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20-11-18 00:25罗振亚
新文学评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世纪诗学本体

□ 罗振亚 刘 波

新世纪诗歌至今已走过二十年,这期间它经历了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如果将其置于百年新诗的大背景之下进行审视,其生产机制、传播途径和美学标准,与上个世纪相比确实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正是在这些或隐或显的变化中,新世纪诗歌有了更多元、更丰富的题材内容,同时也有了更复杂的审美意蕴与内涵。各种诗歌现象折射出了诗人在写作上的不同倾向:有的诗人热衷于与时代关联度更强的“介入性”写作;有的是以审视的眼光去切近宏大主题;有的则对现实作短兵相接的及物书写,但很多时候难免陷入某种应景性;而有些诗人选择超越具体的时代,关注诗歌本体,在语言、技艺、主题开掘上探索某种文化经验写作的可能性。不同倾向的诗人虽然有风格的分化,但各种类型的写作在诗意的召唤下也构成了一个既博弈又融合的文学命运共同体。

从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待新世纪诗歌二十年的话语流变,它可以还原出一条相对清晰的脉络——从过去二元对立式的美学逐渐演变成了多元共存的对话式美学。虽然在不同诗艺追求的诗人那里争议不断,但总体而言,他们依循的还是内在的对话性策略。且随着诗歌在写作与阅读接受上越来越多元,大众化潮流背后也不乏往更深处挖掘的小众化趋势,这种小众化趋势并非诗人们选择走极端的实验路数,而是他们的写作不过分依赖感性情绪的滑动,开始趋于理性的专业精神。当然,他们也不是要完全脱离为人生的写作准则,只是力图将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更精准和智性的处理,以通向另一种异质性创造的可能。从单纯的情感倾诉到文化经验的重塑,新世纪诗歌的变化对于更新诗人们的审美和认知体系提出了挑战。更重要的是,随着新诗现代性美学更大范围的普及和提高,停留在口号宣传与心灵鸡汤层面的格言警句式写作,面临着诸多质疑。在各种诗歌审美趣味的混杂与交替转换中,诗人们不能满足于外部现象扩张,而要深入文本内部进行本体诗学的挖掘,这也让新世纪诗歌呈现出了更立体和复杂的面貌,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以更理性和科学的方式来切入新世纪诗歌现场?如何在百年新诗背景下探索诗歌写作的未来前景?这些都是新世纪诗歌本体批评的重要课题。

除了追踪现场的本体化诗歌批评,对新世纪诗歌的学理化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重要命题。从诗歌本体角度进入诗人们的写作,会让批评保持它的鲜活性和在场感,它也是诗歌研究和诗歌史写作的基础。而在新世纪文学研究的整体史学化倾向中,新世纪诗歌研究也不例外,不少学者将新世纪诗歌这一对象历史化,将其放在整个新诗的大传统中予以重新审视和定位。本体化批评和史学化研究这两种路径都是基于问题意识,如果仅仅是揭示浅表性的现象,确实很难在文学本体层面对新世纪诗歌作更为充分的阐释。唯有以问题意识作为突破口,方可用“新感受力”去激活那些潜藏在诗歌中的功能和思想力量,这是内在于诗歌批评与研究观念里的方法论。只有当新世纪诗歌批评与研究成为一种精神自觉,我们才能在独特的个体批评和普遍的整体研究之间找到真正契合的度,从而确立一套客观的评价标准和相对恒定的精神谱系。

在对这一标准和谱系的预设中,本期栏目针对新世纪诗歌进行阐释和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对新世纪诗歌二十年来的各种诗学现象、写作特质与精神困境进行挖掘剖析,彰显的不仅是诗学批评的及时性和学理化,更体现了批评与创作的互动性,它们作为双重力量已经内化在了我们对新世纪诗歌的未来想象中。熊辉的《新世纪诗歌的本体回归与创作反思》一文,从多个角度切入对新世纪诗歌的整体梳理和精神把脉中,尤其是在新世纪诗歌作为时代语境的现场,诗歌表面繁荣的同时,写作上的低龄化、语言上的口语化、创新性的欠缺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只有认识并解决了这些问题,新世纪诗歌写作才会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宋宝伟的《新世纪诗歌:经典化与诗学标准的重构》一文,针对新世纪诗歌的经典化提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常说常新的诗学标准:何种标准可以作为对新世纪诗歌经典化的参照?我们是否有能力来参与对新世纪诗歌经典化的建构?这些问题不仅是研究者所要面对的,同时也是诗人们在写作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维度。罗小凤的《“噬心”题材的“噬心”书写》一文探讨的是新媒体时代诗歌的文本新策略,这是一篇典型的现象性批评文章,作者针对新媒体时代诗歌“噬心”主题作为一种书写策略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种诗歌主题书写既有感动读者以获取大众共鸣的一面,同时也可能让文本陷入世俗化和“消费苦难”的困境。张立群的《“学案式读法”:“新诗有无传统”的跨世纪争鸣》一文,从“百年新诗学案”角度切入到“新诗有无传统”这一跨世纪的追问,对其发生、发展、争鸣、演变的脉络进行了历史回溯性的梳理,以期“给未来留下一份文字资料”。

这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出发,针对新世纪诗歌出现的各种现象、诗学理论和美学困境进行了回应,并作了详尽的分析,打破了纯粹诗学知识生产的单一化封闭格局,既从外部因素考量新世纪诗歌的时代语境,也从内部层面清理一些长久以来争议不断的诗学本体问题,这种内外结合的批评分析也从整体上建构了新世纪诗歌研究的学理性和体系性。

猜你喜欢
新世纪诗学本体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背诗学写话
眼睛是“本体”
新世纪都有哪些日本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诺奖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酷图爆语(5)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麦尔维尔研究
专题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