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中的女性命运观察

2020-11-18 08:56张雅涵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0期
关键词:格林童话童话

摘  要:格林童话非常著名,流传范围非常广泛。文中,以格林童话《小弟弟与小姐姐》为例,对童话中的女性命运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更加深入的了解格林童话提供借鉴。

关键词:女性命运;童话;格林童话

作者简介:张雅涵(1998.6-),女,汉,湖南常德人,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0--02

导语:

《小弟弟与小姐姐》是一则著名的欧洲童话,经格林兄弟改编后,发表在《儿童与家庭故事集》中,于1812年首次出版。五年后,作者对该则童话进行了部分修改,其后继续被收录在各版本的格林故事集中。

这则童话讲述了一对孤儿姐弟因不堪继母虐待,选择离家出走并决定在森林里生活。姐弟俩在森林里遇到了重重诱惑,不同于心性不定的弟弟,姐姐理性谨慎,在自我克制的同时,无微不至地照料受诅咒而化身小兽的弟弟。其后,屡次闯入森林狩猎的国王被姐姐的美貌所征服,多次向其求婚,答应了求婚的姐姐成为了王后,生下了自己的孩子。而继母再次出现在姐弟的生活中,她杀死了王后,让自己的独眼女儿顶替了王后的位置。如同大部分童话的美满结局,《小弟弟与小姐姐》中的继母和她的女儿被处以了火刑,恢复了人形的弟弟和复活的姐姐再次团聚。

本文意在通过剖析这则童话中的“三元结构”,观察且分析童话中的女性命运,从宏观角度把握与现实女性相呼应的女性角色蜕变历程,即逐步从幼时儿童、妙龄少女及人妇人母这三元节奏中得到成长。

一.孩时启蒙: 脱离原生家庭

不同于《小红帽》和《小拇指》中的主人公被自己的亲生父母送进森林,《小弟弟和小姐姐》中的两位主角是因为受到继母的虐待而被迫离开家。继母的虐待行径可以被阐释为孩童与父母冲突的愤怒描述,但也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为父母暴力行为。故事中坏继母的形象取代了去世的生母,为读者营造出孩子们并不是由于质疑父亲的权威或母亲的关爱而产生想要离开家庭的渴求,《小弟弟和小姐姐》以一种不带罪恶感的方式表达了孩童们的冒险愿望:因为姐弟俩自幼是孤儿,所以孩子的出走并不是亲生父母的虐待而导致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映射出孩子们可能对父母产生的负面情绪,而同时又保护了亲生父母的形象。

除了这种外在原因,还有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这是一种更积极的冲动——孩子们希望独立的愿望。“离开家庭,进入森林生活”实际上影射了孩子们希望脱离原生家庭,自主选择成长道路。在后面的情节中,进入森林的姐姐和化身为幼兽的弟弟找到一个新的住处——“废弃的小屋”,尽管条件不如人意,但他们仍感到满意,原因在于他们成功脱离了家庭的掌控,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实现了独立。姐弟俩经历过泉水的三重考验,自我克制能力得到了逐步增强,尤其是年龄稍长的姐姐完全褪去稚气,在这里成功地接管了继母没有履行的保护和养育职能,为自己的下一个人生阶段做准备,换句话说,姐姐即将进入“青春少女期”。

二.少女蜕变: 培养自主能力

“小弟弟牵起姐姐的手”,这句话不仅是故事的开篇,且在文中前半段中重复出现。通过分析句中动词的主语,读者可以感知到男性角色在姐弟俩行动中的主导地位。但进入森林后,弟弟化身为温顺小鹿,女性保护者的身份于此开始被突出,姐弟间的依赖支配关系颠倒,男性角色不再拥有推动情节发展的地位,女性开始掌握行动的主导权及支配权。“她将自己的袜带卷起来,给弟弟制成颈圈,然后用一根细柳条编了一段柔软的带子,将它牵在手上。”“颈圈”和“带子”象征着一种束缚关系,姐姐将自己想要保护的东西与世界隔离开,以此来压抑弟弟身上的兽性,姐弟关系也因此才得以延续。从家长行为的角度来分析,象征性成为母亲形象的姐姐以压抑的方式防止弟弟远出,并不断给幼儿灌输“我不会抛弃你”的依赖思想。此种举措呼应了家庭女性长辈的教导方式,她们通过全方面的控制阻止未成长完全的孩童进入纷繁复杂的社会。故事中,姐姐吐露自己了自己的心声:“他们会杀了你,而我一个人在森林里,我将被世界上所有的人抛弃。”,这表明姐姐对弟弟的依赖实际上是姐姐对孤独的恐惧。女主人不害怕被控制,而是害怕被遗弃。她通过对弟弟的过度控制来消除这种恐惧,演变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或兄弟姐妹之间的有害依赖状况。

再来分析弟弟在姐姐蜕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化身为小鹿的他再一次无意识地推动了姐姐的成长过程。女性角色通过照料和控制幼兽,实现了从未曾养育过孩子到实际承担起母亲责任的角色转变。结合童话后半段的婚姻情节推测,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在森林里的姐姐实际上是在学习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母亲。在此阶段中,姐姐要求弟弟带着颈环才能离开小屋,这一行为间接说明她已经准备好成为实际的妻子和母亲。但这只是两位主人公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阶段,还有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进入婚姻城堡,女性从脱离原生家庭,从自给自足的生存阶段再次进入一个以婚姻仪式为标志的家庭组建空间。

