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格尔的感性确定性

2020-11-19 05:13范艺璇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确定性现象学辩证法

范艺璇/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感性”一词在经验论者那里被理解为一种通过感官所获得的直观,在康德哲学体系中被定义为“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这种能力(接受能力)”。[1]在黑格尔哲学中,“感性”是一种感性的、通过感官的中介而与他者联系的活动,而“他者”则首先意味着整个自然。那么,黑格尔说的感性确定性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如何来理解黑格尔将感性确定性来作为其著作的开端?黑格尔在导论中做了非常精彩的说明,我们试图寻着这条线索来理解感性确定性的深层含义。

一、以意识经验为对象的科学及其开端

黑格尔将精神现象学称为“一种处于转变过程中的科学”,但这里所说的科学不是自然科学,而是绝对者的存在方式。绝对者是指无限、概念、精神、自在体等词语,这些绝对者都代表着通过自身展开而得到真理的绝对主体。这些绝对主体不单单宣称本身的实在性,而是将本身彻底展开来显现其实在性。在整个运动变化过程中,它处于“正在转变”的状态而不是以一种给定的方式存在着。绝对者在逐渐展开的过程中将他者与自身区分开来,并关联他者,这就是意识。黑格尔认为“就这样一种转变过程中的科学的内容而言,这是一种以意识经验为对象的科学”。[2]

“意识是某种为着意识而存在的东西,这种关联活动,或者说某个东西之为着意识的存在,作为一个特定的方面,就是知识。”[3]在黑格尔眼中,意识与知识是相互关联的,也就是说二者是等同的。意识是某物的意识,知识是为着某物存在。所以,黑格尔说“我们的呈现活动仅仅以这种正在显现着的知识为对象”。[4]也就是说,知识是意识和对象的连接体。由于意识向着它的真实存在不断前进,知识作为中介也就不断运动着,直到对象与意识毫无差别,意识也就变成了绝对者并亲自理解把握到了它的本质,他也就会标示出绝对知识自身的本性。

我们知道,精神现象学是绝对者走向自身的一个运动过程。那么,这样的运动如何开始?刚开始,意识把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当作它的对象,在中介还未开始运动的时候,二者之间无法建立连接。因此黑格尔提出,当我们一开始选择一种知识来当作我们的对象时,就应该选择那种直接的、毫无中介的知识。也就是说“不让对这种自行呈现出来的知识进行任何改动,不让概念式把握去打扰领会式把握”。[5]黑格尔把这种知识称为感性确定性。

二、感性确定性的概念分析

感性确定性是意识与对象之间最直接、最简单的知识,是意识表达对象最单纯的意谓。它提供给我们的仅仅是“这东西存在着”。意识在感性确定性中仅仅是一个单纯、普遍的我;而对象则是单纯的“这一个”它本身不包括任何内容。感性确定性的本质是一种纯粹的存在,我们可以从这单纯的存在中得到两种意义的“这一个”:我作为这一个我,对象作为这一个东西。反观这两种意谓的差别,可以看到,对象和意识都经历了一个中介活动。通过一系列的中介活动,我获得了确定性,而对象也通过我变成一个确定的东西。

一般而言,我们最先认识到有关对象的某些知识,就是能够说出“什么存在”“如何存在”。黑格尔在“感性确定性”的下一章节“知觉,或物与错觉”中用盐的例子来说明我们对对象的知识,这一块盐是单纯的‘这里’,同时也是多样化的:它是白的,并且是咸的,并且是一个立方体,并且有特定的重量,等等。这就说明,我们对于盐的认识除了它存在,还有它存在的状态。我们之所以获得这样的知识,是因为意识与对象发生了关系。但是感性确定性的中介还没有运动,意识还只是站在对象的对面。所以感性确定性就是最抽象、最贫乏的知识。

精神现象学是以辩证法的方式,使绝对者离开自身又返回到自身,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理性的自我表达。我们可以把绝对者自我展开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当作是各种意识形态,所以精神现象学可以看作是意识形态与绝对者之间的对话。实际上,绝对者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对话就是要使得意识形态转变为知识,对话也就没有了分歧。因此感性确定性作为整个展开过程的开端,关键在于建立起意识和对象之间的联系。

