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毕业,不只是一场告别

2020-11-17 02:51康惠吴也
关键词:毕业典礼学位母校

康惠 吴也

七月的脚步越来越近,“毕业”一词也再次将我们的记忆拉回那年夏天:一个背包,一提行囊,还是那条回家的路,只是再也没有了返程的票。大学——青春的重要坐标轴,而不少人的印记,还是停留在了最后的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像是人生某一阶段的总结,也意味着另一阶段的正式开始,夏日里湿透了的学士服和被抛向空中的学士帽……无数次幻想,无数次期待,但今年,对于不少高校毕业生来说,这些值得记忆的“毕业套餐”都难以实现了。

受疫情影响,本来可以在学校度过最后半年学习生活的他们也许只能草草回学校几天,迅速地打包,将几年的行李邮寄回家;本来可以在学校参加毕业典礼、观看毕业晚会的他们可能临时被通知不得返校,只能静静等待老师们把自己的行李寄回家;本来可以现场聆听校长的最后一课,却只能透过屏幕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没有等来校长的亲手拨穗。

说不遗憾是假的,说难忘是真的。

为了在毕业时返校,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小秦准备了一个多月,通过了返济检测和健康打卡,终于换来了几天的返校时间。

“回校即毕业,时间短,过程仓促,心情也很复杂,总觉得自己有很多遗憾。我的同学们也和我有一样的感触,大家都觉得这个毕业季是不完整的。今年,我只回校了两三天,也没有和老师、同学合影。不过,等我有了时间,一定回来补上毕业照,毕竟,这里承载了我的青春。”杜悦说。

“学校,等到真正分别时我们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承载了我们大好学习时光的好地方,它也是我们每一位学生、老师除了家庭外,可以选择的另一处避风港。一天24个小时,我们,8个小时在睡眠,10个小时在学校,一年一度,熙熙攘攘,我们不舍,我们拥抱,我们大哭也大笑,我只是在夕阳中站了一会儿,我们就毕业了。并且,这次毕业,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甚至没有毕业典礼,只带走了一张毕业证书,怎么能不遗憾?”一位应届毕业生如是说。

虽说这次毕业很匆忙,但学校贴心地为我们做了最后一件事。

为了让学生们顺利毕业,不少高校为毕业生打包行李,还送上了毕业礼物。

“这件衣服是不是你的?要不要装上?” “你再好好想想,千万别落下东西。”6月14日一大早,山东科技大学的“打包直播”便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学校动用了109位老师和280名毕业生,为55间寝室打包了2428件行李……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学校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送给学生的特殊记忆。

当天一大早,伴着蒙蒙细雨,老师们穿着防护服、带着消毒用品,干劲儿十足地奔赴各自“包干”的学生寝室,打开视频,开始了“打包直播”,与毕业生共上了一堂别具一格的“劳动实践课”。有的老师一边清点物品一边念叨着“得绑紧一些,孩子们的行李路上千万别撑开了”;有的老师怕粘贴在编织袋上的行李签不够牢固,还自制了标签粘贴在编织袋的拎手上;材料科学系的老师还专门为同学们亲笔写了祝福信笺放在行李中。

并不是每一场告别都那么完整而有仪式感,但是面朝未来开始新的生活,是给曾经的自己一个最好的交代。未来的蓝图已向你们缓缓展开,不管前路再多艰难,都希望你们会勇往直前。用你们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去奋斗,去拼搏,去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山东大学2017级硕士毕业生赵安琪原本准备返校,但最终退掉了回济南的车票。“自己毕业了,却没办法回学校,和舍友约定的毕业照也没有拍,心中五味杂陈。想念山大,山大‘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我也会铭记在心。希望疫情早点过去,也希望山大的知新楼塔钟能早点恢复悠扬的歌声,山大也能早日拥有平凡的一天。”赵安琪说。

