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评价研究

2020-11-19 06:19王秀娥
经济视野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体系人员

文| 王秀娥

研究背景

最近几年,我国事业单位开始愈加关注相关制度的建设和规范,以此来促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可以促使工作流程的规范化。

内控评价一直是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事业单位中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提高事业单位日常工作效率,还可以促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的工作成效。同时,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也可以促使事业单位进行自我审查和信息反馈,及时发现事业单位的潜在问题并积极予以解决,促使内部控制目的的达成。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很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评价体系,很多事业单位员工对内控评价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也缺乏规范化的的行政法规,因此,事业单位进行内控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事业单位内控评价存在的不足之处

事业单位对内控评价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内控评价不能充分发挥效用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对各部门以及下属各单位开展的各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流程评价以及相关事项审核,同时,内控评价也需要对事业单位目前现行的内控活动提出改进意见,以期更符合新常态下的宏观市场和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内控评价在事业单位中具有重要现实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内控评价可以促使事业单位开展的各项内控活动具有合规性,且可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其二,内控评价可以促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不断进行完善过程中,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但是,仍然有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内控评价的重要性,在进行内控评价时相关准则和要求较为宽松,评价程序缺乏严格性,在此背景下,集体利益容易受到个人的损害,内控评价部们的作用没有在事业单位中充分发挥出来,导致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受到一定影响。

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制度体系不完善,对内控评价活动的开展效率产生影响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仅仅是利用某些财务评价指标对事业单位中出现的财务问题进行计量和分析,却没有从事业单位整体层面对运营管理和流程能力等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因此,目前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体系已不能满足新常态下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出的要求。

事业单位目前缺乏一套完整的内控评价制度体系,不仅可以对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对财务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及对相关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还可以从事业单位整体层面角度对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和衡量,从而解决目前的内控评价制度体系没有从宏观角度对经营活动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问题。基于此,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人员应当将内控评价内容从财务分析进一步延伸到事业单位的整体战略规划,从而使得内控评价服务于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营和战略制定。

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人员缺乏一定的工作主动性,评价方法有待不断创新

事业单位开展的日常工作和服务类工作,绝大部分都是可以来量化其对事业单位经济增加值和社会效益的贡献度,但是内控评价作为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效率化工具,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地贡献度量化。

基于此,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往往没有受到上级领导和员工的重视,使得其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的规范性、有效性等作用存在一定的阻碍。在事业单位中的部分员工甚至认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是没有必要开展的,原因在于这部分员工没有充分深入认识信息共享和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内控评价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业务素养也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会对内控评价工作的开展受到不利影响。基于此,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工作应当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使得内控评价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领导应当充分认可内控评价工作在事业单位日常运营和战略定位方面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期可以促使内控评价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事业单位内控评价的改进建议

事业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内控评价的重要作用,健全内控评价机构的设置

事业单位要健全和完善内控评价机构的设置,确保内控评价工作可以在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中充分发挥重要效用,同时,充分利用内控评价体系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分析和控制。

首先,事业单位要对内控评价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进行正确定位,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促使事业单位全员充分重视内控评价工作,并积极配合内控评价人员的工作。

其次,事业单位应当对内控评价的职能职责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以期促进内控评价机构的相关职能和功能的完善,从而实现内控评价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应当充分重视内控评价人员在内控评价工作成效中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促使内控制度执行的合规性,还可以奠定内控评价机构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

最后,事业单位应当明确内控评价的工作程序以及相关的工作内容,前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内控评价工作的规范性问题,后者可以更好地开展内控评价工作,确保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内控评价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流程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好的为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事项服务。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对内控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和定时检查,予以一定的监督,杜绝内控评价人员工作的随意性,确保事业单位内控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事业单位应当完善内控评价的标准体系,促使内控效率的提高

内控评价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内控评价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还可以改善事业单位的的经营管理模式,促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应当较之绩效标准更为严格,才可以将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真实反映出来。因此,对目前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标准体系进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制度上确保内控评价的工作质量。

首先,内控评价人员应当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服务的目标下对事业单位的内控进行全面评价,实现事业单位内控评价的深入性和广泛性。

其次,目前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方法较为有限,因此,内控评价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注意经验的积累,同时注意内控评价理论的学习,使得内控评价制度可以更好地契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最后,事业单位对内控评价流程进行合理设计、相应的职责权限进行划分也是必要的,不仅可以对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内容潜在的风险进行防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还可以提高领导决策和准确性,促使内控评价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事业单位应当激励内控评价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创新内控评价方法

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愈加受到国家的关注,加强内控评价工作不仅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经验的需要,也是新常态宏观环境对事业单位提出的要求。事业单位应当注重内控评价人员的工作态度,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也要建立监督制度,促使内控工作人员既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确保内控评价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一,事业单位要针对内控评价岗位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对各岗位的权责进行明确划分,同时加强各岗位之间的监督作用。

其二,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工作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工作成效决定福利待遇,明确奖惩规则,提高内控评价人员以及配合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体系人员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