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技术在科技馆教育中的应用

2020-11-16 05:53安美齐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科技馆技术应用新媒体

安美齐

摘 要:现代生活是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生活,大到气候变化、天文现象,小到衣食住行、电子设备,都与科学有密切的联系。科普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技术是科技馆的重要使命之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也是科技馆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在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的现在,科技馆应当更好地利用网络时代的便捷工具,实现科技资源共享的功能,创新科技展教方式。本文在分析了新媒体技术的有益之处的同时,也提出了集中具体应用的思路,包括建立数字化科技馆、开展“云课堂”的线上技术的运用,也包括虚拟现实技术、空间模拟技术等实体技术的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科技馆;科技馆教育;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3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1-0-02

科技馆包含丰富的科普资源,具有教育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文化的功能作用。新媒体是一种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兴媒体环境,新媒体诞生于和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时代,其内涵、特征、形式也均有所變化。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都是新媒体的形式体现。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优势还会更加明显。“科技馆作为科学技术教育前沿的科研阵地,应当及时响应科学教育的最新理念[1]。”因此,乘上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列车,对科技馆来说,它能够指引我国科技馆创新发展、扩大影响力,创造出更多与社会各界交流、沟通的平台,为科技馆的教育宣传工作的积极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一、新媒体技术介入公共展示空间的益处

(一)增强科技文化互动,驱动科学文化传播

新媒体技术中的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项十分适用于科技馆教育的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意味着利用计算机和传感器对实物展品进行模拟。在这种技术的运用中,观众尽管没有机会看到真实的物品,却能有所感触,有所体验。相比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性显然更强,通过虚拟现象技术,观众可以在安全、无伤害的情况下感受、触摸、观察被虚拟化的产品。展品给予了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而观众却不必担心造成展品的损坏、损耗或实质性的改变。多媒体化的展品降低了原本在机械化展品中存在的使用风向,机械式展品的年龄限制得以取消,让年龄较小的观众也有操作机器的机会。实现展品虚拟化展示,还能打破展品的时空地域限制,让内陆地区的民众体会海洋的魅力,让边远地区的人们感受最先进的科技,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科技馆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带来直观生动体验,营造浓厚文化气氛

新媒体技术的展示方式是独特的、不同于往昔的,而比起简单传统的文字和图片形式,新媒体技术的展示形式是直观、生动的。一些新型的电子沙盘和显示屏幕具有互动性,内置了3D技术,能够让观众从各个角度观察展品的细节,而一些电子展台则内置了生动的小游戏和知识竞赛,让观众在游戏之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所学所获,寓教于乐。一些动态比较强烈,流程比较清晰的展示也能够让观众亲身体验科技的发展、运用过程,领会机械运动、物理规律的原理。在各种技术和工具的辅助下,科技的呈现带有强烈刺激性。如果场馆能够做好空间和技术的规划和配合,那么多个公共展示空间的相互碰撞、配合,还能为整个场馆增添活力,注入浓厚的文化氛围,给在场的观众以积极的心理体验和深刻的印象。

二、新媒体技术为科技馆教育的线上路径提供辅助

(一)为科技馆App构建与应用提供服务,构建数字科技馆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前进,网络媒体已经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科技馆的教育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实际的建筑场所,其服务范围也随着网络的延伸更远更广。因此,建立属于自己科技馆的App或小程序,构建独特的数字科技馆,将场馆的展品、展区、特色活动电子化就成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一环。民众对于科学技术的学习态度也渐渐地有所变化,不仅只在校园中课堂中学习,而且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不仅只在科技馆内学习,去之前的准备,回家之后的回味、分享都是学习的一部分。这时候,新媒体技术就能给观众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学习平台。

科技馆将展品信息、特色讲座、精品活动的内容和介绍上传到微信公众号、网站或App上,便能让群众方便地找到自己想了解的知识,查询自己想学习的资源。一些借助时事热点进行的宣传,或是对日常大众关注问题的回答也可以同步上传到网站上,使科技馆的教育作用更为显著,走上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的科普道路。

(二)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进行科技馆的宣传

不可否认的是,科技馆不仅有学习教育、展示科技的作用,也要用轻松的形式唤起人们的好奇心,为广大群众提供有趣的学习平台和有意思的知识呈现形式。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更是要转变我们宣传观念,跟上时代的脚步,利用微博、公众号、短视频等大众普及度较高的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来引导人们了解、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微博、抖音上进行宣传时,可以和人们关注的时事热点相结合。例如在出现日食这样难得一见的天文现象时,科技馆便可以拍摄短视频,提醒人们观看日食时的注意事项,以免视力受损,同时向大家宣传日食现象的发生原理等。在出现洪水等气候异常现象时,在提醒人们防雷、防风的时候,也可以在微博上进行科普宣传,告诉人们气候多雨、气候异常等现象的成因。一个运营得当的科普账号不仅能发挥科技馆的教育宣传作用,也能够反过来为科技馆本身增添良好的口碑,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三、新媒体为科技馆多元化展品展示提供服务

