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实践教学固化艺术生内在核心素养的有效性研究

2020-11-22 01:59杨景胜大连艺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大剧核心素养

■杨景胜/大连艺术学院

核心素养的概念一经提出,各家根据自己的研究,对其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进行了表述,但比较统一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用“外塑于形,内铸于魂”来形容,也可以简单概括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简称“全人”),教育方针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六大素养虽说包含了内外兼修之意,但更多的还是强调内在修为。比如人文底蕴纯粹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厚重,科学精神是追求真理的执着,责任担当是重任在肩迎难而上的豪迈,实践创新是源于内在思维对固有樊篱的实践性突破。艺术生如何通过大学学习不断汲取营养内化为自己的核心素养,并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外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大家知道,人才成长有其内在规律性,遵循这一规律,基础教育培育了通用人才,高等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了专业人才。但所有教育,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要遵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规律,我们把它叫认识论。艺术生也不例外,在成长成熟中也要遵守这个规律。但规律有其特殊性,艺术生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其自身特殊性,并利用这个特殊性探讨艺术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独特性。

一、艺术生特质为固化艺术生核心素养提供依据

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陶行之对“因材施教”的解释是: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艺术生与理工农法等专业学生相比,从思维方式、心理特点、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处事态度有显著差异。找到艺术生自身独有特质,开展高效教学,就是艺术教育的“因材施教”。

(一)心理特点

追求个性化。一种表现为时尚前卫,追求新潮,着时装、画美瞳美甲、染五颜六色的头发。表现的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不修边幅,西装革履领带往往和他们不沾边;“三观”正确,表现积极,但个人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有时缺乏脚踏实地的干劲;敏感偏激、个性张扬,容易意气用事;重专业学习轻文化理论学习。

(二)思维特点

形象直观思维较多,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多数情况下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思维停留在形式上的连接,对纷繁复杂的事务很难理出头绪;感性思维强,理性思维弱,这是艺术生情绪化的根源;自立自主意识强,集体观念、纪律观念意识弱,有时表现比较涣散,我行我素;创新思维能力强,思维呈现跳跃性,点式思维,给人的感觉是“不按常规出牌”。在创作作品时强调“与众不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构思方案。有时每个方案在风格上、表现力上有所不同,所谓“产品差异化”。

(三)行为特点

喜动不喜静,如果让学生对理论课和排练节目中二选一,99%的学生和99%的可能会毫不犹豫选择排练,把安静听课当成煎熬。所以,有更多的学生喜欢实践课,不喜欢理论课。高强度的排练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还能在排练中动脑筋、想办法、出点子,表现出热情和兴奋,这可能就是孔子说的“乐之不如好之”吧;善动不善静,艺术生都有很强的行动能力,做事像模像样,有板有眼。其执行力与理论考核分数不能说成反比,但一定不是正相关。比如组织一台晚会,任务下达,同学们说干就干,不会犹豫拖拉,很快就会有组织有分工,短时间也会有结果。在行动中不怕出错,即使错了,也不气馁。善于总结经验,激发集体智慧。

(四)情感特点

情感丰富,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常人不易发现的东西。艺术生都有一颗容易受伤的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与丑,才能创作出不拘一格的作品。如果把专业修养塑造出来的艺术性格带入生活,表现为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当情感激越时,可以不顾一切;当遭受挫折时,又易迭入低谷,痛不欲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有的艺人抑郁。

认知规律和艺术生的特质,决定了高校在艺术生培养“全人”过程中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大连艺术学院正是利用这点,在培养艺术应用型人才上强调艺术实践教学,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提出并倡导自己的教学理念。

二、艺术实践教学是固化艺术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掌握方法、方向正确更重要,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艺术生核心素养固化养成之所以强调艺术实践教学,首先是由艺术生的特质决定的,前已分析,不再赘述。

其次是由艺术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艺术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服务形式主要是“做”。不论是语言艺术,还是行为艺术,都要由具体的行动来完成。我们常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熟能生巧”说的就是实践,包括不断地重复、模仿,达到熟练、自如,最后做到改进、创新,这时我们说已入化境,形容艺术修为出神入化,如影随形。可以说除了天才,艺术修养是功夫磨出来的,练武从艺向来强调“童子功”。

再次是由人的生理决定的。肌肉是有记忆的,不断的重复,使肌肉形成记忆,我们称之为“习惯成自然”。技艺的所有行业,要达到精湛,必须不断进行重复性练习。艺术如此、武术如此、士兵操枪亦如此。国庆阅兵每个士兵按一个标准反复训练,最后才能整齐划一,令人叹为观止。卖油翁说:“无他,熟尔。”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说明,文章一直在说艺术生的技艺训练与养成,技艺培养与养成能代表“全人”塑造吗?不能。可试想一下,艺术生的艺术素养差强人意,还有资格谈“全人”吗?

