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探析

2020-11-18 16:10张晓燕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因素家庭大学生

■张晓燕/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当前,大学普及率越来越高,从1999年的“精英化”到现在的“大众化”。虽然大学教育使社会普遍素质得到提高,但是也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各大高校在春季和秋季都会举行招聘会,也有很多企业积极参加,不过依然没有能够有效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所以,目前各大高校都急切于解决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就是有效的研究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入手,从社会、学校、个人等方面进行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从而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1]。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通过适应社会和市场来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能力。清华大学的郑晓明教授把就业能力分为五个维度,他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各类知识而使自身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以此来满足大学生完成学生向社会职业角色的转变,在复杂的就业环境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2]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多方的协同努力,在校期间,学校应当注重社会实践能力来提高大学生的基础理论以及专业能力;出校园后,社会企业应该尽量提高实习岗位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就业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

(一)个人因素

学生个人因素主要就是由个人的价值观、自身综合素质及专业知识技能等几部分组成。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少人更热衷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盲目追求高薪舒适的工作机会,不去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从而导致难就业的局面。有些学生回家乡找工作却过分依赖于家庭关系等方法找到个养家糊口的工作,导致就业之后发现能力与岗位不匹配的尴尬境地。因此错误的择业就业观会直接影响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专业技能与就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专业知识扎实,社会需求大,那么就业机会也会大大提高。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止局限于专业技能,其品质、责任意识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更是企业考量的重点。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主要阵地,当前很多高校还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历练,在求职过程中表现不尽如人意,错失一些好的就业机会。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是强相关的,大学生可通过校内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课程等学习,认识社会需求,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强化就业能力,从而满足就业需求。

(三)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对地区的就业市场起到最直接的作用,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其发展也越快,亦会增加就业的岗位,对大学生就业是有利的。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如何让大学生展现出自身就业的主动性,避免自身的不利因素,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

毕业生找工作时,其工作经验、性别、户籍等都是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让应届生就业的门槛不断被抬高,虽然就业政策对社会资源配置进行了规范,但是企业设置的这些就业条件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羁绊。就业政策未能规范市场管理,企业不能取消招聘人才时的“就业歧视”,而大学生也不懂得如何合法争取权益。

(四)家庭因素

在中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通常会以父母意见为主,有些更是父母直接决定孩子的就业单位和就业地点。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留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对于工作类型,公务员等铁饭碗最受父母的青睐。这些家庭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忽略了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自我选择性,进而影响大学生就业。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一)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大学生其本身的持续发展才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首先,大学生应加强自己的专业基础并同时加强其他专业技能,为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大学生也要积极融入社会,适应就业坏境,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力、自我管控能力等综合能力;最后,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正确分析市场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选择合适自己职业。

(二)高校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所有的就业能力是以高校教育为主的,因此,有目的性地提升其就业能力,为学生做好就业规划是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应将就业能力与课程教学做结合,经过特设课程完善大学生就业能力。[3]在专业提升的基础上,也要培养学生求职技巧,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客观认识自己;其次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尤其是现如今独生子女偏多导致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都未曾受过大的挫折,因此培养学生受挫能力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至关重要;再有高校可以举办一些模拟应聘环境的比赛活动,锻炼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最后,学校应更多地和企业合作,让大学生有更多机会能够进行实习,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三)家庭合理引导

上面讨论过家庭成员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影响,确实很多家庭过多的干预对大学生择业存在不利因素,不过,一个正确合理的引导是可以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促进作用。在进入社会之前,每个学生都有境地差不多的同学、舍友甚至还有老师可以让他们在遭遇挫折时进行倾诉和经验分享,但是一旦毕业之后,每个人面对的工作压力不一样,当就业遇到困难时, 家庭的陪伴和引导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平衡家庭因素在学生就业中影响,对学生就业起积极促进作用而非消极干预使我们需要好好进行思考的。笔者认为大学生要端正自己对于家庭因素的看法,多和家人进行交流,对家庭成员提出的有利建议进行采纳,错误建议勇敢说不;同时,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处于就业困难时,主动与身边的亲友、昔日的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一起分析原因,做出改变;家庭要对学生做出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行业前景做出充分预判,让学生积极面对就业,自己做出决定。

(四)社会支持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进入企业之后开始的,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也是在企业工作中才能更快的取得进步和提升。因此,企业应该给予大学生就业机会,应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及时发布招聘人才相关信息,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同时,企业也要消除就业歧视现象,可以从两方面考虑。第一,面对当前的就业情势,国家应该出台政策合理引导且强化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工作,有关部门需严格要求企业取消就业歧视的不平等就业条件;第二,有关部门便需进一步细化大学生在各大发展阶段的追踪调查,提供适宜的政策导向[3];第三、当代处于信息发达,法律严明的时代。大学生应该要具备维权的意识,这需要家庭和学校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在提高学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懂得为自己争取权益。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容易出现各种阻碍。因此笔者从家庭、学生、社会等角度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只有各个方面都进行积极有效地应对,才能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猜你喜欢
因素家庭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家庭“煮”夫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恋练有词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