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探析

2020-11-19 05:13袁晓聪广东工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红色文化

袁晓聪/广东工业大学

一、前言

近年来,学界关于“红色文化”概念的研究众说纷纭,层出不穷。学界对“红色文化”内涵的论述主要从文化资源论、先进文化论、特色文化论、革命文化论四个方面展开。[1]本文在界定红色文化的内涵时,采用了沈成飞教授的用法,即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与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视角出发,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2]在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先进文化,因其具有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进行思想建党的有力工具与途径。红色文化因素有机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能进一步坚定青年党员的政治立场和党性修养。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能够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思想支持。红色文化是党的信念作风的集中体现,凝聚了党的建设经验,浓缩了党的奋斗历程。红色文化蕴藏着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高尚的道德人格追求,其历久弥新的思想品格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引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因此,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红色文化教育与传承工作,多次到嘉兴红船、中共一大会址等红色文化圣地进行调研学习,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团结和带领高校基层广大党员群众的核心力量,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承力点,发挥着目标引领与组织管理的双重功能。红色文化所蕴藏的信念内涵与价值导向,增强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优越性、改革发展道路的思想认识和情感认同,起到凝聚人心和统一思想的作用,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极大改善高校在基层组织的治理现状。红色文化所具有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使学生党员自觉加深对党的历史、党的路线的认识,自觉传承党的红色精神,坚定政治立场,锤炼坚韧品格,提升党性修养。

红色文化是引领高校青年成才成长的重要保证。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而高校基层党组织又是党密切联系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桥梁和纽带。青年人肩负着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以及共产主义事业的历史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是青年学生高度聚集的地方,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同高校党的建设结合起来。”红色文化作为党在领导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其所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对激发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集体主义情感,帮助树立正确“三观”以及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挥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熏陶的作用。红色文化与青年成长之间的联系颇为紧密,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党建工作,是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运用红色文化方面的不足与缺陷

(1)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不够。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价值传承上代代延续,其原因在于它已经从一段段历史的叙事幻化为代表信仰的红色符号,凝练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成为内涵阐释与意义携带的综合体。因此,红色文化所代表的历史,不仅仅是停留在过去,而应该成为当代所有人追溯的集体记忆。可以说,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红色文化传播与融入的应有之义。虽然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但从支部工作的开展内容来看,理论学习和其他党性修养活动时间多为读文件、念报纸、看展览、听报告等形式。这种学习模式多以单向度的填鸭式教育为主,缺乏营造出红色文化感染和激励下的主动学习气氛。在红色文化氛围不足的情况下,灌输式的政治学习容易产生疲惫感,从而降低学习的效能。

(2)对红色文化的挖掘深度不够。近年来,学界针对红色文化内涵以及时代意义进行分析,极大程度推动了红色文化研究热度。不过,当前大部分红色文化相关研究仍处于理论分析层面,关于红色文化与各领域实际融合,特别是红色文化融入党支部工作机制的研究较少。高校部分学生党建工作在利用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的简单化倾向。具体体现为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过程中,缺乏承载平台与思维工具,试图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来实现价值引领。事实上,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抽象的历史观念和知识形态,其内涵与意义均凝练于宽广和深厚的时空尺度之中,红色文化的传播就是其内涵与意义深度还原与解码的逆向过程。学生党建工作利用红色文化,应该着力借助具体的环境内容,通过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专业的多样化的方式创设一定的精神学习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触动精神情感。否则,学生党建工作在育人效能方面就会走向强制性突出,引导性偏弱的境地。

(3)对红色文化的融入效能不高。高校部分学生党建工作在开展政治学习时,过分强调对红色文化的利用方式与过程,忽视了其红色文化融入的效能目的。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红色文化学习开展形式上,仅停留在参观革命纪念馆、会议遗址等红色文化场所活动等浅层次的参观,对红色文化的内容缺乏连贯统一的历史认知,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未真正领会其中的红色文化精髓;从红色文化的利用内容上,宣传呆板僵化,照本宣科传授红色精神,并未真正与学生所在高校的校情、专业内容相结合,忽略了红色精神的价值取向,未能使学生充分融入红色文化历史氛围中,使得参观学习活动变为游玩体验。这种“重过程、轻目的”的学习方式,导致了红色文化的历史形式与价值内容的断层与脱钩,不仅仅浪费了红色文化资源,更导致党建育人的程度不够生动,无法促使党员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选择

红色文化凝练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广阔时空下党在革命与国家建设中的经验沉淀与总结。这些经验与总结在文化意义上,形成了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反过来,以红色遗迹和红色精神为内容的红色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历史遵循和精神指导。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抽象的价值表达和知识形态,其内涵与意义均凝练于宽广和深厚的时空尺度之中,红色文化的传播就是其内涵与意义深度还原与解码的逆向过程。因此,红色文化的价值认知应从形成红色文化的“实践—认识”的互构路径中去理解。基于此,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可行路径,应以改进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以及增强挖掘红色文化深度为基础,重点聚焦以体验式教育为内容的红色文化实践,以回应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领域存在的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不够、对红色文化的挖掘深度不够、对红色文化的融入效能不高等三个问题。

(1)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兴起,互联网各类信息数量呈爆炸性增长且信息交互速度飞速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该紧跟网络新媒体技术,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从红色文化的传播媒介上,需要将微博、微信公众号、QQ 群、网站等网络平台,作为传播红色故事、文章和视频的重要渠道。在阅读量较大的学校公众号推出红色专栏。从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上,应尊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以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专业的方式对其内容进行鲜活化处理,用红色漫画、红色文创作品、微视频、微图文的方式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提高红色文化宣传质量。

(2)提升红色文化的挖掘深度。首先,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时空方面的便利性,而且作为地区革命历史象征,是地区革命与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说服力强,能够引起共鸣的特点;另一方面,地区人民作为本土红色文化的见证者,一些红色故事或者事迹代代相传,是了解地区红色历史发展的最佳见证者。通过采风、访谈等方式去拜访本地区老一辈革命家,在交流与沟通过程中,感悟老人所经历的“红色故事”,激发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自觉继承与发扬。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需要注重红色文化精神及历史叙事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形成背后的历史脉络。其次,在具体挖掘过程中,注重发挥高校学科的智力优势。在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的同时,注重对汇集资源进行系统化归纳并进行分类整理,按照政治、经济、人文等模块发掘红色文化。另外,立足于自身学科专业,用专业学科视角来发掘理解红色文化的新视角,引导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3)增强红色文化的实践体验。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重点在于“学与行”的贯穿统一,要注重价值观念的实践要求。首先,要增强红色实践的情景式教育。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拜访革命英雄,应以革命历程线为基础,完整还原革命历史事件,丰富讲解内容深度,使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英雄先烈投身革命的历史瞬间,增强红色文化感染力;增强感受红色文化的互动过程,如访谈革命英雄,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细节认知程度,丰富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其次,增强对红色文化认知的仪式感。组织各类红色文化宣传活动,让红色文化以文艺和高雅的仪式表达出来,如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演讲比赛、红歌会或者舞蹈会,观看红色题材电影;最后,组织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组建红色文化活动。青年学生作为高校活动的主体,也是学校最活跃的群体,要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兴趣爱好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如举办“体验长征路”红色主题活动,将红色革命路线与热爱骑行或者徒步的学生群体相结合,通过类似的体验来领会革命英雄艰苦奋斗精神,进而促进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红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