艺术实践教学在艺术生核心素质培养和固化中举足轻重,其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艺术实践课堂教学为艺术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固化铸胎塑型

课堂教学一直是传播知识主渠道,培育科学精神、培养社会人才的主阵地。如何高效挖掘主阵地的“产能”,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采用剧目、曲目、项目教学成为高校艺术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形式。所谓剧目、曲目、项目教学就是对学生在校四年进行总体设计,每学年每学期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用任务来牵引,这些任务也许是一个个角色扮演、一幅幅美术画作、一套套服饰设计、一祯祯视频编辑、一场场剧目演出,教师精心设计每个任务,用任务牵引、目标诱导、问题追问增强课堂吸引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完成每项任务中成长,在揣摩角色、每笔油彩、每场走秀、每个音符中提高,量的积累汇聚成浩荡江河,最终破茧成蝶,实现超越。以大连艺术学院为例,先后完成“和平三步曲”“青春三步曲”等大型剧目演出(姑称“大戏”或“大剧”),每台大剧演员最多时达2000多人,这些剧目从故事构思到角本撰写,从舞美设计到场景制作,从服装设计到制作,乐曲创作到音符配器、舞蹈动作设计到展示,所有的一切全部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一台大剧把全院各专业融为一体,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在干中学,从实践中锻炼成长。当大剧走进人民大会堂、走向中央电视台的时候,参与制作演出的学生除了自豪感,也升华了自信心和对艺术追求的进取心。除了学院的大剧,还有毕业汇演、四季情韵等传统剧目,经及结合节日庆典的演出。目前,又一台大剧《梦想青春》在酝酿中。剧目、曲目、项目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燃烧释放着青春激情。

(二)调查研究为艺术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固化拔高定调

调查研究过去叫采风,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传统方法。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号召全党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对本本主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无不闪烁着调查研究的光辉。习近平总书记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重走西柏坡,看望老区人民。几年来,先后走访老区红区贫困地区80多次,攻坚脱贫的号角正是基于调查研究基础上发出的。调查研究不仅是党的光荣传统,也使我们党在实事求是中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走向伟大,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实现百年中国梦。遗憾的是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把它弄丢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面临脱离群众的危险。为了把思政大剧《追梦青春》排练好,部分参与创作演出的教师学生,追随“两弹一星”元勋足迹,走访马兰,寻找死亡瀚海的孤寂,体验茫茫隔壁的荒凉,大漠沙尘的威猛残暴。党委书记亲自带队进驻塞罕坝,体验第一代塞罕坝人的生活。在塞罕坝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晾晒灵魂,用塞罕坝纯净的风、不染尘的雪荡涤心灵。参与考察的师生表示,他们感受到了震撼、重新定义了希望,重新审视了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这就不难理解思政大剧《追梦青春》凭什么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为什么演出场场爆满。师生就是在完成剧目、曲目、项目中掌握技艺,完善自我,实现超越。

(三)科研驱动为艺术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固化蕴蓄原力

本来做科研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教师的份内之事。本科生仍以学为主,真正有能力做科研的学生凤毛麟角。这里的科研驱动是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让学生与老师在合作中收获知识,激发灵感。在能力层面:一是熟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流程,为今后开展科研打基础;二是在研究中学会调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国家级“非遗”课题研究就吸纳了很多优秀学生参与,并参与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对组织开题,明确任务;制订调研方案,勾画调研路线;明晰调研问题,确立调研方法;收集材料种类,检索编辑文献等等有了了解。通过这种形式,项目负责人把积累多年的研究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了学生。

在思想和精神层面,对学生的淬炼是课堂教学无法得到的。首先老师在课题调研中展现的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挑灯夜战,攻克难关的拼搏精神,这种身体立行、润物无声的身教,对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影响深远。其次课题内容绽放的文化魅力对学生影响巨大。为“非遗”不遗,课题负责人邀请众多“非遗”传承人讲课、现场展示技艺。每个“非遗”项目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或美丽的传说,蕴涵着深厚的中华文明与文化。每位传承人不仅有一手绝活,他(她)们自己就是一本书,一部字典,活化石。他(她)们身上充分表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勤劳质朴,智慧进取,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性格,正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魂。再次学生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设计实践,学生从“非遗”项目中提取出中国符号、中国元素融入自己的设计,虽然有时显得还稚嫩,但不能否认,这个过程就是文化传承。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胆对接,则凸显了文化自信与大胆创新。

(四)竞赛激励在艺术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固化中淬火加钢

比赛营造出的剑拔弩张气氛,伴随着具有冲击力的比赛场景,往往可以激发出参赛选手的最大潜能,调度全部能量集中爆发,演绎出生命的华彩乐章。有时一场比赛的胜利,带来的不仅是喜悦,更可能升腾起一个人的自信,完成从自卑到自信的华丽转身,进而改变生命轨迹。这里说的竞赛激励就是指为学生提供、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加速艺术生核心素养培育,尽快走向“全人”。管同学父母双残,贷款入学,充满自卑。学院举办生涯规划大赛,通过辅导员鼓励,鼓起勇气参赛,在老师的指导下,终获亚军。站在领奖台上那一刻,脸上绽放出自信的微笑,此后参加学院歌唱大赛获奖,现在已是红遍全国的青年歌手。在一次获奖感言时他说:新生活是从生涯大赛开始的。可见,谁都说不好哪一次赛事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猜你喜欢
大剧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2017优酷秋集上海举办汤唯易烊千玺携新作亮相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乐视2017年推介会北京场启幕 岑俊义公布新作《单身战争》《奶爸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