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翻译课堂中的应用

2020-11-18 16:10伊丽娜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原则教学法

■伊丽娜/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国际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英语,使得英语学科在学科教学工作中显得愈加重要。英语翻译课程是英语学科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科学有效地开展英语翻译教学工作,有利于增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在传统教学法下,教师主要先讲解英语翻译方法与技巧,再让学生做大量的翻译题,最后给出翻译答案,让学生对照改进英语翻译内容。现如今,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能够满足当代学生学习需求了。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地研究一些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全面地提高英语翻译水平。由于任务型教学法对于提升英语翻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有必要把任务型教学法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之中。

一、翻译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传统教学法下,教师乃是教学主体,主导着翻译教学工作,而学生则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翻译教学知识。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翻译结果,不太注重翻译教学过程。学生最终形成的翻译答案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在任务型教学法下,学生成为了教学中心,而教师需要负责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在教学工作之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度地思考翻译知识,提高学生对于翻译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学生写出翻译答案之后,教师有必要鼓励他们相互探讨与交流,进而构建合理的翻译标准。

(二)可操作性原则

在教学工作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情况之下,教师更加容易推进实际教学工作。因此,教师需要以可操作性为翻译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原则。不同学生英语翻译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以及英语翻译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布置英语翻译任务。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合理地安排活动时间,保证学生在活动时间内有效地完成翻译任务。为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一定的小组,鼓励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与探讨翻译任务。为帮助学生理解翻译知识,教师需要把握教学规律,让由浅入深地学习翻译知识。

(三)启发性原则

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法下需要通过启发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不是直接地把翻译答案告诉学生。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需要自我总结翻译规律,进而构建完善的英语翻译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自身翻译水平。教师则需要总结启发性任务教学设计经验,增强教学设计能力,以此更好地启发学生。

(四)多样性原则

教师需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任务型教学设计的重点,以此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其中,教师要积极地应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表演等活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知识热情。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外教参与教学工作,并鼓励学生与外教进行关于英语翻译学习上的交流。

(五)鼓励性原则

教师需要在任务型教学法下牢牢地把握鼓励性原则,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比如,在学生完成某一个英语翻译任务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作为评价的基础,针对与科学地表扬学生。另外,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在忠实、通顺的基础上使用不同措辞表达译文。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身思维,而且可以提高英语翻译水平。

二、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

(一)第一阶段:任务前(pre-task)

1、翻译任务的呈现

在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下,教师就需要在第一时间呈现任务,这样学生将会在任务驱动下积极地开拓学习思路,进而应用各种方法完成任务。为较好地呈现翻译任务,教师要注意目标语的选择,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材料的难度。其中,教师可以设置稍微超出学生学习水平的翻译材料,进而增加翻译的挑战性。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需要保证翻译任务呈现的多样性,保证任务有效推进。由于多媒体可以呈现声音、图片等,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翻译任务的兴趣,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为载体呈现翻译任务。

2、任务要与学生实际相挂钩

教师需要把学生的学习水平考虑在布置翻译任务工作之中,保证学生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与此同时,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的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大语言学习运用的真实性,确保学生快速地进入翻译状态。为提高学生完成任务效率,教师需要科学地引导启发学生。

(二)第二阶段:任务中(task-cycle)

1、研究与讨论翻译任务

学生需要认真地观看任务资料,并相互探究翻译方法。其中,教师在学生探讨与交流时需要注意考虑语言材料的特点,以此保证翻译质量。如果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与交流法翻译方法,小组长就需要负责引导本次探究活动,并及时地记录组员在探究中提出的有效翻译思路、建议等。这样通过凝聚集体的智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翻译学习效果。

2、小组互评

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换语言材料,之后小组需要对其他小组翻译答案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与此同时,小组还需要吸收其他小组在翻译中的经验,进而提升自身翻译水平。

(三)第三阶段:任务后(post-task)

1、展示

在完成翻译任务之后,小组需要以各种形式展示翻译成果。比如,应用报告、表演、板报设计等方式展示自身成果。

2、总结与评价

教师需要总结本次翻译课程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次翻译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着重为学生介绍一些翻译技巧与方法。学生需要反思自身在完成翻译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并对自身形成的翻译结果进行有效评价。之后,学生之间还需要再次讨论本次翻译任务,以此修正不足。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检查完小组译文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完善发展自我。

3、布置作业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课堂翻译表现、翻译地薄弱点等布置课后翻译作业。通过强化翻译的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翻译知识。因此,教师需要优化作业布置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中心、可操作性、启发性、多样性、鼓励性乃是翻译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基于此,教师需要积极地研究这些原则,并应用这些原则开展翻译教学任务设计工作。与此同时,教师在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优化应用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以此保证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原则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