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探索与反思
——基于H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调查问卷反馈

2020-11-19 09:48张淑云李文洁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理论课问卷教学效果

■张淑云 李文洁/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理论课教学是大学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政课探索和发展思路需要更多的思政一线工作者进行切合新时代特点与新一代大学生心理需求的改革。笔者所在学院思政教研室在思政实践授课中积极发掘实践教学内容,充分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并有效在实践中落实了教学目标。

一、问卷调研概况

(一)问卷调研背景

以思政教学改革大目标要求为依据,笔者所在思政教研室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特点,进行了理论课实践环节的精心设计,结合该课程教学重点章节、实践要求更高的教学目标,本教研室共设计了8个主题,16课时的实践课程。为能够客观评价思政实践课教学效果,并对今后实践课改革方向提供借鉴,笔者所在教研室针对2019级新生进行了关于该学期开设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的抽样调查。

(二)问卷调研的内容、意义

为能及时获得实践课教学效果反馈,促进思政教学改革,H学院思政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团队设计出了针对本学期实践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并于学期末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分别对2019级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大专层次,来自计算机系、护理系、建工系、商贸系、蒙医蒙药系,艺术系等6个系,20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200份,均为有效问卷。

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关于对思政实践授课的总体印象、是否愿意参与实践授课模式、对思政理论课与实践授课的理解、实践课对学生自身影响、对思政实践课未来的设计意见等13个问题。通过本次实践课调查问卷反馈结果总体来看,学生对实践课授课模式接受度更高,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授课模式有了新的认识。从问卷结果来看,大多数同学对思政课程学习目的性、重要性都有统一认知,态度端正。同时通过学生问卷的反馈也反应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方向性,对于思政教学的进一步完善与教学重点具有指导意义。

(三)问卷调研方法

本次《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实践课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调查方式,设置单选题8题,多项选择题5题,问答题4题;涉及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学生满意度、理解度、学生对思政课印象、期望课程模式等问题调查,以及关于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并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在对学生进行问卷填写调查同时,发放问卷教师又集中针对学生对待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态度、建议进行了访谈交流,教师将访谈结果与反思在思政教学改革教研活动中进行了反馈汇总。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学生能正确认知思政理论课的意义

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普遍有积极正面的判断。如,“您认为开设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一题共设置——教学环节的需要;必要的意识形态教育;有益于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有助于了解社会现实;无太大意义,五个选项。这一题的考察中,64%同学选择了“有益于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21%选择了“有助于了解社会现实”、11%学生选择了“必要的意识形态教育”、另有4%学生选择了“教学环节的需要”,没有同学认为思政课的开设没有意义。针对“通过思政理论课学习的收获”问题的考察来看,87%学生选择了“收获较大”;13%学生选择了“还可以,有一定效果”。可见学生普遍认可思政课价值,并且对思政课程改革是有期待值的,这也是思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的根本动力。

(二)学生乐于接受实践教学形式

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接受上尤其自身特点;他们普遍对于理论学习兴趣低,实践性学习的积极性高。在本次问卷的“你认为影响高校思政教学效果的的主要因素”一题的选择中,92%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手段单一,灌输填鸭式教育”。可见,就问卷结果与日常教学实际效果结合来看探索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多手段、方法的结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课下反馈普遍表示希望思政课程以多样的方式进行,他们更容易接受。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中,思修组教师曾在设计教学计划中布置过“优秀传统文化”主体课,学生自发设计了以还原历史情景的情景剧表演、演讲、演唱国风歌曲、传统节日习俗介绍、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大班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实践教学预期效果

尽管教育部明确规定高校思政课师生比不低于1:350,但是在大多数高校中这样的比例数难以达到,且在实际教学思政教学往往还是不得已采取合班授课模式。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往往要综合考虑理论教学目标的实践落实、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学生兴趣等诸多因素,且在教学实际中,这些目标的实现都要以学生的课堂参与为前提。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题目设计学生对一个学期的实践课8次课程的感兴趣程度的选择(多选题),问卷统计结果来看,这八次实践教学——仪容仪表、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唱 红歌;辩论赛;爱情与友专题演讲;翻转课堂;阅读分享;法律案例研讨。此题学生选的最多的是相对来说参与度较高的“辩论赛”“唱红歌”两次课,而对于教师设计中预期比较高的“阅读分享”“法律案例研讨”选择比率仅分别为9%和6.7%,通过教师发放问卷同时进行的访谈反馈来说,大多数同学比较普遍的反映是辩论赛、唱红歌可以以小组形式准备和参与,这样基本可以涵盖所有同学参与课程,觉得更“有趣”,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认知。而相对于“阅读分享”这类课程在实践教学课时有限的前提下,很难在大班课上做到同学都能有机会做分享,学生们就出现消极参与情绪,不利于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由此可见在教学设计上如何处理好大班授课与激励参与的实践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是对思政教学探索的一个挑战。

(四)思政教师应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建设

思政教师队伍因其肩负职责的特殊性,与理论教学内容的政策性、时效性决定了思政教师要在日常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时刻将理论与实际社会现象建立联系,才能保证在实际授课中“有理有据”。因此思政教学水平的提升依赖教师自身不断加强学习,并不断将优化教学效果作为时时思考的目标。在本次问卷调查问答题设置中,涉及到学生对优化教学效果建议一题中,学生普遍表示希望增加趣味性的活动,但同时作为高职思政教师还要兼顾学科理论目标与实践目标之间的设计上兼顾趣味,因此对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又深入理解基础上,广开思路,将理论与课程设计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问卷结果看,学生对思政课是存在更高预期的,此外结合教师的实际授课效果来看,思政教师在提升自身技能、理论素养方面仍需不断努力。在了解新时代青年人心理特点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做到“言之有理”;同时还要探索更多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更理想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

三、调研过程的反思

(一)探索多角度教学模式

问卷调查中,学生普遍更喜欢实践授课模式,主要原因在于实践授课形式多样,更符合青年学生乐于寻求变化的心理。在实践课时的授课设计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和用于在授课实践中总结经验和规律,善于发掘学生的能动性,在多角度探索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善于与学生沟通,寻找在教学中寻找新的灵感。如,可以关注当代大学生喜爱的综艺节目、了解青年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了解学生的话语方式;同时还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甚至与学生可以共同探索教学模式。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总能深刻感受到“教学相长”的道理真实不虚,学生对某一个话题的关注可能就能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切入点,或者成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的思想引导的关键点。

(二)建设完善科学评价

以往思政实践课是按每位同学学期表现,教师在期末30%成绩中笼统给分,这样给分的弊端是评分结果容易流于主观,对于大多数以大班授课的思政教师来说,要记得每一位同学的实践课时表现,操作难度大。评价改革后,授课教师预先对每个授课班分为4-5个实践课小组,教师对参与实践主题的学生、学生组进行评价,同时设计学生小组间互评评分表,最后实践成绩分数综合学生与教师双向打分的综合成绩,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每次实践课后教师对实践成绩整理留存,到期末汇总实践课成绩效率更高。

四、结语

为进一步落实习主席“3.18”讲话提出的思政工作任务、实践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作为思政教育主阵地的思政理论课堂,需要与新时代相符合的教学内容,更需要在思政课堂上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愿意走进思政课堂,更容易接受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和真正思想过硬的强国一代。

猜你喜欢
理论课问卷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