三、感性确定性的辩证法

要证明感性确定性的真理,也就必须向它提问:“‘这一个’是什么?”黑格尔认为我们应该从“这时和这里”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康德的先验感性论中,时间和空间作为我们接受对象的先天形式而存在,没有这样一种先天认识能力我们是不能认识外部世界的。但黑格尔与康德不同的是,黑格尔的感性确定性是一种必然遭到扬弃的最低级的知识。

因此,“这一个”就包含了“这时”和“这里”两个方面,首先我们可以说这时是夜晚。“这时”就是此时此刻,就是夜晚。但这条真理是脆弱的,当我们在白天的时候拿出来看,它就失效了。这个作为夜晚的“这时”也就不复存在了。同样的道理,白天对于“这时”来说也就不复存在。“这时”也因此变得单纯了,它本身是存在的,只不过它既不是白天也不是夜晚,它是通过否定而持存的东西。“这时”在其自身中包含着否定性,因此它也具有普遍性。而我们根本说不出我们在这个感性确定性里面所包含的东西。同样的情景也适用于“这一个”的另一种形态“这里”,是一棵树以及是一座房屋的“这里”都是不存在的。

感性确定性不能否定绝对者对它提出的质疑,因为它具有直接性的原则,为了坚守这样的原则,这些知识都是从它的原则而来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分为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首先,感性确定性希望通过对象的普遍性来确定它自身的真理性。因此,它对“这时是夜晚”的对象即“夜晚”进行肯定的阶段就是辩证法的肯定阶段。接着,感性确定性又否定对象返回自身,进行对自身的反思。那么,仅仅以对象为直接性得出自身的真理性的方法也就行不通了。现在感性确定性反过来认为意识才是它最本质的东西,直接性的知识都因“我”而保存下来。“这时”是白天,因为这一个我看到白天,“这时”是夜晚,因为另一个我看到的是夜晚,二者对各自的知识都有同样的可信度,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真理却要消失在另一个真理里面。这个过程中,“我”作为一个普遍者持存下来,我所意谓的一个个别的我,正如我不能说出我在这时和这里所意谓的东西一样,我也不能说出我所意谓的我。

因此,感性确定性仅仅以对象和意识作为本质这条路是走不通的,而是必须着眼于感性确定性的整体,只有整体才是本质性的东西。这就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第三个阶段,对之前否定的否定,在这里才能找到感性确定性的本质,即意谓。这一个我看到夜晚,感性确定性也就只能坚守于这直接的知识。实际上,意谓的东西是不能够原封不动的向别人传达的,当你在宣称这种意谓的同时,它就变成经历过中介运动的东西了。指出感性确定性所意谓的东西需要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我在宣称“这时”是真相的时候,它已经是过去的东西了,这是第一次否定。当我说“这时”曾经存在的时候,显然过去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这是对第一个否定的否定,因此是肯定的。那么,“这时”被指出来了,它已经是包含着双重否定的“这时”。就此而言,指出来的东西自然会有一种参照物,例如,一个“这里”“它实际上不是这一个‘这里’,而是前和后、高和低、左和右等等。”这就是感性确定性的辩证法,我们可以将感性确定性运动的整个过程看作一段经验史,使意识一步一步走向对象,最后形成一种绝对知识。

四、结语

感性确定性作为一种最直接、最贫乏的知识,通过“这一个”的意谓逐步展现其自身所意谓的知识。然而,感情确定性作为一种知识却是不能表达出来的,因为一旦表述出来,对象就经历了双重否定的运动。我们说出它所意谓的东西时,也就意味着我们把对象普遍化,它已经不是原始的那个东西。

黑格尔认为科学的存在基于概念的一种自身运动,而不是康德所认为的一种先天赋予的知识。他通过感性确定性与理性的问题打通,解决了近代二元论的哲学困境。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不像我们平常所认为的只是一种抽象的、唯心的意识运动,而是一个有经验的、具体的得到中介的意识。

猜你喜欢
确定性现象学辩证法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含混还是明证:梅洛-庞蒂论确定性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台湾高中语文《红楼梦》节选篇目编选为例
历史现象学的现状与目标
揭露现实和预示无限——对电影营造空间的现象学解读
认与逃的辩证法——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内心世界
Ages in Trouble
文学作品教学目标“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我见
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