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智慧成就高效教学

2020-11-18 23:16饶禹锡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1期
关键词:赏析课堂教学

饶禹锡

【摘要】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让学生喜爱哲学课,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的课堂智慧。在课堂导入上,引趣激思;在学生有疑惑时,妙于点拨;在新课教授时,旁征博引;在课堂小结时,巩固运用。本文将从课堂导入、课堂讲授、课题小结等环节,谈谈笔者的精彩教学体会。

【关键词】课堂   教学   赏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1-063-01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哲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对每位政治教师来说是一个智慧的问题。学生都以为哲学很抽象、很难理解,如果教师还是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必然会感觉哲学课堂很无味。要让学生喜爱哲学课,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的课堂智慧,千方百计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智慧驾驭课堂,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或随机应变或借題发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智在设疑,引趣激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生动直观的导入手法,能很快地创设有益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在讲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时,问:“路上有块石头,是先有石头,还是先有人们对于石头的认识?”学生听到老师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便异口同声地回答:“先有石头,然后才有关于石头的种种认识。”笔者再问:“但是,如果把石头换成电脑,再想想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这时,学生一时无法作答便纷纷交流,笔者见状便引导:“石头和电脑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存在,石头是自然界中固有的,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自然界本来没有电脑,它是人制造出来的。大自然可以演化出秀美的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但是即使再过几亿年自然界也不可能演化出一台电脑。”学生若有所悟,笔者我顺势导入:“要准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认真地学习意识的作用。”如此,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探究新问题的动机、兴趣油然而生。

二、妙于点拨,抛砖引玉

课堂上,教师设疑提问后,常遇到学生思路阻塞,回答停顿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打开智慧之门可用多种方法点拨导答。其中,利用课堂现成的实物进行演示点拨,往往可以起到迅速而有效的启发作用。在引导学生理解王夫之的“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句话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后,一时语塞,难以说明,笔者便指着开动的电扇说:“你看到电扇了吗? “它是转动的吧。”学生回答是。然后,我指着挂在教室里的55英寸的液晶大彩电 “它是静止的吗?” 有些同学答是静止的,但有些同学则马上反应过来说不是静止的。笔者再问学生:“大家坐过火车吗?”学生饶有兴趣,回答说“坐过”。“同学们再想想车内的旅客——火车—人三者是处于绝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关系吗?”学生在遐思。笔者再引用名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进行点拨。如此,学生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理解便自然形成。

三、旁征博引,趣味盎然

生动活泼,新鲜有趣的事例、情景,往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深悟哲理。在学习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第二目“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时,通过引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两个有趣论证——“谷堆论证”、“秃头论证”进行讲解,许多学生对“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理解比较容易,但对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质变”比较困难。为了阐明道理,笔者利用学生学习过的杜牧的一首诗《清明》,对此诗稍加艺术处理,使其变成多种文体。如将每句删去一个字,此诗就成为一首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数量增减引起质变)如将此诗重新标点,此诗就可变成一首意境凄凉的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将此诗适当重排,又可变成一幕短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如此一改,学生恍然大悟,自然为领悟了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事物数量不变,但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了会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

四、课堂小结,巩固运用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好的课堂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加深印象,巩固课堂效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理解、解决现实问题能力。课堂小结时,不妨采取有趣味性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快乐。如学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目后小结时,笔者请两位个学生在前面表演情景剧。甲同学扮演木桶,乙同学扮演木桶上的一块短板。木桶说:“我是整体,若没有我,你们木板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你们必须服从我的要求。”短板说:“不对吧,应该说没有我们木板,就没有你们木桶,凭什么要我服从你呢?”木桶说:“人类创造我们的目的是盛水,只有木桶才能盛水。为了多盛水,你要再长一些,与伙伴保持一致,可不能闹分裂啊!”短板说:“你能盛多少水,还得由我短板说了算。”木桶与短板吵个不停。最后短板生气了,一跳而起挣脱木桶说“我离开了你,照样存在。我要……”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笔者趁机问:“根据木桶和短板的争论,请你说体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举出生化中的实例,说明构成事物的内部要素的不可或缺性?”

世事洞察皆学问,生活处处即文章。以上撷取的是笔者教学的几个典型事例。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想让课堂生机盎然,就必须用智慧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认真研究每一堂课。虽然创新的过程会有艰辛,可艰辛中孕育着新的发展。事实上,只要做有心人,善用生活中的事例,你就能体会课堂的乐趣及“生活与哲学”的美。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教学设计”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6年第7期。

[3]雷剑鸣,邓加航.《谈政治课的导入艺术》.北师大《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 2005.05

猜你喜欢
赏析课堂教学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写字大课堂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