三.女性成熟: 踏入婚姻城堡

無论是《格林童话》还是《一千零一夜》,几乎所有的美好童话都是以“公主与王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作为结尾。童话的一奇特之处在于,它将恋爱与婚姻视为一种社会地位和物质层面提升的方式。在这篇童话中,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一种默认的社会规范,值得一提的是情节中暗含的厌女症:邪恶的化身是一个被妖魔化的单身女人,而善良的化身是一个被动的女人,她被弟弟的冲动行为所支配,接受他所“引回”的男人作为丈夫。

关于国王及其侍从在森林里的狩猎,象征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种冒险的爱情游戏,诱惑与欲拒还迎让女孩和国王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前两次,女主人公没有成为国王狩猎的猎物,但仍被国王射出的爱之箭轻伤。尽管前两次狩猎活动都失败了,但国王仍坚持发动了第三次,而在这一次,国王终于接近了女主角,进而建立起了亲密关系。而国王知晓的这句能够进入姐弟俩居住的森林小屋口诀可能会让读者回忆起传统婚姻仪式的步骤,那么国王破解了口诀的情节实际上象征着新娘同意了国王的求婚,愿意实现两性结合。

前文中,我们分析出姐姐在森林中对弟弟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及引导,实际上是在為自己成为真正的母亲进行的演练。但对成为王后的她来说,当涉及到自己的亲生孩子时,做母亲的经历更为复杂。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故事并没有在期待已久的皇室婚礼后结束,“他们从此和很多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这则童话故事后半段影射了已婚妇女的生活,将女性心理的复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女性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成为母亲是一个关键的阶段。

故事中,当王后分娩时,国王并不在其身边陪伴,至少可以用两种说法来阐释这一行为。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背叛不忠的表现:国王离开了城堡的婚姻空间,开始外出狩猎。但是,狩猎这一举措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严格的叙事借口,用来驱逐国王的存在,因为分娩为一种只涉及到女性的考验。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分层差距明显,那么分娩对于条件落后的女性是一种肉体上的折磨。此外,从心理层面上分析,成为母亲意味着冒着失去精神完整性的风险,女性的个体形象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易被分娩后的母亲形象所淹没。当童话中的年轻女人生下孩子后,也就是在她成为母亲之后,邪恶继母在她的生活中再次出现,这一时间节点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在分娩过程中,女王遭受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死亡。随后,继母装扮成女仆让王后在浴缸里窒息而亡,这一场景设置暗示着羊水从婴儿的产前环境变成了母亲的致命伤害物。

王后死后,继母让自己的女儿顶替了童话女主人公的身份。该如何解释这个类似于角色扮演的游戏呢?这一情节实际上建立起了一个识别过程,女主人公要经历一场磨练,从身体和精神上的死亡考验中幸存下来,以魂魄的形式再次回归,通过证实自己真正皇后的身份来揭露继母的骗局。女性角色的牺牲奉献精神在此得到最大程度的凸显,她唯一关心的是孩子和弟弟的状况而不是自己的身份问题。只有一只眼睛的继姐顶替女主人公的王后身份这一行为可以被解释为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上的转变。孩子的诞生成为夫妻生活的一条分界线,也许成为了母亲的王后让丈夫感到陌生,分娩后的王后突然变得不像国王所爱的女人,而是像继母的女儿,换句话说,像继母最丑陋的一面。“王后”从此只拥有一只眼睛,这一特征很可能意味着成为母亲的女性的世界观已经缩小到仅限于家庭的程度。此外,从整篇故事文本上来看,恶毒继母这一角色代表了被孩子过度理想化的母亲的黑暗面,而亲生母亲的过早死亡的这一情节设置有助于保持其完美形象不被玷污。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剖析本篇童话中女主人公的生命历程,即其从幼时懵懂被动,到青年时期自我意识和控制意识的养成,再踏入婚姻,为人妻为人母这三个主要阶段,印证了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实际上是古代及当代女性的缩影,她的成长“三元节奏”对应着现实女性的心理生理的蜕变过程。“三元论”实际上是一种最能突出学习和循序渐进过程的模式,不止于此,这一模式最初在森林中的泉水考验和狩猎考验情节中就有所体现。童话最终以继母及其女儿被惩罚,弟弟恢复人形,经历了精神和肉体双重死亡的姐姐复活作为结局,《小弟弟与小姐姐》内含的众多“三元结构”完全可以被解读为三位一体的神圣和善的胜利。

参考文献:

[1]李翔.童话的形态与意义——以《圣母玛利亚的孩子》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1(01):84-89.

[2]张焕新,肖于.《格林童话》的主题与儿童道德认知研究——以《灰姑娘》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22):248-250.

[3]冯芃芃,雷淑叶,舒馨怡.暴力叙事与儿童教育:《格林童话》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25-28.

猜你喜欢
格林童话童话
来自《格林童话》的困惑
译介铸经典,瑰宝恒流传——《世界各地的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国际接受的动态流变》述评
童话镇
青蛙王子
“过期”的《格林童话》
午夜童话镇
“过期”的《格林童话》
简析格林童话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梦里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