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戏

2020-11-22 01:45刘醒明
艺海(剧本创作) 2020年2期
关键词:笨鸟同仁李斯

■ 刘醒明

我在写戏的圈子里,稀里糊涂坎坎坷坷地混了几十年,到须发飞霜的今天,混成了一个“三无人员”,三无者:一无a 级职称;二无光辉奖证;三无顶带花翎。因此,同仁们都“尊称”我为“醒爹”。醒爹者,皆因我的名字中有个“醒”字,醒里醒气,不通世故,呆滞愚钝之谓也。

由此,我的子女们皆说:老爸一不会抽烟,二不会喝酒,三不会k 歌,四不会应酬,最糟糕的是名字没取好,爷爷没水平!我当即大为光火:不许你们说你们祖父没水平!他老人家可是满腹经纶,往年岳州城里皆称你们的祖父为“巴陵少年三才子”之一,家藏典籍无数。你们老爸我没进过什么正儿八经的学堂,十六岁进军工厂当学徒,全靠工余时间偷着你们祖父的藏书,着死的看,拼命地学,不厌其烦地问……人到中年,才混入了“文化圈子”,当了一个“南郭先生”。究其因,还是因为生性愚钝之故焉。

儿女们还说:哼,您看a 伯伯,b 叔叔多灵泛!

此时的我,理不直,气不壮,也只好认怂。

多年来,我常常以笨鸟先飞来自我鼓励,长年笔耕不止,然而还是出手平平。灵泛的“鸟”,只要上十天就能生出一个“好蛋”来,而我这只笨鸟往往付出百倍的努力,也生不出一个“好蛋”,因而我深感愧对这个编戏的饭碗,脑壳上似有千钧重压,唉,越有压力就越生不出来哦。

待到花甲之年,办了个退休手续,窝进陋室之中,或种花养鸟,或走村串巷,或钻进故纸堆……偶尔,似觉灵光一纵,想到一段往事,发现一篇趣闻,就又手爪子发痒,就又重操旧业,唰、唰、唰……又爬起格子来……唉,真是个贱命!

说来也怪,我生的几个得奖的“蛋”,都是退休后解除了压力,边玩边“生”,从从容容捣腾出来的。细思起来,全搭帮了湖南省编剧之家——省艺研所(现省艺术研究院)的一代代领导和专家的扶持、指导、鼓励所至。也多亏了岳阳艺研所的同仁们和谷雨戏剧文学社的同仁们的关心帮助所至。老汉在这里躬身拜谢了!

打住,扯远了!

哦,哦哦。

现在我再着重唠唠我折腾了十年多的剧本《千古一谏》。

2007年年初,我在故纸堆中寻觅出了一篇中华千古名文——《谏逐客书》我反复阅读,联想当今世情,颇生诸多感触……

同时又想到我的灵泛的同仁们都可用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构成一个剧本,我不妨也来个东施效颦吧。于是我决定再生一个“蛋”。2007年4月,便着手结构一个新编历史剧。

万事开头难,《史记》中关于该文并无生动的故事描述,只能按史载的历史事件来硬凑故事,这事儿大家都会,不宜赘述。而最重要的是:一,要有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得,挖空心思编呗。

二,要有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得,还是得编,捏造细节,精雕细琢。

三,要有精准的台词和符合戏曲剧种规律的唱词。那就磨、磨、磨……

四,要有符合规定情景的舞台时空设计。我思忖:中华戏曲的先辈们给了我们许多的表现手段,决不能仅依赖烧钱的声、光、电。(当然,有人喜欢声、光、电,时髦嘛)

五,还要有适合戏曲舞台表演的角色行当定位,才能异彩纷呈……说到这里,我特别为这个剧本的行当设置发起愁来。按剧情的需要,主要有如下人物:1,客卿李斯(须生)2,秦王嬴政(净行)3,阉官赵高(袍带丑)4,大将蒙恬(武生)5,……

啊,没有旦行??全是男爷们儿在台上晃悠,戏不就太单调了,没情趣,没色彩,怎么办?……我搜索枯肠,竟然从野史上找到了战国时代的大学问家——荀子老先生的才貌双全的宝贝女儿——荀歌。于是我决定将荀子的爱徒李斯与其爱女荀歌二人配起对儿来(野史上有此一说:荀歌继承父亲之智,亦与夫君同慧)双双为我们演绎一曲扭转国运的绝唱。

