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粮食生产现状与推进举措

2020-11-16 02:29杨进
乡村科技 2020年27期
关键词:扬州市

杨进

[摘 要] 本文简述江苏省扬州市粮食生产现状,剖析扬州市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扬州市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推进举措和保障措施,以确保当地抓好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

[关键词] 糧食生产;技术指导;粮食收购;扬州市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7-22-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以安为先。”粮食是重要的食品原料和战略物资,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执政和形象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和重大的经济问题。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扬州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责无旁贷。

1 扬州市粮食生产现状

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我国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过渡地带,分为里下河沿湖、沿江高沙土和丘陵三大农区,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以水稻、小麦两熟为主。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9万hm2左右,总产量保持在280万t以上。水稻常年种植19.33万hm2以上,品种以南粳9108和淮稻5号等为主,其中南粳9108、南粳5055等优良食味稻米品种种植面积达10.00万hm2,推广应用了麦秸全量还田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水稻侧深施肥等技术;小麦常年种植17.67万hm2左右,品种以宁麦13、扬辐麦4号及扬麦系列为主,优质高产品种种植面积16.00万hm2以上,推广应用了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机械匀(条)播、抗逆应变、控肥减药等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 扬州市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2.1 支持政策空间变小

我国2004年开始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农业支持政策。然而,在市场化改革为主流的新常态下,我国现有粮食最低价格收储、临时收储政策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形势,通过价格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调控空间越来越小。此外,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微量支持只有8.5%,粮食的补贴空间基本达到上限,虽然高于发达国家5.0%的比例,但是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10.0%的比例。未来粮食价格的市场化是大趋势,通过调控粮食价格来支持粮食生产的空间越来越小。

2.2 生态资源

扬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粮食作物常年遭受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内源性螟虫危害,病虫害发生均呈中等偏重程度,给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威胁。加之丘陵农区地力贫乏,粮食产量水平相对偏低,也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一大因素。

2.3 种植效益

粮价持续低迷,农资成本连年上涨,农民种粮比较效益持续偏低,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加之粮食生产仍然是“靠天吃饭”,粮食收成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生产过程中易遭遇台风、雨雪、干旱、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导致减产减收的风险不可避免,持续稳定提升种粮收益存在难度。

2.4 农技推广

绝大多数青壮年农民为了增加家庭收入,选择外出打工,留守粮食生产人员多为老年人,劳动能力和素质偏低。加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弱化,乡镇农技人员青黄不接,呈现出老龄化、边缘化现象,后备力量明显不足,许多农技人员从事行政性事务多,真正服务农业时间少,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存在瓶颈。

3 扬州市粮食安全生产推进举措

3.1 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

实施藏粮于技,加大优质稻米产业规划实施力度,强化示范建设和辐射带动,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粮食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建设,加快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同时,依托产业体系专家、名师工作室团队和各层级农技推广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2020年,扬州市主推品种覆盖率达80%,主推技术应用率在90%以上。

3.2 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藏粮于地,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创造有利于粮食生产的条件。2010—2019年,扬州市累计投入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40.29亿元,用于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类灌排泵站4 379座、农桥3 520座,铺设排灌渠道、管道7 300 km,配套田间渠系建筑物33万座,修筑田间道路1 030 km。扬州市依托农田水利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22.33万hm2,2020年又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51万hm2。

3.3 强化各项惠农政策落实

严格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生产补贴、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性,降低农事作业成本,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提振农民种粮信心,激发其种粮积极性[1]。同时,组织辖区内宝应县、高邮市、江都区等地积极开展水稻收入保险试点,有效提高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在落实中央、省有关政策的同时,扬州市财政每年还安排2 000多万元用于支持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机推广应用。

3.4 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扬州市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发展壮大了一批高素质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合作社联社。强化项目扶持,积极引导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基地建设、品种选择、种植技术、收获加工和品牌销售等全过程、全链条管理,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产业基地规模化、收储加工专业化、市场营销品牌化等一体化融合发展,提升优质粮食产业化水平。目前,扬州市申创省“味稻小镇”6家,创建优质稻米品牌80个。

3.5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通过政策激励、项目扶持、购买服务等方式,利用省转移性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主体,开展代耕代种、代育代插、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难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积极组织开展托管帮办社会化服务,为全市920名外来种田大户就近就快开展代耕代种等一站式服务;全市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71%。

4 扬州市粮食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4.1 强化思想认识,提高为农服务意识

积极发挥政府行政推动作用,提高镇村干部思想认识,增强自身为农服务意识。一是强化农田水源调度,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管水员督查,保证农事季节能排能灌;二是加强产中服务指导,了解大户粮食生产情况,帮助落实农业机械存放场所,开展农业生产关键技术跟踪指导;三是做好产后配套服务,加强农机机具调度,特别是做好烘干设施的协调落实,督促指导种粮大户把握关键农时节点,及时收播粮食。

4.2 强化培训指导,确保技术措施落地

粮食生产关键时期,加强苗情、病虫情监测,科学制定技術指导意见,细化实施方案,提高生产指导的针对性。联合在扬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农技、农机专家技术指导团队,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利用家庭农场协会、微信群等平台开展远程技术培训、技术示范,提高重点技术推广应用率;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田间服务指导,切实解决农技入田“最后一公里”难题,确保田间管理措施落实落地[2]。

4.3 强化农资保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农事关键时期,积极协调农药生产企业、农资销售系统组织货源,备足农业生产物资;积极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广大农民提早备足肥料、农药与药械,确保有序开展田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加大农资市场监管执法力度,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动,净化农药市场,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

4.4 强化粮食收购,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加大去库存力度,多措并举备足仓容,确保有仓收粮。抓好春夏两季粮食收购,积极组织市场化收购,开展优质优价收购,确保种粮卖得出。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积极为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服务;推广应用“满意苏粮”“惠三农”等手机APP,方便农民“指尖卖粮”。加强粮食收购监督检查,联合市场、公安等部门,加大对坑农害农、损害国家利益和破坏市场秩序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3]。

参考文献

[1]徐涛,肖能武,秦光明.十堰市玉米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种业,2013(6):40-42.

[2]肖发平.云阳县粮油产业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2012(3):72-74.

[3]邵美红,程思明,何建红,等.建德市粮食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57-58.

猜你喜欢
扬州市
扬州市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的探讨
我的发现
“一带一路”倡议下扬州市对外经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扬州市粮食规模化生产综述
扬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研究
扬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