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针灸在拉丁美洲的发展与挑战

2020-11-22 01:59张晓雯南京中医药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拉美针灸墨西哥

■张晓雯 陈 钰/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前言

针灸推拿在拉丁美洲许多地区传播甚久,19世纪早期中医药就传入古巴。19世纪末,古巴籍中国医生陈博扁(ChenBom-Biam)将针灸推拿引进古巴。上世纪60年代,针灸推拿传入墨西哥,墨西哥国家医学科学院、墨西哥总医院以及国家医学中心等机构先后设立了中医针灸科,该国卫生部还专门设立了传统医学管理部门。再看南美大国巴西,虽说中医针灸在巴西获得合法化较晚,但由于人民的拥护及政府的支持,中医针灸疗法在巴西快速发展。近年来,除了民间学术交流外,中巴两国政府间也进行了一些交流活动。

总体来看,中医针灸在拉美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在广度和深度上仍处于不平衡、不均衡的状态。这主要由于针灸在拉美的西化及自身文化的淡化;西方国家对针灸在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政府对中医针灸的接受和推广程度,以及针灸教学、术语标准化、语际障碍等问题造成一些拉美国家在深入认识了解中医针灸上进程缓慢。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我国中医针灸进一步走向海外,深化针灸在南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我国积极推动中医针灸“走出去”,派出专家名医赴拉美指导技术,开展文化交流,在当地社区进行义诊等推广工作;在国内,各大高校的同海外院校积极开展合作,为拉丁美洲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极大地推动了中医针灸在拉美的发展。与此同时,还是存在着一些例如从医人员不规范,当地人民接受程度不高等问题。

“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对于中医针灸在南美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充满着挑战,还需要不懈努力。

二、针灸在拉美发展的渊源与现状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与中美洲6国、加勒比地区16国、南美洲10国及若干未独立的地区。我国的中医针灸自150年前传入古巴,继而延续至今已遍及拉美的多数国家与地区。1992年,拉美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随着我国与拉美交流的增多、拉美内部的互动以及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针灸在这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同时,也仍存在着譬如:针灸高等教育不完善;临床应用的疾病谱较为局限;语言文化的屏障;对外交流的深化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为针灸的普及和深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以针灸在墨西哥的发展和现状为例。中医针灸自上世纪60年代传入墨西哥以来,广受民众欢迎并逐步得到政府认可。墨西哥人相信中医,特别是针灸、推拿、按摩和气功。许多如半身不遂、腰脊劳损、骨伤科病症以及一些内科疾病,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时,中医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治愈患者。截至2010年,墨西哥全国约有针灸医生5000多人,逐年递增的从业人员让中医成为墨西哥民众的一个医疗选择。

墨西哥针灸协会联合会现有注册会员880人,他们定期召开学术会议、交流经验、举办讲座,联合会下设25个分会,遍布墨西哥全国各地。联合会副主席弗朗西斯科·洛萨诺医生(Francisco Lozano)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联合会医师罗伯特·巩萨雷斯(Roberto Gonzlez)精通针灸疗法,除在本国从医外,他还将《黄帝内经》翻译为西班牙语并在本国出版发行。在以上组织和个人的大力推行下,中医针灸在墨西哥得到了传播和发展,墨西哥卫生部于2005年5月承认针灸在墨西哥具有合法的地位。

2004年1月19日,经过中墨双方不懈的努力,拉美首家中医药学院的奠基仪式在墨西哥城举行,这是拉美地区首家专门培养中医针灸人才的高等学府,主要培养精通针灸的中医药师。学院学制两年,共设有针灸、中医药基础理论等36门课程,皆按照中国国际考试中心中医药管理局的规定设置,学生毕业后将得到墨西哥教育部及卫生部颁发的学历证书和从业执照。

这些成就与中医针灸在巴西的教育情况和水平密切相关。目前,巴西的针灸教育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参加公共课学习;二是参加研究生课程,两种途径都能够获得巴西教育部颁发的官方证书。

随着针灸基础与临床教学的推广,巴西人民在医疗活动中逐渐接受了针灸疗法。与此同时,国会劳动管理和公共事务委员会收到了有关针灸管理问题的各类建议,根据建议,将巴西针灸师分为三种级别:针灸专家、针灸技师和针灸师。各类人员要建立自己的训练要求、考核标准和业务水准,大学开设针灸课程以及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这对迅速提高巴西针灸师的医疗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为逐步提高巴西针灸的学术水平,该国针灸界在当地医疗卫生局的支持下,成立了“巴西中西医学研究协会”“圣保罗针灸协会”等学术组织,开展针灸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会员参加南美地区的针灸学术会议,并创办了《针灸》月刊杂志。