至此,锣齐鼓齐家什儿齐,生旦净丑齐上戏,我就宅在窝里想象着舞台上角儿们的一招一势、一颦一笑、一板一眼的幻影,口中哼哼唧唧地埋头“下蛋”了。

2007年11月,笨鸟的蛋终于艰难地产下来了,初步取名为《秦王逐客》,于是,我手捧这个“蛋”四处求教于领导和专家同仁。

乂领导说:太臃肿,冇钱搞。

岳阳市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刘可风说:醒爹一大把年纪了,还在爬格子,大大的辛苦了,今年过年,单位请您吃团圆饭。

著名剧作家吴傲君说:有点俏皮(估摸是说还可以吧),旦角没真正入戏,要加强。还要把李斯的“老鼠人生”写好。

著名作家梅实说:作者宝刀未老,可惜推销技巧为零。

资深戏剧评论家陈泗海看了8年前的版本说:戏写得太满、太正、唱词与对白太不通俗了。

我儿子说:嘻嘻,只有那个赵高写得还有点味儿。

搞历史研究的朋友说:故事编得倒是有鼻子有眼,可我在史书上从没看到过有关的具体记载。不要贻笑大方啊!

……

总之: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我偷着乐,不管怎么说,团圆饭是有吃的了。我下定决心,只有一个字——改、改、改!

接下来,月月改,年年改,在此日月轮回期间,又有许多有识之士不吝赐教:

老厅长乔老爷说:这么严肃的主题,怎么弄了些喜剧情节在里边?不过嘛,倒有些独特,要弄好嘛,难度还是蛮大的哟。

著名导演吴继成说:您的作品要我选,我就挑这个,可惜跌宕起伏太少。

著名导演张杰说:您的作品,我最喜欢这一个,不过您在结构剧本时,把导演的活儿都干了,那导演只能照葫芦画瓢了。

最是感动的,湘剧表演艺术家贺小汉老师从大戏剧种的特点和旦行表演艺术的神韵,提出了几个神建议:1,李斯行动的最佳点子,要由荀歌夫人提出。2,李斯要“带镣执法”才非同一般。3,要让闺门旦的荀歌像传统戏《铁弓缘》中的旦角那样反串武生,创造出兼备梅、荀风韵的荀歌来,那才起彩,戏才好看!

我当即朝“贺梅花”小汉老师作了个揖说:承教了,贺大汉。

我家的老太太发现我写了一个什么“逐客”的本子,拍着桌子说:逐客?你把朋友、客人都赶跑了,哪个还和你玩?这本子名字得改!

我哭笑不得,思之再三,只得将《秦王逐客》的剧名改为《千古一谏》。

近年来又几经修改,才于2019年将这个难产的“蛋”拿到湖南谷雨戏剧文学社参加讨论。

我估摸是讨论会的领导见我年纪最大,就把我第一个推出来“候判”,三位国家级著名专家:爱新觉罗毓越、张小果、周光毫不含糊地、满腔热忱地指出了《千古一谏》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肯定了剧本的价值,分析提升了剧本的品位与立意。

再加上与会的各位谷雨社同仁的热情诚挚的点评指导,从而使我受到了鼓励,得到了启迪,现又承蒙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领导和《艺海》编辑部的专家们的热情邀约,我再次痛下决心,不顾老眼昏花,将《千古一谏》电子版调到2号字体,再改一稿,希望通过《艺海》这个宝贵平台示示众,看看我这只笨鸟下出的“蛋”究竟是个“寡蛋”,还是一个能孕育出小生命的“正常蛋”?

嗟乎!敬请诸君看完此文后,权当是老汉在瞎扯淡。

猜你喜欢
笨鸟同仁李斯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你经常心烦、心悸、失眠吗?那就请用乐氏同仁名药——天王补心丹
养生之道早知道——乐氏同仁药膳
笨鸟喳喳
李斯自食苦果
你明白了么
只爱黑白红
爆笑一刻
儿时的风筝
笨鸟喳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