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视译过程中长句处理技巧探析

2020-11-18 15:39王寒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23期
关键词:修饰语长句英汉

王寒

(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71)

0 引言

“英汉视译”即指译员一边阅读英文书面文稿,一边将其用汉语进行口头翻译的口译形式。视译要求译员以阅读的方式接收源语信息并以口头方式进行翻译,尽量做到准确、通顺地“边看边译”[1]。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沟通逐渐加强,而语言上的障碍又着实存在,因此翻译市场对于优秀口译人才的需求量随之增加。视译作为口译的奠基之石,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1 何为长句

句子是语法的最高层次,也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2]。英语是一种结构性的语言,注重语言的形式美,因此在英语中长句非常常见,它们多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带有复杂的语法和逻辑关系,例如带有冗长修饰成分的简单句、并列句、复杂句以及并列复杂句。这类句子包含着繁杂的信息而且结构复杂,是英汉视译的一大难点。

2 英汉视译过程中长句的处理难点

由于英语长句具有修饰语多、结构复杂、句子冗长以及并列成分多等特点,在英汉视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如下一些障碍。

2.1 视觉限制

视译是一项瞬时性的工作,在有限时间内浏览长句内容是英汉视译过程中的最大难点。因此,对于英语长句视译的研究就离不开对人类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研究。

所谓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是指在视觉工作记忆中能够同时存储的项目数量[3]。1997 年,卢克和沃格尔在菲利普斯提出的变化觉察范式基础上进行了以彩色方块为材料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方块数量是1 ~3时,正确率是接近于100%,但当视觉项目数量超过4时,正确率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4]。所以,英语长句视译时译者的视觉限制也是一大阻碍。

2.2 逻辑关系

英语长句虽然结构复杂,但其复杂结构的背后具有十分清晰的逻辑,主句与从句之间以及从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句子中或许有多个从句层层镶嵌包含多套主谓结构。在视译条件下,译者可能无法准确判断众多主谓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就会导致译者漏译甚至是错译的发生,因此理清复杂的逻辑关系是英汉视译过程中长句处理的难点之一。

2.3 修饰语

修饰语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句子成分,也是英语长句的特点之一。由于修饰语在英语中位置灵活,有的修饰语位于被修饰语之前,我们在从前到后的阅读习惯下可以很自然地脱口而出将其进行翻译。但是有的修饰语位于被修饰语之后,译者在视译过程中极有可能收到时间和可视范围的影响而将被修饰语先于修饰语译出,造成漏译或者翻译内容不通顺的结果,因此如何处理长句的修饰语也是英汉视译的一大难点。

3 英汉视译过程中长句的处理技巧

3.1 依序顺译

英语长句一直是翻译的难点,许多学者都曾对长句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方法,这些理论对于笔译译员来说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这些理论对视译的实践指导意义并不大。速度是同声传译的生命,也是视译的生命[5]。根据对翻译速度的要求,依序顺译就成为英汉视译的首要原则。例如:

The documentary credits offers a unique and universally used method of achieving a commercially acceptable compromise by providing payment to be made against documents that represent the goods and make possible the transfer of rights to those goods[6].

译文1:跟单信用证使用了一种独特的,全世界都使用的方法,就是凭代表单据的货物付款,使货物所有权的转让成为一种可能。这是一种商业上可以接受的折中的做法。

译文2:跟单信用证使用了一种独特的、全世界都在使用的方法来形成一种商业上可以接受的做法,那就是付款以单据为凭证,单据可以由货物来代表。

对比两个译文,译文1 是笔译译文,该译文调整了原文语序,将修饰成分进行整合,得到一个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完整译文,其缺点就是较大改动原文语序所需时间较长。译文2 是在保证原文语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重复和和添加连接成分等手段所得到的一个视译译文,提高了翻译速度,节省了时间。