近年来,除民间学术交流外,中巴两国政府间也进行了一些交流活动,这些交流活动对巴西中医针灸事业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此外,2019年12月3日,中巴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义诊在中国—巴西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举行,当天有一百多位华人华侨及巴西友人前来问诊治疗,受到患者们的欢迎。

巴西的中医针灸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呈现繁荣之势,但也存在着针灸教育力度、教学条件上的不足。对此,巴西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措施,促进中医针灸的健康发展。相信随着针灸在国内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迅速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巴西中医针灸的全面发展。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针灸在拉美发展的新契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重大倡议。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以及《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重大决策的号召中,我们要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尤其要针对“一带一路”尾端的拉美国家,大力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医针灸文化的交流与输出。

拉美地区人口约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 8.2%。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针灸宣传在拉美各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市场增长迅速,这为针灸在拉美的传播打下了良好基础,但由于拉美自身的生产力,经济和科技较为落后,我们需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将中医针灸传向拉美市场。

(一)拉美市场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的现状

由于中拉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深入合作与交流,双边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交流。预计在2020年,拉美国家从中国的进口额将超过欧盟,甚至超过美国。中拉合作为中医针灸进一步进入拉美市场,深化针灸的价值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拉美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价格相对较低的中医针灸较大地满足了拉美居民在医疗方面的消费需求。中医针灸在慢性疾病治疗与恢复上的效果,以及平实的价格受到拉美人民的欢迎,针灸消费和进口也出现了较大的增长。“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宣传中医针灸,扩充拉美中医针灸人才的专业知识,让拉美人民相信针灸,继而发展针灸,扩大中医针灸的拉美市场。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针灸的瓶颈与攻关

在与拉美两国深入交流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拉美人相信中医针灸,但目前拉美各国的针灸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墨西哥为例,中医针灸教育并未纳入当地的医学院教育体系,针灸教学条件相对落后,针灸人才非常紧缺,造成针灸在墨西哥医疗体系中发挥的影响较低。因此我们建议拉美医学院校设立中医针灸课程,邀请中国优秀的针灸医师赴拉授课并进行专业指导,为针灸在拉美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

由于中拉文化背景差异较大,针灸在拉美多数国家处于非正统地位,缺乏适合的发展环境,现有外向型合作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首先要解决的是对针灸的误解、不信任等问题,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拉美针灸行医不够规范,诊所无证进行针灸治疗,导致拉美群众对针灸的不信任;二是拉美的针灸宣传力度不够,需要合理运用新媒体进行大量宣传;三是拉美的针灸技术水平较低,应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邀请中国专家赴拉美传授知识与技术。

今天中医针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的交流与传播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接受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任重而道远。中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文化碰撞和挑战,但推进中医针灸的规范化、标准化与系统化刻不容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来华学习或出国从事针灸的人员日益增多,针灸正以其显著的疗效、无毒作用等特色和优势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针灸的需求日益增长。据统计,针灸目前已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在中国留学的外籍学生中,自然科学类专业学生选择学习针灸的人数最多,这为针灸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市场。反观针灸在国际上的发展,面临着诸如:教条、创新不足、针灸现代化研究的西化倾向;中医临床阵地有限,中医医院普遍存在起步晚、起点低、底子薄、特色不突出、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的现状;加之人才缺乏、学术水平较低、整体实力不强、医疗质量不高,导致针灸在国外医疗市场的占有率较低。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提升我国国家软实力,促进发展中医针灸。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大奖学金及合作办学力度,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海外孔子学院建设,推进针灸文化的国际传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多语种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技术,扩宽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充分发挥优秀校友资源,加速中医药文化传播进程;丰富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内容,增强中医药文化的渗透度;注重中医药典籍的外文翻译,保证文化传播的纯粹性;坚持以教育和医疗成果为载体,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地位。立法是中医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医药理论、剂型、临床改革是中医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标准化是中医国际化发展的抓手,求同存异才可统一标准;掌握国际游戏规则,减少自主知识产权原创财富被切分; 海外医师的崛起与优势整合是中医国际化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医针灸的发源地以及正在崛起的大国,应担负起历史的责任。

四、结语

中医针灸的传播在国际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在拉美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拉美居民对针灸认识不深刻,要使他们接受中医针灸理论也非易事,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也需要用简明易了解的西语翻译来沟通两种文化,从而正确传播中医针灸并将其普及。在现代中西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断消融文化碰撞和误解,使其更好地造福人民;也要培养更多的海外人才,将这一部分新鲜血液注入到拉美医学发展体系中,更好地发扬中医针灸。

猜你喜欢
拉美针灸墨西哥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
墨西哥卡车司机的一天
存储器——安格尔(墨西哥)▲
“粉丝”太多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