(一)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展品虚拟化展示

新媒体技术,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是科技馆中展品的科普和展览形式的一次重大进步。在过去的工作中,对于较为枯燥和抽象的原理,场馆可以选择查询大量的素材或拍摄珍贵的视频来向观众展示,或是将原理抽象为简单的几何模型,制作成大型设备,让观众有模糊的感受。但这样的感受终究时比较隔膜的,不活泼的,而且成本也较为高昂,不能够及时地跟随着技术的进步予以改变。但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却规避了以上的缺点,以极高的互动性、娱乐性和话题度,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

以吉林省科技馆2019年全新改造的虚拟现实展厅为例,展品通過数字传感、图像识别、VR、体感技术等方式,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给观众带来神奇的感官。在这里,观众可以佩戴上VR眼镜,趴在特制的互动平台上,体验空中翱翔的感觉,带体验者领略长城的壮美风光、张家界的优美景观、长白山的巍峨。再如展品恐龙喂食,它用虚实结合的创新方式,带观众前往茂密的热带丛林,身临其境地探究恐龙的食性。这样的新颖题材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脉络,将科普置身于实际运用之中,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科技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可以收获不错的科普效果和宣传效果。

(二)模拟真实空间场景,带来感官情感体验

对真实空间的模拟是一种更大型的仿真技术,科技馆可以借助图形和三维技术,加之投影仪器、音响、音乐和道具的配合,构造出一种逼真的内部环境。如洞窟、地下、战斗机内、挖掘机外,等等。事实上,这种对大型空间的模拟技术已经在不少博物馆的展览里有所使用,如埃及展览模拟金字塔的内部结构和木乃伊的制作过程,墓葬展览模拟墓室的内部结构和礼器陈列方式等等。这些场景在现实生活中都难以复制,而多媒体技术却能以高超的手段还原现场,给人强烈的视听震撼,也能超越时空的限制,用有效的空间传递更丰富的感官体验,增加科技馆的趣味性和展览方式的多样性。

空间的模拟也能够突破陈旧的展示模式,激发场馆设计的新灵感。利用建筑、音乐、光影,为科技科普的展示形式增添一份美感,为精准严密的科普知识融合一份浪漫和艺术色彩。通过创意策划和技术的手段带给民众新的体验,以艺术的视角对工业社会和进步发展的技术进行别开生面的审视。当然,这也反过来要求科技场馆在设计、布置时将光电设备搭配合理、协调,有一定的审美品味,不要让画面过于粗糙,声音噪音过大,显得廉价感重、粗制滥造。毕竟,“科学传播,从不是孤立地传播科学元素[2]。”科学的魅力和艺术的魅力并没有冲突和矛盾。

(三)连线各地专家,整合人才资源

网络直播、在线视频是一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模式,也是一种能够整合当地的教育资源,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功能作用的途径。新媒体让我们得以超越空间的障碍,连线各地的专家,整合利用更多的人才资源。更重要的是,和线下的讲座相比,听众们少了时间的限制,也不用担心场馆容纳不下这么多求知若渴的听众,一个手机、一台电脑,都可以使听众在足不出户的时候享受到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分享。

一方面,在基础教育的普及上,科技馆可以采用“云课堂”的教育模式,为各地学校录制科普课程,普及科学原理,完成颇有趣味的科学实验,既有趣味,又有知识性。当然,在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云讲座”的方式,利用直播平台,邀请当地的教授、科学家、科普工作者为观众上课。例如节假日期间,我们就可以邀请食品学、营养学方面的专家开展“云讲座”,为大家科普假期期间的食品安全知识。如何既健康又营养地享受到美食,防止暴饮暴食的问题出现。也可以趁机为大家说明一些营养学知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该按照怎样的比例搭配,如何正确地看待转基因食品,如何看待“食物相克”的现象,等等。既可以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又能够加以补充,深入浅出,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平台上辐射更多的人群,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结语

“科技馆不仅仅应该是科学知识普及事业的阵地,还应该是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主战场”[3]。科技馆的展品承载着知识的重量,需要发挥其展览、教育、宣传、普及的作用。而新媒体延展了传统媒体的功能,让科技馆的功用得以更好地发挥。无论是网络平台上的新兴媒体,还是作为场馆构筑一部分的虚拟现实,都给科技馆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将新媒体技术与科技馆教育结合,既可以激发激情,唤醒乐趣,又能够结合时事,深入宣传,发挥出不言而喻的优势。而在未来,科技馆的发展还能如何创新?这确实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毫无疑问,对新兴技术的利用一定是科技馆可以重点考虑的路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晶,覃金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三进”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6):75-79.

[2]蔡源.浅析“审美素养”在科技馆科普工作中的重要性[J].学会,2019(7):55-60.

[3]曾川宁.浅谈科技馆在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中的作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4):185-186.

猜你喜欢
科技馆技术应用新媒体
找出口
我在四川科技馆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