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尾芭蕉作品中的中国元素阐释

2020-11-19 06:31陈凯燕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俳句哲学思想用典

■陈凯燕/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松尾芭蕉,日本江户时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尊称为俳句之圣。作为日本俳句的奠基者,松尾芭蕉以俳句闻名。俳句是由十七个音节组成的三行短诗。每行的音节数为五,七,五,且受季语的限制。在江户时代,德川家康推行的文学引入政策使得中国的哲学思想和大量的中国文学的译本被引入日本,日本的文学界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受到了“中国新文化”和“中国新文学”的影响[2]。同时,随着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的日益便利,中国文学也对当时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芭蕉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接触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因此,本文试通过分析松尾芭蕉对庄子哲学思想的吸收,对中国诗词的引用和用典,阐释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学对日本俳圣的影响。

二、松尾芭蕉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得益于德川家康推进的文化政策,中国的儒家、佛教和道教思想在江户时代初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即使芭蕉本人并未阅读太多的原著或接受过正统的中国哲学思想教育,但他和同时代的其他人一样,通过阅读注释或选集,接受中国哲学思想的熏陶。

以道教为例,庄子的哲学思想对芭蕉影响至深。日本学者今栄蔵先生认为芭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和其本人对文学的追求建构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上[1]。芭蕉的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本为一体,和典出《庄子·齐物论》的《庄周梦蝶》所反映的虚无观接近。芭蕉也不止一次将庄子对他的影响投射到自己的作品中:

例文1:

起来吧起来吧,我的朋友!

沉睡的蝴蝶君。

无论君与蝶,我与庄子,梦中皆同。

蝴蝶哟,蝴蝶,请问何为唐土徘谐。[3]

在第一句中,芭蕉将《庄周梦蝶》中的蝴蝶比作自己的朋友,他希望这只沉睡的蝴蝶能醒过来告诉自己庄子真正的想法。这首俳句写出了芭蕉渴望理解庄子的思想,尤其是第二句芭蕉将自己比作庄子梦中的那只蝴蝶,自己和庄子和蝴蝶都是一样的存在,这也印证了庄子的齐物观。

除了对庄子哲学思想的吸收,并将之运用在俳句的写作中,芭蕉也深受中国诗词的影响。作为日本的俳圣,芭蕉深受中国诗圣杜甫的影响。

延宝八年,松尾芭蕉迁居深川,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并将自己的住处命名为“泊船堂”。泊船堂的名字典出杜甫《绝句》中的两句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芭蕉在迁居泊船堂的第二年写了一篇俳文,并在其中引用这两句诗,以示对杜甫的欣赏:

例文2:

余识其句,不见其心,推量其岑寂,不知其深邃。余胜于老杜之物,惟独多病。[4]

芭蕉写下这篇俳文时已享负盛名,但他在俳文中仍谦卑地表示自己对杜甫的尊崇,并表达了只识其诗不识其人的遗憾:虽能理解杜甫的“闲寂”,但却无法真正读懂其内心的喜和乐。

除了在俳文中表达自己对杜甫的尊敬之外,芭蕉也将杜甫视为倾诉的对象:

例文3:

忆老杜

西风拂旭时,感叹秋深者谁子?[5]

写下这首俳句时芭蕉临近不惑,他在俳句中感叹除了杜甫之外,无人能明白自己年近不惑的愁绪。杜甫对芭蕉的影响还能在其著名的俳文中得到佐证。在游记《奥之细道》中,他在行至平泉时见景而发写下的俳文中直接引用了《春望》中的两句诗:

例文4:

择忠臣义士,据守此城,思功名显赫,过眼云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青。[4]

在行至平泉时,芭蕉看见了藤原氏家族的遗迹。平泉此地曾是藤原氏家族全盛时期的见证者,但战争过后一切化为废墟,留下的只有山河草木。芭蕉通过引用杜甫的诗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同时也悲叹人类终有一死,永生不朽的只有这山河草木。

