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邹城“两孟”资源 培育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朴素感情

2020-11-17 02:51孟庆峰
关键词:六艺孟子少先队

孟庆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在孔子研究院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邹城市作为“亚圣”孟子的诞生地,传统文化积淀浓厚,“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便是对邹城尚学之风的真实写照;孟母仉氏“母教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孟府、孟庙当中的碑刻、殿堂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201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孟庙、孟府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山东省首批推荐入选的四家单位之一。这些都为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颁布的《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当前课题研究方向》第二项教育内容研究中第10条和第11条提到,要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为研究方向和指导思想。笔者亲临孟府、孟庙,并通过查阅古籍,请教学者专家,充分挖掘和整合孟府、孟庙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组织全市青少年分期分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教育广大青少年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

段镇在《少先队学》当中曾这样阐述少先队的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特点;实践性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实践活动是少先队育人的基本途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也是少先队教育的重点。”研学“两孟”这种“身临其境”的实践性活动是最受队员喜爱的、教育效果良好的活动类型。

为了让邹城的地域优势充分发挥作用,经过两年多的实地调研,笔者在“两孟”共挖掘打造了“泰山气象门”“孟母断机处”“亚圣殿”“孟府大堂”“感恩堂”五处现场教学点和“习儒馆”“赐书楼”“西跨院”三处体验教学点,并结合地域特色创编了系列青少年国学运动——孟府“六艺拳”“《弟子规》国学操”“仁义礼智信五德导引术”等,形成了以“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特色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开辟了一方独具地方特色的校外教育阵地。

一、 现场教学

1. 泰山气象门——培养青少年的浩然正气

从“泰山气象门”名称的由来导入,向青少年阐述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结合时事,比如抗击新冠状病毒疫情英雄们的事迹,引导青少年树立“崇尚正义、舍生取义、舍我其谁、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骨气。

2. 孟母断机处——鼓励青少年笃志勤学

在“孟母断机处”和“孟母三迁祠”两处石碑前,通过向青少年讲述“孟母断机”“孟母三迁”两个小故事,让他们明白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断机喻学”告诫队员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应该持之以恒;“三迁择邻”让队员们树立正确的交友观,结交益友,远离损友,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3. 亚圣殿——培养青少年的仁心善念

在亚圣殿,从认读抱柱上的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导入,向队员讲解孟子的“忧世之心”,让青少年了解《三字经》开篇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就是来源于孟子的“性善论”。 引导青少年向善、为善,从小养成“日行一善”的习惯,在心中埋下“善”的种子,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相互帮助,长大后做仁义敦厚的君子。

4. 孟府大堂——树立队员规矩纪律观念

从孟府大堂在历史上的作用“孟子后人树家风,立规矩的地方”导入,结合大堂前的两件器物——日晷和嘉量,大堂檐下“七篇贻矩”的匾额,讲述孟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等观点,引出孟子的规矩之道,告诫青少年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敬畏之心、是非之心”,在校做守纪律、讲规矩、有敬畏的好学生,在社会上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5. 感恩堂——培养队员感恩意识

在感恩堂里,通过室内展板了解“母亲的爱有多少”等相关知识,感受母爱的伟大。通过“母亲百像图”开展“寻找我的奶奶和姥姥”等系列活动,让青少年学会感恩母亲,并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念加以推广和扩充,帮助他们树立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理念。

二、 体验教学

1. 习儒馆——古装诵读、手抄《孟子》名言

在习儒馆,开展诵读、手抄《孟子》名言活动。队员们身着古装,通过诵读识记《孟子》七篇,毛笔抄经,感受孟子思想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2. 赐书楼——体验古代青少年礼仪

在习儒馆,队员们身着古装“穿越”到两千多年前,亲身参与到“开笔礼、束倏礼、加冠(笄)礼”等传统礼节中来,感悟“礼仪之邦”的魅力。

3. 西跨院——体验乡射礼

在孟府西跨院,体验六艺之一的射箭。古人讲“仁者如射”,让青少年在体验射箭的过程中,感悟“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的修身智慧。

4. 孟府小剧场——情境教学

在孟府桑树下的小剧场,让青少年在这里参与到《孟子见梁惠王》《孟母三迁》《替罪羊》等情景剧的编排、演出之中,感受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三、 特色教學

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儒家文化,笔者创编了适合青少年习练的“六艺拳”“邹鲁《弟子规》国学操”“仁义礼智信五德导引术”等运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 六艺拳

六艺拳是模拟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动作,以锻炼颈、肩、腕、腹、腰、膝等关节,进而疏通全身经络为目的,结合文武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项目编排而成。共六节二十四式,动作古朴高雅,幅度较小,可在室内、广场等处练习,对缓解疲劳,强身健体,有着理想的功效。

2. 邹鲁《弟子规》国学操

邹鲁《弟子规》国学操是根据蒙学经典《弟子规》和中华传统武术基本拳法、腿法、身法、步法创编而成。共分为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节,是集强身、健体、益智、修身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健身运动。通过练习能够让习练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诵文习武,内外兼修,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目的。

3. 孟府五德导引术

孟府五德导引术是根据《黄帝内经》等中医理论,将“仁、义、礼、智、信”五德修养、孟子思想与“肝、心、脾、肺、肾”五脏养生相结合,融入“马王堆导引术”等动作,通过气息吐纳、肢体运动,达到导引气血、滋养五脏、修身养性的目的。

每个教学模式、现场教学点的侧重各不相同,通过选拔的兼职讲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引导青少年以圣贤为楷模,认真学习,牢记圣人教诲,从小在心中埋下“善”的种子,为人生打下底色,长大后成为仁义敦厚的真君子;从小树立“敬畏意识”,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长大后成为高远刚健、勇于担当的大丈夫;从小树立“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长大后做建设祖国和家乡的顶梁柱;通过在体验教学点的亲身实践,让青少年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近年来,邹城市团教部门将“两孟”作为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全市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研学、体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多次承接省内外地研学游团队,既弘扬了孟子思想,也提升了“孟子故里,儒风邹城”的文化品牌影响力。将优秀传统文化牢牢扎根在每一代青少年的心中,是邹城市团教部门不懈努力的目标与动力。

猜你喜欢
六艺孟子少先队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少先队助力“双减”,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外如何“双加”
加入少先队
磨刀不误砍柴工
国际青年节少先队总检阅
西周时期数字五学六艺
御风六艺
“六艺”之“五射”新考
春节赞歌
漫画《孟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