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下师范生师德养成的改进机制研究

2020-11-18 16:10贵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师范生师德规范

■王 溯/贵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而继2019年4月起,教育部先后通报曝光了1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成为国家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预备队,师范生培养质量、师德养成也受到了极大关注。

2017年,为了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使培养的师范生能够持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下称《实施办法》),要求以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为抓手,振兴教师教育发展。《实施办法》结合我国师范生教育培养的实际,制定了中学、小学、学前、特殊教育等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构建了三级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架构,每级认证标准包括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和学生发展”八个一级指标,“毕业要求”指标中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维度来考查。四个维度中“践行师德”主要考查“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两个方面,要求师范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教学目标;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依法执教,立志成来“四有”好老师。[1]

然而,情感体验与师德实践是师范生师德养成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师范生职业情感底下、敬业精神缺少等成为当前师范生师德养成中遇到的难题[2]。依据《师范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精神,厘清当前师范生师德规范养成教育中的不足,明析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归因,探索出有效的师范生师德规范改进机制,提升师范生师德养成能力是当前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3]

一、当前师范生师德养成现状及困境

随着高校德育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师范生师德培育也呈现出良好姿态。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四有’好老师”已日益深入师范生师德养成中,但社会成分的多元化和外来文化的深入化,也使得师范生师德养成中的问题不断增多。

(一)理论认知与具体实践行为脱节

绝大部分师范生在思想上都能认同师德规范的内容,但是陶冶、磨练出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还有所欠缺,特别在教育实践中还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师范生能真正把所接受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成为了师范生师德养成中必须时刻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追求功利主义趋势日益明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出现了价值功利化、多元化倾向。大学生一方面较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积极变革,用于探索,另一方面由于年龄、阅历等限制,鉴别和抵御外来影响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和左右。在人们的思想普遍出现“价值真空”的情况下,金钱至上、个人享受、唯利是图等功利化观念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信奉。在这种状态下,大学生的师德理想定位失去的导向,部分师范生从教意愿减弱、师德情操也受到干扰。

(三)师德养成教育存在缺陷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成绩、分数对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东西,把专业能力作为衡量师范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其师德情操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实践,因此急需在大学阶段为师范生加强教师基本道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的一课。但当前师范生师德养成完整体系的研究和探索非常缺乏,并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广为推广的师德教育体系,很多辅导员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摸索着前进,以至于师德教育的内容空洞、乏力,形式单调,缺乏新意,也导致了师德教育的实践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也难以深入学生的头脑内化为自身的要求。

二、厘清师范生师德规范的形成原理

结合教育学原理、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门学科专业知识,从总体到个人,厘清当前师范生师德规范养成从了解到认知、从情感认知到体验内化、从体验内化到实际践行每一个环节中的形成原理。师德规范的养成第一个环节是“接受—注意”,如何通过外部刺激的多元化,从而引起学生对师德规范的注意;第二个环节是“反应”,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方式、活动的重复刺激,可以引起学生对师德规范感兴趣,甚至主动去了解,但是简单重复的教学活动很难引起学生积极的反应;第三个环节是“估价—组织”,如何引导学生将结合自身以及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对师德规范的实践行为与行为价值进行评价,并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念;第四个环节是“价值性格化”,在长年累月认知、体验中,如何帮助学生将观念、体系形成个人信仰,并实践于个人生活中。

三、建立可循环式师范生师德规范改进机制

结合师德形成的基本原理,从 “认知、体验、实践”三方面检视现行师范生师德规范养成教育情况,特别关注师德规范的践行,强化认知与体验后的成效。从“接受—注意”、“反应”、“估价—组织”三个环节的不足出发,提出 “教育执行—评价考核—监督反馈—改进执行”可循环式师范生师德规范养成的改进机制。

第一,创新师德养成的教育养成机制。一是将师德教育纳入师范生专业课程体系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开设专门的师德规范养成类课程,通过对典型师德案例评析,讲述优秀教师感人事迹的师德风尚,传递师德规范内涵,加强师德规范认知与体验。二是结合师范生教育实习,强化实习过程中的师德养成,通过教育实践反思、复杂情境教学等丰富师德教育形式,让师范生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开展与强化师德实践。

第二,完善师德规范的评价考核机制。增强评价考核制度的刚性约束和可操作性,促进师范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应建全师范生师德规范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在内容上,从师德规范认知、体验、践行,分学期进行详细评价。在评价方式上,丰富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实习学校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师德养成过程中的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过程材料存入学生个人学习成绩档案中。

第三,强化师德养成监督反馈机制。监督反馈机制主要是师德规范养成的教育制度管理、养成教育实施的运行管理和师德养成过程中的考评信息管理,确保师德养成工作的执行,开展有效的养成教育工作,及时掌握师范生师德养成状况,有利于改进师德规范养成路径。

师范生师德养成是师范生职前成长中必修的内容,只有将师德养成贯穿在师范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优化改进教育机制,改变教育手段与方式,不是教条式教育输入,着重师范生师德情感的输出与践行,才能更好地帮助未来的教师将自身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化为实际教学中的良好师德师风。

猜你喜欢
师范生师德规范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规范体检,老而弥坚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致良知与师德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