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谈浅谈敬畏生命

2020-11-22 01:59尹晓楠哈尔滨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敬畏理论生命

■尹晓楠/哈尔滨师范大学

在静谧的人生思索中,生命是生命是永恒的主题。所以哲学思想最终都应当回到对生命的思考上来,作为生命的本质而进行的思考,真正的哲学当是生命的哲学,不建立在生命本体上的哲学思想,都是不道德的哲学。1915年,法国著名的思想学家阿尔贝特·施韦泽因其理论“敬畏生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压力剧增,人们对于生命没有很好的认识,从我们熟悉的药家鑫事件到令人寒心的小悦悦事件,再到复旦大学林森浩对生母的投毒案件,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

一、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进行敬畏生命教育

新世纪以来经济迅猛发展,但关于学生自杀的新闻也不断见诸报端:学业压力、同学矛盾、求职失败、恋情挫折、家庭破裂等等,许多天之骄子任意地放弃自己如花的生命,且社会中随意剥夺别人生命的暴行也不断涌现。这些事件都足以让我们痛心,不禁引起我们的思索,在当代教育中,是否对生命的教育略有不足?思想教育中虽然涉及对生命的教育,但是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就业压力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传授知识上,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无趣,越来越缺少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对生命教育的共鸣越来越少。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从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这几个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高校大学生树立敬畏生命的生命观。敬畏生命其核心是珍惜生命,重视生命质量,从而凸显生命的价值。当代大学生只有深刻领悟到敬畏生命的精神内涵,才能珍惜生命,才有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敬畏生命,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刻不容缓需进行的新课题。

二、敬畏生命理论的理论溯源

敬畏生命是尊重伟大生命,将生命平等对待。在面对生命时所产生的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情绪。敬畏生命,就是尊重生命出现的合理性,尊重每一个生命,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和谐共处。

(一)敬畏生命的西方理论

施韦泽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他把敬畏生命作为其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其中“生命”一词与通常“生物”含义相同,包括人、动物和植物在内的一切生命现象;“敬畏”一词在德语中具有“崇敬”“畏惧”双重意义,表达对生命的虔敬态度。在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敬畏生命所要讲述的不仅是敬畏人的生命,同样要敬畏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敬畏一切生命、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等,敬畏生命在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

(二)敬畏生命的中国古代哲学理论

中国古代不同派别的哲学思想家也对“生命”有自己独特见解。道家提出了“物无贵贱,万物平等”的理论,认为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贵贱之分。“众生平等”思想和“不杀生”的戒律,强调生命的价值和对自然事物生命的尊敬,最终万物和谐。万物都有生存下去的权利,都对生命有着本能的尊重珍惜,并力图保全和发展生命,任何生命都含有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敬畏生命。

三、怎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敬畏生命

(一)了解什么是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尊重自己,其次是尊重他人,最后是尊重一切生命体的生命。这是一个递进的关系,一个人尊重其他生命的前提是,他一定会尊重同类的生命。首先,尊重自己。敬畏生命,首先应珍惜、热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不随意践踏生命,要对生命不尊重的行为说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不仅要实现生命的长度,更要实现生命的厚度,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尽量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实现生命的价值,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其次,尊重他人。朱熹曾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人只有心怀敬畏,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才不会为所欲为。而敬畏生命,感恩生活,也会让人由衷地生出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要心怀敬畏,尊重每一个人,不因自己的一己之利随意伤害别人,乐于助人,勇于帮助别人,用伟大的爱做小小的事。最后,尊重一切生命体的生命。施韦泽强调“把爱的原则扩展到一切动物”。解了什么是敬畏生命,才能更好地对高校进行敬畏生命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尊重生命社会愿景

首先有关部门应提高大众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将具体措施落实到实处,指导各个高校设立敬畏生命的课程,包括一些生命危急时刻的急救课程,配备完整的救助救护设备,有专门的仪器使用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急救常识。其次,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学生每天会接触到网络、电视、报纸,它们对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大众文化培养大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当大学生看到因梦想而奋斗,看到因磨难而努力生活的人,会让他们激起斗志,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最后,要净化网络环境。对于网上自杀、恶意伤害生命的新闻,给予正确的舆论导向。大量弘扬网络上的好人好事如感动中国等等,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感激与热爱。

(三)巩固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从小培养对生命的尊重,不仅要靠学校和社会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靠家庭教育,父母在这一环节上起到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家长所关注的不应仅仅是个人的成绩,应该还有孩子的心理问题,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中去。还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打破家长与孩子的界限,多多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心里的问题,运用敬畏生命的理论,让他们找到生活的乐趣。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孩子便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才会认真对待生命,敬畏生命。最后,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也是必要的。如建立微信QQ群家长群等联系方式,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及异常表现情况,与学校密切配合。

(四)改善大学生敬畏生命培育的校园环境

首先,开设敬畏生命的课程。将生命教育作为必要的一门核心课程,纳入到思政课理论当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教育理论,引进专业的人才,配备相关的设备。其次,开展敬畏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理论只有转化为实践才是真正的理论,将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如:组织野外逃生活动,提升他们生存技能,体验经历苦难之后胜利的喜悦。也可以参观孤儿院,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有父母有亲人的幸福。最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氛围。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历史底蕴,形成深厚而独特的校园精神文化,并且一脉相承的传承下去,使其形成一种强大的育人力量,使积极、健康的生命思想深入每个学生的骨血之中。同时学校的精神文化也注意与时俱进,适应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

猜你喜欢
敬畏理论生命
坚持理论创新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敬畏“签字权”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