“今天毕业了,我们用笑容掩盖不舍,用储存的回忆代替伤感。我们曾经以母校为荣,也希望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学校的骄傲。云毕业晚会上,老师说,孩子们,毕业快乐,常回家看看。是啊,母校是我们的家,是培养了我们的地方,是我们的根。虽然我们现在离开了它,但我们却从未离开它,我们对母校的爱一直都在。很想给半年未见的老师和同学一个拥抱,告诉他们,珍重,再见。我们就要踏上不同的旅途,我希望你们过的很好,温暖,幸福,我也希望我过得很好,平安,知足。”这是一个应届毕业生对老师和同学最真挚的祝福,也是他的心声。

6月23日,3000余名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携着师长和同窗的深深祝福,踏上崭新征程。这场特殊的“云毕业典礼”面向全球进行中英文双语直播,大礼堂前、荷塘畔、西大操场上……学校打造了16处典礼会场,还有不少同学在线上参加了典礼。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致辞中屡屡提到“命运”,他说:“疫情让你们进一步认识到人生充满不确定性,也进一步认识到每个人的命运与他人息息相关。你们的这些经历、思考和感悟,都会跳动为青春时光里的独特音符,进而合成为人生交响曲中的特别和弦。个人的命运总是融入在时代的洪流中。”

有些遗憾总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弥补,母校从未离开,校长们仍然等着为这一届大学生们拨穗。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多所高校获悉,今年未能参加学位授予仪式的毕业生,可以在之后返校参加一次学位授予仪式。清华大学表示,今年毕业典礼不安排学位授予环节,2019年10月和2020年1月、4月、6月毕业的学生可选择在今后任何一年返校参加一次学位授予仪式。中国人民大学表示,今年未能参加学位授予仪式的毕业生,可在2021年或之后任意一年返校参加一次学位授予仪式。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1年,学校将为2020届毕业生开设“专门通道”,由校长亲手为返校学生拨穗。

6月18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上,校长计金标为部分幸运同学准备了“校长有约”门票。凡是拿到“校长有约”门票的毕业生,在疫情结束之后可以预约与校长共进午餐,参加学校的跨年晚会,还可以再体验一天完整的“大學生活”。这些奖品将和毕业生的证件、物品等一起,由学校安排寄出。

齐鲁师范学院的小苑说:“虽然我毕业了,但我会永远记得我的学校,也会永远将学校里的人记在心里。校门口维护进校秩序扯着嗓子还又吹着哨子的门卫大叔们,走廊里提着拖把拎着桶走过一遍又一遍的保洁阿姨们,打饭窗口永远都会‘手抖的盛菜师傅们,课堂上永远在敲着黑板问‘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的老师们,校园里让下了课的课间永远比菜市场热闹的‘熊孩子们。可能我再也没有机会在迟到的时候偷偷哀求门卫大叔放我进去了,没有机会在上课偷偷溜出去上厕所时听到阿姨对我说的那句‘刚拖完地,小心滑呀孩子!,没有机会在师傅盛菜时喊出那一句‘别抖了,菜都抖没了!即使有再多不舍,我们终究是毕业了。”

即使毕业很伤感,但未来已来,请去拥抱属于自己的蓝天。

生活需要脚踏实地,每一个人都是普通平凡而又伟大的。有梦想是好事,但追求过高也难免于飘零。所以,还是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可能别离的时候,我会抱着简单的行囊,自言自语地说:“好像落了什么东西,又想不起来是什么。”也许,这种隐隐的失落会陪伴我很长一段时光。我想我的这一段青春,我最珍贵的回忆,怎样也带不走了,它永远的留在了校园里。

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可能还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别离,这都会变成我们成长的回忆。无论你是刚加入教师队伍的后浪,还是在三尺讲台上游刃有余的老将,都希望你们在教育这方圣地,保留一颗饱满的、年轻的心。今日易逝,每一个明天都是崭新的一天!

猜你喜欢
毕业典礼学位母校
大学为2020届毕业生补办毕业典礼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蜘蛛侠
告别母校
“毕业典礼虚位以待”为何让人感动
致母校的一封信
“虚位以待”的毕业典礼同样令人感动
母校情结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基于慕课的学位和传统在线学位的五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