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11-16 02:20廖宜静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差异分析学习成绩影响因素

廖宜静

【摘 要】 本文基于安徽农业大学469名经管类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对高校经管类学生学习成绩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性别、毕业后目标、学习状态满意度、老师布置课下研究性学习任务的频率、课余学习时间占比、对科研项目是否感兴趣对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习成绩;影响因素;差异分析;logistic回归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0)05-0045-03

多年来,高校始终在探讨提升教育质量的途径,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日渐重视。为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本文设计问卷进行调查,以期发现问题,为提升大学生学习成绩、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自于469份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安徽农业大学经管类在读本科学生,样本涵盖了四个年级,涉及经济学、金融、财管和会计等多个专业,保证了样本数据的随机性。具体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

二、大学生学习状态的描述性分析

为考察大学生学习态度的总体状况,我们将问卷内容分为4个维度筛选指标,进行统计性描述。四个维度包括:学习目标与表现、对所学专业的偏好程度、教师教学方式和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用数字1-5代表程度高低,也就是学习态度的好坏,数字高代表程度高,结果如表2所示。

在平时学习表现方面,学习最大动机的均值是中等偏上,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希望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满意度的均值是中等偏下,68.2%的学生课外基本不预复习,主要靠考前突击应付考试。只有11.3%的学生不仅预复习,还会进行课程拓展、自我补充。37.3%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学习状态,有53.5%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是自我约束不够、缺乏吃苦精神。研究性学习意愿均值是中上等,42%的学生更喜欢自己主动探究学习而不是听老师讲课,说明很多学生研究性学习意愿较强,但还没有摸索出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对所学专业的偏好方面,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通读的均值处于中等偏上。有5.8%的学生对专业核心课教材全部进行了通读,多数同学认为教材内容太多、时间有限难以完成阅读,但会针对老师授课内容有选择性地通读;仅有18.1%的同学不看教材。对专业知识的阅读均值也在中等水平,多數学生会经常(13.6%)或偶尔(77%)阅读和专业有关的课外知识,仅有9.4%的学生从不阅读。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可度较高,对知识获取态度较端正。

对老师教学方式的认可方面,仅有与老师的交流频率均值处于中等水平,其他各项均值都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学生们普遍认可老师的教学方式,满意度较高。与老师交流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调查对象为经管类学生、专业人数普遍较多的原因。

在课余学习时间方面,学生每天课余时间和课余时间学习占比的均值都处于中等水平。52.7%的学生每天有3-5小时的课余时间,而在课余时间中,61%的学生学习花费的时间占比在40%以下。说明现在的大学学生所受诱惑较多,课余生活较为丰富,对学习的关注度不够,不能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三、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分析

大学生学习成绩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为考察调查对象的样本特征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情况,本文对不同性别、不同学科的学生学习成绩进行t检验,对不同年级、毕业后不同目标的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发现:(1)不同性别、毕业后目标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分析P值均为0,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还发现,女生的学业绩点均值落在3.0-3.49区间,明显要高于男生绩点2.5-2.99,说明女生整体比男生肯下功夫,做事更认真,因此学习成绩会更好。另外,绝大部分被调查学生毕业后目标是考研,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均值最大。说明毕业后有考研想法的学生目标比较明确,学习动力比较持久,学习成绩也更好。(2)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分析P值分别为0.633和0.414,均大于0.05,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为确定除样本特征外还有哪些项目会对大学生学习成绩造成影响,本文选取问卷中学生学习状况的各项目与学习成绩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在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对调查问卷中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各个项目与学习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筛选变量。结果显示,X1、X2、X3、X6、X8、X11、X14、X15、X16显著性小于0.05,与Y之间相关关系显著,即学习动机、学习方法、阅读专业知识、学习状态、课下研究学习任务的频率、与老师的交流频率、学习时间占比、对科研兴趣和是否参加过科研活动都与学习成绩具有相关性,其中授课老师布置课下研究学习任务的频率与学习成绩平均绩点成负相关,其他与学习成绩平均绩点成正相关。

然后,根据筛选出的学习状况指标为自变量,以平均绩点为因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X3、X8、X14、X15的显著性小于0.05,说明学习状态满意度、老师布置课下研究学习任务的频率、课余生活中学习时间占比、对科研项目是否感兴趣对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其中学习状态越好、课余生活中学习时间占比越多、对科研项目越感兴趣,学生学习成绩就越好。但老师布置课下研究学习任务的频率越少,学生学习成绩越好。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老师布置的研究性学习任务接触的还不够多,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完成任务比较费功夫,占用了较多课程复习时间所致。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多数学生专业认可度较高,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对老师教学方法比较满意,研究性学习意愿较为强烈。(2)大学女生学习成绩普遍好于男生,毕业后的目标对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有考研打算的学生普遍成绩较好。(3)学生学习状态满意度、课余生活学习时间占比和科研的兴趣度显著正向影响学习成绩;老师布置课下研究学习任务的频率显著反向影响学习成绩。

为提升大学生学习成绩,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并深化班级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及早制定职业规划,培养自主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专注度;(2)改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完善相关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重心放在本科生教学方面,加强教学改革,开发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3)加大科研宣传,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1]王新银.高校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J].才智,2013(22):11-12.

[2]何宏,刘洞波,张碧.基于学习风格分类的SPOC平台在线学习行为与学生成绩的关联分析[J].科技资,2019(8):207-209,211.

[3]殷雷.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6):1471-1473.

[4]陳炜晔,耿桂宏,张树玲.大学生学习态度与成绩分析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4-5.

[5]蔡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新西部,2019(7):50-51.

[6]高秀梅.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征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高教探索,2020(1):43-47.

[7]黄金波.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6):159.

[8]吴慧,李时,张立世,等.大学生自身因素及学习投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以动物学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8):61-64.

[9]梁耀明,何勤英.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宿舍同伴效应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7(4):83-87.

[10]朱宁宁.图书馆利用频率与大学生提升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以Q大学为例[J].知识经济,2018(12):164-165.

[11]孙潇,王文文,王泽炫.大学生专业认同度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保定学院学报,2020(1):111-114.

[12]张旺峰.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元认知策略与学业成绩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2):89-94.

猜你喜欢
差异分析学习成绩影响因素
兄弟让举
名落孙山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中美高等职业教育差异分析
试论中国声乐作品的文化定位
我国国际收支账户的内部差异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