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复学后学生心理辅导之我见

2020-11-17 02:51卜小帅
关键词:开学心理健康心理

卜小帅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原本应在春节后陆续返回校园进行学习的孩子们不得不持续待在家里,由在教室学习改为线上教学。“史上最漫长的寒假”必然会让孩子们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认知能力下降,外出活动减少、无法走亲访友等使学生内心空虚;在家待着无事可做,睡懒觉、打游戏耗费大量时间,身体上产生头晕、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不舒服、身体素质减弱等情况;情绪易孤独、郁闷、波动较大;行为上昼夜颠倒,生活无规律,沉迷于看电视打游戏,生活较为懒散。疫情后复学,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辅导和干预。

我们如何进行干预,才能让孩子回到正常学习、生活的轨道上来?

留心观察,及时发现是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基础。开学前,学校与家长及时沟通,利用电话、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發布致家长的一封信,指导家长通过日常观察、交流谈心等方式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开学后,学校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心理筛查,并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建档。对于筛查出的重点学生,安排班主任及心理咨询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评估,建立完善一人一册记录,持续关注、跟进,并给予相应心理咨询服务。学校、教师、家长携手同行,助力学生内心踏实丰盛,呵护学生身心健康,助力青少年阳光快乐成长。

“班会”课是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一道良方。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现阶段很多家长和同学们会出现慌乱的情绪,如面临着开学的问题、待在家中不得外出的问题、家长在家辅导孩子的问题……这些问题带来的适度紧张是正常的。开学后,学校及时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做好疫情防控知识的相关宣传工作,引导学生家长及时关注孩子情绪,引导广大师生做好情绪调控,普及心理健康维护常识,合理看待疫情,消除内心恐惧。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开学后的学习,生活。

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是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关键。漫长的假期中,部分学生需要自己在家上网课,家长要去上班,那这些孩子就会在学习时缺少必要的监督。在这样的情境下,孩子容易养成一些陋习,如听课不认真,容易走神,一边听一边做其他的事情等。当学生回到校园,面对紧张的课堂教学,可能会产生厌倦情绪,内心产生束缚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基于这些问题,开学之初学校便要积极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基础小事抓起,进行上课、作业规范教育、课间规范教育、路队规范教育等活动,让孩子从假期散漫的生活中走出来,做到收心归位。

丰富课余生活是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补充。因疫情关系,开学晚,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繁重,要预防以抓教学质量为借口,随意压缩、减少学生应有的体育、艺术、德育、禁毒防艾、安全演练、法制教育等活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实践活动,活动这一载体有利于创设教育情境、锻炼学生、促进成长,学校要抓住疫情期间发生的各种故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理想信念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积极、阳光、向上、向善、爱国、勤奋的感情,促进自我实现,激励超越自我。

让学生从对新冠肺炎的焦虑中走出来,让学生从假期不良习惯中走出来,让学生从对手机的依赖中走出来,是开学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唯如此,才能让孩子们快速地适应校园生活,回到幸福快乐之中。

猜你喜欢
开学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开学啦!
开学了(2)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
开学啦!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