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与“有意义”的小说

2020-11-19 14:32吴义勤
长江丛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短篇小说文体论文

■吴义勤

晓苏一直是我很喜爱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多年钟情于短篇小说创作,并通过持之以恒的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国当代短篇小说作家中成为了极为独特的“这一个”。晓苏的短篇小说对于小知识分子的内心欲望、潜意识、人性挣扎的挖掘与呈现极为深刻,而以喜写悲、以轻松见沉重的喜剧、反讽性的风格与强烈的故事性和老道的叙事相结合,赋予了其短篇小说意味深长的味道和独特的张力,突显了短篇小说这一文体的魅力。晓苏对于短篇小说这一文体,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他将小说分为“有意思”与“有意义”两种类型,认为短篇小说是一种“有意思”的文体并将之作为自己的理念进行实践。实际上,晓苏的“有意思”和“有意义”的说法是相对而言的,说的是不同文体之间的相对性。在小说创作中,“有意思”和“有意义”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统一在文本之中的。“有意思”的小说同样可以有丰富的意义,“有意义”的小说也可以非常的“有意思”。一定程度上,晓苏的小说就具有这样的统一性。

晓苏的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精致而多变的结构,棱角鲜明的人物,充满戏剧张力的故事,这些特点使他的小说生成了他所推崇的“有意思”的风格。但“有意思”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或者故事层面的特征,而是建立在对于意义追求基础上的有意识的风格建构。在主题层面上,晓苏同样有着严肃而深切的追求,“有时是生活的一个暗角,有时是人性的一道裂缝,有时是晴空的一声霹雳,有时是雨天的一抹阳光。”这些被他拿来作为创作素材的日常生活的横截面固然是“有意思的存在”,但也都是有意味和有意义的存在,因为它们关涉着人这个最重要的主体,也与广阔的时代生活有着深度关联。通过对这些历史瞬间或生活细节的捕捉与文学创造,晓苏表达的是对人、对时代生活、对历史的严肃思考。因此,尽管晓苏格外强调他对“有意思”的重视和追求,但不应忽视他的小说“有意思”之中所含纳的“有意义”的一面,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共同熔铸出晓苏小说的风格和价值。

本期的四篇论文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晓苏小说的独特性,既有对“有意思”风格及其传统的溯源与阐释,也有对“有意义”层面的理解与言说,从不同维度对晓苏小说作了深入而贴切的解读。汪政、晓华的论文将晓苏的小说放置于中外小说传统之中进行考察,指出晓苏小说中的喜剧性和欢乐性,这正是现代小说发展演变中所丢失的一个重要传统,也是现代小说所缺乏的一个重要品质。安静的论文重在揭示晓苏小说的精神向度和经验资源,对于民间传统的征用和重塑,以及对围城生活经验的倚重构成了晓苏小说的两个重要的资源。曹霞的论文指出晓苏小说的内在结构特征和主题上的时代性,认为其作品丰富的意涵和复合型的格局正是来源于内在的“多重结构”。纳杨的论文指出了晓苏小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这几篇论文都体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既是对晓苏令人信服的深度解剖,又从不同的维度超出了对单纯个体作家的研究而具有了普遍的意义,许多思考对于当下中国短篇小说艺术的发展都不无启示。

吴义勤,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主编。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别是新时期文学的研究,著有《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文化反思》《自由与局限》《中国当代新潮小说论》《长篇小说与艺术问题》等。

猜你喜欢
短篇小说文体论文
短篇小说中的时间——评余静如短篇小说《好学生》《平庸之地》
另类文体巧谋篇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