除了直接引用诗句,芭蕉也曾引用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为题创作俳句:

例文5:

世道忧心头,浊酒淡饭解我愁。赏花人如流。[6]

在这首俳句中,芭蕉写道城里的人们在赏樱,人流涌动,而他感慨世事,忧愁满怀,无心赏花;能解忧愁,唯有浊酒淡饭。芭蕉当下的心境让他联想到白居易也曾有过相似的抒发,因此直接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为题,借题抒发自己的情感,且具有互文性的效果。

除了直接引用中国的古诗词,对古诗词的用典也是芭蕉创作俳文或俳文的一种方式:

例文6:

茅屋有感

长夜充耳闻,风打芭蕉雨打盆,辗转梦难寻。[6]

独居芭蕉庵时忽逢夜雨,屋顶四处都在漏水。雨声滴答滴答的不停落下,仿佛续满了梅雨季的雨水。雨声滴落盆中的声音让芭蕉烦闷不已,此情此景让他想起杜甫的相似遭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抒发的情感和芭蕉这首俳句的思想不完全相同,但一想到自己尊敬的诗人也曾遭遇类似的事情,也驱散了芭蕉心中的苦闷和孤独。

除了杜甫,芭蕉在写作中也多次对白居易的诗词用典,如:

例文7:

夜闻似“琵琶”,大珠小珠如霰下,三弦怨声发。[6]

在这首俳句中,芭蕉用典白居易的《琵琶行》来叙述自己在雨中听见三味线声音时的感想。雨声和三味线的声音让芭蕉联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对《琵琶行》用典,借景抒情,也起到了互文性的作用。

芭蕉的另一首俳句则对李白的《将进酒》用典。在游历至最上川时,他看见湍急的河川,遂将眼前壮丽的景色写入俳句:

例文8:

汇聚梅雨水连绵,浊浪湍急最上川。[6]

最上川水势之湍急,似汇聚了五月的雨水。最上川湍急的水流让芭蕉联想到《将进酒》中描写的黄河的壮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诗句激发了芭蕉的写作,同时芭蕉也借助李白的诗句抒发自己的情感,描绘眼前气势磅礴的河川。

除了杜甫,李白等,芭蕉也曾用典杜牧的诗句。芭蕉的游记《奥之细道》中有一篇题为《野爆纪行》的俳文,主要描写了芭蕉在破晓时分出行时所见的景色:

例文9:

朦胧马背眠,远处淡淡起茶烟,残梦晓月天。[6]

在俳文中芭蕉直接叙述了自己早行时的情景:破晓时分,在马背上打着盹出发,朦胧间仿佛还进行着昨夜的残梦,但远处升起淡淡的茶烟。杜牧的《早行》描述了相类似的情景,虽然没有直接引用杜牧的诗句,但他通过用典,和诗人杜牧隔空对话,也写下自己早发时的情景。

通过分析芭蕉的俳文和俳句中对中国古诗词的用典,读者可窥探中国古诗词或诗人对江户时代这位俳圣的影响。芭蕉通过引用或用典,将中国的古诗词作为自己写作的灵感来源之一,同时中国诗人也是芭蕉写作的对象之一。通过俳文或俳句的形式,架起了不同时空之间对话的桥梁。

三、结语

本文梳理了松尾芭蕉的部分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国元素,即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中国的古诗词,并分析芭蕉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吸收,对中国古诗词的引用或用典,以及这些元素对其个人生活和写作的影响。松尾芭蕉通过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吸收和对中国古诗词的引用和用典,将这些元素运用到了俳文和俳句的写作当中,同时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中国诗人及其作品也影响着松尾芭蕉的思想和写作。通过对这些中国元素的吸收和借鉴,也架起了松尾芭蕉和中国文化对话的桥梁。

猜你喜欢
俳句哲学思想用典
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哲学思想
俳句生活
俳句生活
俳句生活
用典犹如用比兴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书法展作品赏析
新派俳句的倾向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论中国养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