴,才能产业兴,只有科技兴,才能生产兴。

四是棉花全产业链服务组织体系可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实现,如“公司制+合伙股份制+合作社制”等。

五是聚集区内外棉花产业优势力量,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组成深度融合的棉花全产业链联合体。

六是遵循产业市场经济规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产业链各方联合起来。

七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部门引导下促进棉花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

3.4  建立棉花全产业链增值发展相关配套体系

棉花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有效性有赖于相关配套体系的建立。

一是需要配套棉花全产业链增值发展模式的服务体系。需要建立棉花全产业链增值的生产链(供应链)、加工链、纺织链、技术链、政策链、金融链、市场链等。涉及种植户、棉花相关企业(轧花、纺织、种子、生产资料公司等)、科研院所、金融、管理、政府等部門。要建立技术、金融、管理等领域团队。

二是需要配套棉花全产业链增值发展模式的组织管理与协调体系。加强全产业链的信息指数监测与发布、价格期货、调控管理、优质优价、订单生产等工作。

三是需要配套棉花全产业链增值的扶持政策。如产业政策、目标价格改革政策、补贴政策、储备政策等。

参考文献

[1] 田笑明. 新疆棉作理论与现代植棉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 李雪源,王俊铎,郑巨云,等. 新疆棉花产业发展与供给侧改革[J]. 中国棉花,2018,44(8):1-7.

[3] 李雪源,王俊铎,梁亚军,等. 新疆棉花质量效益规模分析与发展适度规模下的质量效益型棉业[J].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16(6):26-40.

[4] 梁亚军,李雪源,郑巨云,等. 新疆2019年棉花产业情况概述及存在问题与策略[J]. 棉花科学,2020,42(1):14-20.

[5] 郑巨云,王俊铎,梁亚军,等. 中美澳棉花生产的成本和效益与优势比[J]. 棉花科学,2016,38(6):13-18.

[6] 翟雪玲,原瑞玲. 近30年全球棉花产业格局变迁及对中国棉花产业的影响[J]. 世界农业,2019(8):71-78.

[7] 蔡荣华,林晨萍.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疆棉花的发展思路[J]. 现代企业,2018(8):26-27.

[8] 肖海峰,俞岩秀. 中国棉花生产布局变迁及其比较优势分析[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8,50(4):38-47.

[9] 赵树琪,张华崇,严振华,等. 缩节胺在我国棉花生产中的应用概述[J]. 棉花科学,2018,40(3):7-11.

猜你喜欢
增值产业发展模式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二维码在物资仓库管理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增值运作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善用探究性学习促使数学课堂增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