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及启示

2020-11-18 11:01胡巧凤
时代人物 2020年2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启示习近平

胡巧凤

摘要: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于陕北知青时期,发展于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本质、标准、功能和方法,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什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怎样培育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信仰;启示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引领思政课信仰教育研究》,课题编号:TJSZZX17-025。

一、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形成

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生涯是他的人生起点,是他读懂人生、读懂农民、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原点。习近平曾自述道:“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在他22岁离开陕北时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和信念——就是要为人民做实事。这是他勤于学习、躬身实践、群众教育、组织培养和家庭熏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信仰不会从天而降。读书和劳动是习近平陕北知青生活的主旋律。酷爱读书的习近平广泛阅读,极大开阔了视野。研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勤学善思的习近平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信仰方向。习近平与陕北群众一起生产劳动,磨砺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厚道正派、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懂得什么是实际,什么是实事求是,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陕北农村的艰苦生活、农民的勤劳善良品行触动教育了年轻的习近平。习近平初入社会便与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培育了深厚感情,坚定了他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信念,人民二字在他心中发生升华。人民群众的培育熔铸了习近平政治信仰的人民性。

(二)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发展

习近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来多次阐述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集中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信仰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成熟发展时期。从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要求出发,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理想信念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汇聚中国力量,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坚守共同的信仰价值追求。“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向全体人民发出的号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渗透和争夺人心的严峻挑战,习近平以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眼光韬略,清醒认识到培养青年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刻不容缓,这是我们事业永续发展的关键。

二、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概念、内涵、标准和本质进行深入了阐述。他经常将信仰与理想、信念、信心等相关概念放在相同语境下使用,但它们实际各有所指,并不混同,分属不同层次。信仰统摄精神世界,具有强烈情感倾向性。信仰是最高的信念,理想是信仰、信念共同的价值追求。通常他把信仰特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特指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理想则是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信仰包括五个方面内涵:

一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人类历史是一部不断摆脱自然束缚和社会压迫以求解放获自由,实现理想社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真正站在人民立场为全人类指明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人类获得最终自由解放正是马克思主义终极的价值目标。

二是对社会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在蕴含着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两个必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我们必须有很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他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的宏阔视野阐述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坚定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就是要为战胜资本主义、打破西方中心主义,为赢得未来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三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绝对忠诚信任。习近平指出:“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础”。他还指出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党绝对忠诚信任具有内在高度统一性,对党绝对忠诚信任则是判断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

四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信仰、信念、信赖产生凝神汇智聚力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达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五是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标价值在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辩证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最高理想目标的必经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还创造性提出把“四个能否”作为新时代判断党员干部是否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客观标准,即就是“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从对共产党人的根本原则要求、具体实践要求、目标价值要求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就是对人民的信仰。与历史上任何其他信仰形式不同,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把人民作为根本价值中心。

(二)为什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导向、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的功能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时间向度、党内、国内和国际的空间维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依据。

中国人民站起来到富起来靠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历史经验,认为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他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涌现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英模和改革时代先锋,“最根本的就是他们对理想信念有执着追求和坚守。他们选定了主义,站定了队伍,就终身为此不懈奋斗”。反之,习近平深刻总结国际共运史上的深刻教训时指出:“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

人的全面发展仍要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习近平继承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际,进一步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求,是从社会主义的此岸到共产主义彼岸、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生产力是物质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是精神动力,要把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统一到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来。

(三)怎样培育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提出要从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两个层面同时着力,把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战略抓手,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践行马克思主义为基本路径,为培育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制度保障、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撑,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

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和纯洁党风的“净化器”,并系统阐述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要求、内容规范,对如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法途径进行顶层设计。强调要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根本抓手;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首要任务;以抓好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重点;以规范组织生活、创新活动方式为着力点;以强化制度约束为制度保障。

把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作为培育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路径。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强调学经典著作,要重点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要原原本本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

三、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几点启示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等显著特征,给我们许多启示。

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就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旗;信仰马克思主义,就要信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自觉地把新思想学习转化为政治信仰,把政治信仰转化为行动自觉,做到“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最好实践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信仰问题应从现实实践去寻找答案,找出解决办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实践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最好的实践和最好的课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践中人民群众切实体会感受到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共产党的信任。

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历史和现实都昭示我们,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精神大旗,是共产党人的魂,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同时要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交融交锋会更加频繁,国内外反动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会更加激烈。我们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控制力,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西部大开发,2012(09):111-112

[2]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N].人民日报,2015-3-1(00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21

[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5(00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信仰启示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现代化视域下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的关系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