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研究

2020-11-22 01:59栗小茗河北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西柏坡共产主义共产党人

■栗小茗 黄 晶/河北师范大学

一、在革命工作中树立理想信念

由于党所处在抗日战争时期,面临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任务,所以从1937年到1947年,我党的党员的人数不断增加,由几万名的党员发展到了270万名党员,同时也导致党内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到了西柏坡时期党组织内成分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党的革命建设,这一问题表现在土地改革中尤为明显。所以在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工作中,党的纯洁性建设变得十分重要。刘少奇曾强调共产主义者需要捍卫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他指出:“人的言论行动,都是有人的思想意识来做指导的,而人的思想意识又常常和他的世界观分不开的,我们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只能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也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方法论”[1]。这句话点明了人的思想与人的意识形态存在一定的关系,受意识形态所引导。同时常常跟人的世界观有关、跟人的理想信念有关。党员是共产主义者,党员的世界观只可以是共产主义,党员的思想必须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所以刘少奇号召:“我们共产党员,应该有最伟大的气魄和革命的决心,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愉快而严肃的下定自己的决心,来担负实现共产主义这种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任务”[2]。为了解决这一重要问题,我们党在革命工作中和思想建设中都不断加强理想信念建设。

1948年,针对土地改革中党内存在的问题,各解放区结合土地改革进行了整党、整军运动。在整党、整军运动中,理想信念建设也在贯穿始终。“三整”中的“整顿思想”任务中进行了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心甘情愿服务于群众的思想,以坚定无产阶级理想信念,强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信念。除此之外整军的主要内容还以“诉苦”为中心开展。诉苦的主旨在于诉旧社会、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诉苦”的内容和步骤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动员,采取引苦、忆苦、比苦、访苦的方式,使部队全员主动诉苦,迅速开展诉苦运动;二是示范,通过诉苦的典型案例,发挥示范作用,从而从内心深处提高诉苦积极性和自觉性;三是全面开展,从地方部队到野战部队,从前方到后方,召开各种形式的诉苦会,官兵共诉,军民共诉,广泛开展诉苦运动;四是寻源,深挖苦处的来源,从思想上认识到个人的苦处来源于阶级上所带来的,只有解放自身,才能脱离苦境,深刻的解放了军队思想,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无产阶级信仰。

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共产主义的理想,要保证其无产阶级性格就很难,革命也将难以成功。我们党不断在指导文件中展示出决心,倡导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忠诚的为共产主义前所未有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做出努力。不断强调虽然我们认识到在实现共产主义方面遇到的困难,但我们也认识到革命能够克服这些困难,不断维护共产主义伟大信仰,巩固树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幸福理想。

二、在理论学习中巩固理想信念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首要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信任群众……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3]。马克思主义能成为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就在于它蕴含着无可比拟的真理,它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民推动历史的前进,指引了人民去行动,去认识世界以改造世界以及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先进方向。为了稳固党内的理想信念,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我们党采取了系统又全面理论学习模式,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学习,巩固无产阶级理想信念的理论信仰防线。

党中央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阵地,相继的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校、华北大学等学校,华北大学工学院、华北军政大学、中央外事学校等院校,以开展正规又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除此之外,为了适应当时革命工作的需要,党中央于1948年7月24日决定建设马列学院,并发布了《关于开办马列学院的决定》,让党校发挥更加专业和重要的作用并系统性、针对性的对马列学院做出明确建设,并任刘少奇出任学院的校长,陈伯达人学院的副校长,以主持和处理学院的工作;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的决议》的重要指示,《决议》提出我党需要以工作性质区分党员干部共约五万三千人以帮助完成夺取政权的任务,其中,党中央尤为重视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决议》提出要抽调干部去中央局、区委两级刚开办的或者扩大规模的党校中去学习,地县两级也要普及短期培训班,使村、区级别的干部在其中学习得到提高,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到基层[4]。之后,12月14日刘少奇在马列学院作了讲话,深刻阐述了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理论联系实际视野放到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面,丰富了其内涵,这使得共产党人不仅对当前的革命形势有更正确的分析,也巩固了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党中央不仅在党内、军内开展理论教育,新华社也采取记者团的形式,以集中的方式进行理论学习培训,从而更好的宣传国内和平民主的主张,更好的坚定必胜的信心。

除了建设学习阵地外,党中央在学习内容上也在不断进行更新,不断巩固着无产阶级理想信念。在学习内容中,除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经典著作的学习,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理论形成的的新民主主义路线、土地改革路线等党党的基本和最新的政策的学习。毛泽东指出:“如果忘记了总路线总政策,我们在实际的改革和革命的工作中“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左右摇摆”[5]。学习党的路线和政策,不仅对坚定党内的工作立场,工作方向有直接的积极作用,而且党的路线政策中所包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对未来必胜信心,对于坚定无产阶级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三、在人民群众中践行理想信念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的出发点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对人民群众的忠诚信仰,使党把人民群众立场作为根本立场,理想信念的落脚点也是人民群众。所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工作中不仅树立和巩固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还积极明确引导党员在工作中践行理想信念,即时刻践行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解决好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是解决中国人民利益的问题,更是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整党运动,其中主要是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大大的加强了党内的无产阶级思想,加强了群众立场的意识,更好的践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除此之外,在整党运动中,还采取了开门整党的方法,就是党在开支部会议使党外群众参与其中,与群众一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方式,使党和人民群众密切的联系起来,使党为群众所监督,为群众批评或拥护,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形象,获得了群众的信任,也使得党员油然而生出自身荣誉感,从而更好的践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念更加践行着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可以教育的党员,都应加以教育而不是抛弃他们,使得一些出了问题的同志,在思想根源上去解决问题,改正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法和方针成为了我们党进行党性修养的武器,也成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法,同样也为后来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践行提供了良好示范。

在军队工作中,尤为注重军民的亲密关系,1947年4月1日,西北野战军向下属军队发出的“关于亲密军民关系整顿纪律的指示”,以积极整顿军队,树立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的共产主义信念。1947年10月10日,党向全军正式重新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训令》,训令对于军队和群众的关系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军队与群众友善相处,明确提出态度要求。重新颁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于团结人民群众,树立军队群众立场思想有重要的规范作用。同时也也为群众拥政爱军打下良好基础,后来也衍生出了一幕幕军民互助的感动情景。西柏坡时期在与人民群众相处中、在为解放战争不懈战斗中、在为新中国建设不断奋斗中、在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中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化作具体行动,我党在不断地更好完成中国革命工作,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不断践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四、结语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建设从树立到巩固到践行贯穿于西柏坡时期工作始终,成为推动革命工作顺利进行的内在动力,其采取的理想信念建设的方式如整顿组织思想行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习、密切党群关系等都成为了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的代表性具体实例示范。在当前我们所处的背景下,回顾和学习西柏坡时期革命工作的理想信念建设的经验,对于解决好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工作中出现的理想信念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作用。不管我党身处任何时期,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而理想信念建设是我党建设的永恒课题,做好这一理想信念建设也是我们党在面临困难时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披荆斩棘向前迈进的精神之钙。

猜你喜欢
西柏坡共产主义共产党人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西柏坡纪念馆馆藏书法精品展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初心如磐
西柏坡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高高举起共产主义旗帜
——理直气壮地回击抹黑、诋毁、妖魔化共产主义的言行
参观西柏坡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