3.2 切分句子

虽然有人可能因自身条件的优势,阅读可视的范围与一般人相比较为广泛,但是由于长句的句幅过长,没有人能将其覆盖在一眼所及的范围之内,这就需要我们对长句进行合理的划分。一般划分句子都是将具有独立意义的短语或句子单独划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群。意群作为翻译单位,是指与译文意义对应、结构相对完整的最小语义单位[7]。意群是断句常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它的长度比较灵活,一个单独的单词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意群,一个较长的从句也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意群,因此仅仅依靠“具有独立意义”这一个标准来划分英语长句进行视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一不足,我们认为译员应当在结合自身阅读速度的前提下对意群进行再划分,并且通过添加连接成分这一方法,使之既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又在译者一眼可及的范围之内。请看以下例句:

On seeing my person, he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inform me that he had just that moment finalized plans to returns to the United States for a period of five weeks between August and September[8].

译文1:一看见我,他就趁机通知我说,他刚刚做出决定,要在八九月之间返回美国,为期五周[9]。

译文2:一看见我,他就趁机通知我说,他刚刚做出决定,要返回美国,在美国逗留五周,时间定于八月到九月之间。

译文1 是笔译译文,它将句子划分为三个意群,即On seeing my person,/he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inform me/that he had just that moment finalized/plans to returns to the United States for a period of five weeks between August and September,并且进行了语序的调整,不符合依序视译的原则,也不处于译者一眼可见的范围之内。而译文2 则在译文1 的基础上将意群进一步细分,划分为六个意群,即:On seeing my person,/he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inform me/that he just that moment finalized/plans to returns to the United States/for a period of five weeks/between August and September。这样的划分不仅使每个意群都处于译者一眼可及的范围之内,降低了视译的难度,而且通过借助重复被修饰语的方式得到一个与译文1 同义的译文,达到意义对等的效果。

3.3 添加连接成分

添加连接成分这一技巧在探讨以上两种视译技巧时也有所涉及。上文两个句子就是通过增加名词和代词作为连接成分,这里不再赘述。本节主要探究在英语长句中同位语和介词短语作状语是如何借助添加连接成分达到使译出语语义连贯的目的的。例如:

Still, when Lenore Skenazy, a columnist for the New York Sun, wrote about letting her son take the subway alone to get back to her Manhattan home from a department store on the Upper East Side, she didn’t expect to get hit with a wave of criticism from readers.

译文1:不过,当《纽约太阳报》的专栏作家勒诺·斯坎纳兹写到让自己的儿子独自乘地铁从上东区的一家百货店回到其曼哈顿的家时,她没料到自己竟会遭到读者们潮涌般的批评。

译文2:不过,当勒诺·斯坎纳兹,她是《纽约太阳报》的专栏作家,写到她让自己的儿子独自乘地铁回其曼哈顿的家,也就是从上东区的一家百货商店回到曼哈顿的家时,她没有想到会遭到潮涌般的批评,这些批评来自于她的读者们。

在这个英语长句中有一个名词词组作同位语,还有一个介词词组作地点状语。译文1 通过改变修饰语的位置,使得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而译文2 则首先是对同位语的处理,译文2 在同位语之间添加连接成分“她是”,使得两个短句之间有一个自然的衔接;其次在上述例句中,地点状语所处的位置靠后,视译译文通过添加连接成分“也就是”和重复上文内容“曼哈顿的家”,使两个意群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充分表达了原文的语义。针对介词词组作状语这类情况,我们认为最关键的一步是确定介词词组充当的是哪一类状语,然后再依据状语类型添加适合的连接成分,最终获得语义连贯、逻辑关系明确的译文输出。

4 结语

英语长句作为翻译的主要难点之一,在视译过程中必定会给译员造成困扰。本文探讨了英语长句在视译过程中的部分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虽然不可能达到视译过程零障碍的状态,但在译员充分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熟练掌握这些处理技巧,还是能够使译文达到达意的目的的。

猜你喜欢
修饰语长句英汉
科技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
浩浩荡荡个什么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A Study of Oliver Twi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Deviation
功能对等论在英汉宣传语中的体现
古典诗词中名句之修饰语试析
不同情境中语言间转换的处理
浩浩荡荡个什么
英汉校园小幽默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