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M高校线上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20-11-19 06:31铁道警察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课程建设

■李 岚/铁道警察学院

一、前言

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是学生和家庭的希望与未来。自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迅速出台了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加强线上教学监管等措施。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线教育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方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学习的体系化要求。而线上教学正是为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重要举措。[1]文章以M高校线上教学为例,对其开展的线上教学实践活动思考并总结,以期为后续提升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二、线上教学的探索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通知》要求,M高校立即周密部署了学生居家学习的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引入慕课和精品课程资源,阶段性完成了110门课线上课程的建设与引入。开学首日,共计2000余名本专科学生参与到42门96门次的线上教学活动中来。

(一)教学准备

线上教学主要涉及教师、学生和教育中介系统的有序连接。为此,教学部负责人与线上教学平台、信息技术部及各专业系、教研室沟通协作,协同完成了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各专业系分批确定线上课程服务平台、课程建设内容、信息反馈等。教学秘书负责与教师沟通,核查教学计划。学生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预先准备相关学习材料与设备。

(二)教学实施

根据调研论证,M高校本学期采用的线上教学平台方式主要是超星、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和外研社U平台。其中自建课程全部使用超星,引入课程以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为主,少部分在超星平台,外语课程使用外研社U平台。针对教师反馈的教学运行状况,M高校及各专业系相应成立课程指引小组、技术支持后援团队及课程督导小组,分别负责教师的线上课程建设建设、技术支持与课程反馈情况。

(三)教学过程

自任务落实之后,各专业系群策群力,结合各专业课程特点,逐步落实线上课程建设。各系部教师将所授课程性质、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方式等相关内容上传至相关线上平台供学生参考。3月初开启线上教学后,共计2000余名本专科学生进行在线学习。除线上教学平台外,教师与学生还通过课后“微信群”、“QQ群”、电话、钉钉等多种融合方式沟通学习效果。

(四)教学监控

自教学准备以来,M高校专门组织各专业系开设研讨会,针对目前各系部在课程建设中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答疑反馈;制定应急预案,积极调整线上教学方式。开课一周后,M高校针对本学期开课年级,向2018及2019级本专科学生通过腾讯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共计有效回收答卷1817份。结果表明,采取的线上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调查,76.2%的学生对此表示满意,认为一般和不满意的为23.8%。由此可以看出,M高校线上教学初探在教学效果上仍需作出努力与改善。

三、线上教学方式的思考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追求教育艺术价值,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科学文化知识。[2]

(一)课程设置

因各专业系自身特点,在先期课程平台建设与使用上,存在部分教师较难适应的情形,而网络信息专业的教师能够较快适应。为此,各专业系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借鉴指导,解决了此类问题。而对于课程内容设置,对比国内已有的线上课程资源库,部分自建课程缺乏趣味性、仿真性与多样性。因此,在后续课程建设方面,M高校应加强技术指导、优化在线课程录制平台、纵深校企合作领域与力度、加快项目资金支持课程建设等,实现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质等效。

(二)教学过程

线上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可重复性,但又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根据线上教学情况调研,有1728 名学生能按照网络课程表要求及时登录平台进行学习,占参与调研学生总数的95.1%,少部分同学因网络、设备或平台等原因无法按时登录平台学习。65.5%的学生在线学习时间为 4-8小时,10.5%的学生在线学习时间为 8-10小时,10小时以上和 4小时以下的分别占4.3%和 19.7%。总体而言,线上课程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学习时间安排合理,但超星、中国大学 MOOC平台授课高峰期不稳定,个别课程难度较大,学生耗费大量精力。值得关注的是:19.7%的学生每天学习不足 4 学时,建议任课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业进度和学习成绩,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多种信息化手段,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三)课程团队

线上课程将以往线下课程中传授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等通过信息化的方式,传递到线上活动中来,并非简单的授课形式的转换,这需要一个课程团队作为保障支撑。针对此次线上课程建设情况,在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自由性的基础上加强监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课程教学效果奖励与激励机制。此外,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线上课程建设与线下课程辅导环节,实现教学方式的新突破。[3]

(四)教学评价

线上教学活动评价,即是检验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在教师管理过程中,M高校建立了多级巡查制度,要求教师每日统计上课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管理中,充分调动信息化统计手段,追踪学生学习情况。但鉴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部分教师担心因对学生管理过多、限制严格等,出现类似“钉钉教学平台被评1星”“教师不敢管、学生任性评”的尴尬境地。因此,M高校在后期应针对教师和学生反映的问题,提升其专业性与应用性,建立多级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就教师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考核指标、职称评定等方面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切实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与学习动力。

四、结语

教育部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推行“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实现在线教育资源“共商、共建、共享”,结合线上线下教育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率,打造线上“金课”,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人民教育。[4]高校、教师及学生如何让“云课堂”不成为“晕课堂”,还需要积极探索,提前做好规划与准备。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课程建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