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研究

2020-11-20 02:12吕泉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中地理生活

吕泉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不适用于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为教学过程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的过程。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努力创新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信息媒介;生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194

在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学生全面认识自然世界与人文世界、增强实际生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体验式教学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经历机会,尽可能地将地理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还原出来并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提升体验式教学的效率。

1 发挥信息媒介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中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互联网等被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加强应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充分发挥信息媒介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符合高效课堂的特征。在讲解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媒介向学生展示地理图片、地理视频等内容,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和生动具体的图像内容结合起来,借助图像内容引出新授课程或者引导学生思考,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一般地理现象的学习体验。

比如,教师在传授《宇宙中的地球》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媒介播放“宇宙大爆炸”、“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视频,将动态的宇宙场景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各国宇航员在宇宙中拍摄的地球的照片,使学生直观地认识蓝色的地球。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媒介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快乐的感受,如在讲解“地球与其他行星、恒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播放《流浪地球》中的相关片段,引导学生结合“地球的流浪轨迹”认识地球与太阳等的位置关系。

2 通过生活案例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高中地理教学应当注重地理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生活化教学的理念。高中地理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既要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又要推动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形成地理综合观念。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打破传统的完全依赖课本的教学模式,适当将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案例引入课堂,将某一个或者某些地理知识点放入具体的生活案例,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理解能力,达到体验式教学的效果。

比如,教师在传授《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向学生讲解重要知识点。在讲解“大气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应用“奥地利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穿着特制的绝缘宇航服从距地39千米高空跳下”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组成物质方面,高空的大气和地面的大气有哪些不同”的问题。在讲解“大气的垂直分层”时,教师可以应用“当地面上的人们在经历狂风暴雨时,飞机可以在空中平稳地飞行”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平流层与对流层的不同点。

3 利用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亲自探究问题的过程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能够自主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对于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发挥着引导学生的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应当注重课堂问题的设计,通过课堂问题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应当结合好地理教材和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尽量使课堂问题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相契合,以此来保证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教师在传授《海水的运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海水运动的分类”等知识,设计“波浪、潮汐、洋流的主要成因及作用分别是什么”的课堂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海浪主要由风力形成,浪高越高,能量越大”等知识。另外,教师可以结合“太阳引潮力对海水潮汐运动的影响”的内容,设计“初一、十五涨大潮。二十二、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体现了哪些地理知识”的课堂问题,进而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

4 組织学生开展并参与地理实践活动

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获取地理间接经验的途径,参与地理实践的过程是学生获得地理直接经验的途径,二者的结合能够提升教学过程的全面性。对于高中地理学科来说,地理实践活动是教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增强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推动学科教学的发展。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践行力。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分别设计课内的实践活动和课外的实践活动,将地理实验、调查研究、研学旅行等学习活动引入教学过程。

比如,教师在传授《植被》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植物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植物,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阳关、水分对植被的影响”等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再如在传授《土壤》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黑土、红壤、砂土、黏土等几种不同的土壤带入课堂,组织学生亲自观察不同土壤的特征,引导学生从土壤的颜色、土壤的质地、土壤的剖面构造等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向学生讲解“黑土呈黑色、砂土通气且透水性强”等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新课标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教学要求,表明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教师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当继续探究体验式教学的科学方法,不断优化体验式教学的策略,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兴葛.高中地理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8).

[2] 陶小中.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6(02).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高中地理生活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生活感悟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