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巡视,接受监督,全面推进高校从严治党

2020-11-22 01:59沈阳理工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党组织基层社区

■李 乐/沈阳理工大学

一、前言

环高校社区,狭义是指依托高校校园在城市位置分布和学生聚集带来的消费效应基础上与周边村落、社区紧密结合而形成的单一功能组合社区;广义是指在社区的经济、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等功能的基础上,依托大学的人力资源集聚和知识创造力而形成的兼具高新技术产业孵化的新型社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的发展,高校与周边区域的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形成了以学校为核心,以周边社区为辐射区域的发展模式。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这就需要塑造一个积极向上、安全且健康的氛围,这就决定了环高校区域的优劣对高校发展以及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而当以学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环高校区域进一步发展社区时,相关的社区治理问题便浮现出来,如人员混杂,交通混乱,安全性低;娱乐场所过多,不良文化泛滥;环境卫生恶劣,存在严重的公共卫生隐患等。而社区作为社会的基层单位,容纳了社会各阶层人士,是表达社情民意、群众需求和社会矛盾的集中地区。

二、高校党建社区治理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发展

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是党的建设的本质要求,是社区发展的根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为之不断奋斗,同时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可以救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拥有庞大的组织体系,截止2017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已拥有8956.4万名,基层党组织457.2万个。

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始终紧密联系群众,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自建党97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从“支部建在连上”演变为“支部建在基层”,中国共产党通过各基层党组织将党的方针政策、政府规划与社区发展直接有效的对接,能够更好地引导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社区治理理论的丰富与完善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不配套于高速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问题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国家亟需增强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以及人民思想状况的建设。“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社会治理问题要解决,必须要以城乡社区的治理为基础,以基层社区治理带动国家社会治理问题的解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所强调的“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基层社区发展好了,政府存量改革和社会增量改革才能同步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才有了根本保障。”

三、环高校社区治理现状

环高校社区内的社会结构矛盾愈加明显。一是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二是外来人口与当地人口之间不平衡。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环高校社区内的外来人口已经多于本地人口,并且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对社区治理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次,环高校社区因毗邻高校,食住等微小企业众多,但由于大多属于服务业,门槛低,企业经营人员综合素质有限、资金限制等因素造成社区内存在随意摆放摊位、与社区市政管理人员玩“捉迷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区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单一的产业结构,从以往的依赖农业土地,到现在单纯的以服务业为主,也限制了环高校社区的发展。

再次,随着城市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必然要对环高校社区进行改造,一方面拆除违建工作本身就会引起一部分社区“原住民”的反对,导致拆除违建工作长期存在居民不配合等问题;另一方面部分环高校社区是农村拆迁安置而成的小区,大量农民在拆迁后无法继续依靠土地谋生,但由于村民等群体存在年龄偏大、接触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知识水平较低等特征,导致他们不能很好的从事其它行业,进而催生了一批无业人员,这给社会治安、社区治理带来了挑战。

总之,环高校社区无论是从居民文化水平、文化底蕴、文体活动设施以及文化活动层次都比较薄弱,社区居民“农民”思维、“农民”行为方式一时间难以改变。

四、环高校社区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作用

凭借着相对稳定社区居民、村民和数量庞大的在校师生等群体和较稳定的经营收入等因素,村庄、社区等与高校相邻的特定区域成为校园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方面,环高校区域与高校不断紧密结合,共同发展。依托校园在校师生群体的稳定性特征发展起来的环高校区域,有的通过拆村建立居民社区,进而与原有社区相互融合,从小型社区逐渐转变为中大型社区。另一方面,环高校区域在转变为环高校社区后,缺乏有效管理伴生了众多的社区治理问题,如社区商家和摊贩无序经营、经营项目的单一性和季节性、交通拥挤、脏乱差的环保条件、混乱的社会治安等。研究环高校社区的治理问题,利用溢出效应带动高校、社区,甚至地区的经济发展,既能为高校发展提供外在的环境保障,又能推动高校各功能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一,基层党组织引领环高校社区治理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社区治理有很多种途径和渠道,为什么要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引领社区治理的惟一主体?一方面是因为基层党建在引领社区治理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基层党组织通过加强党的建设进而引领社区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榜样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就基层党组织工作本身来说,“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党的执政基础实质上就是全体人民群众,这决定了基层党组织从一开始就始终高度重视与社会人民休戚相关的社区治理并在其中发挥引领作用。就社区治理来说,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治理直接关系社会稳定、群众利益,社区治理地位和意义愈是重要,探究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地位和意义愈是重要。

第二,加强党组织对环高校社区的引领作用,是加快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十九大报告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在阐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并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十九大报告同时还强调道:“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和推动,离不开社会治理。社区作为现代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一方面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另一方面社区的集中性也导致社区成为社会矛盾最凸显的地方,正是因为这两种特性也决定了社区时化解社会矛盾最有效的场所。在居民文化水平、自主意识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居民群体自身能够更好的解决邻里纠纷、社区矛盾,也就是说社区是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最佳区域。

第三,环高校社区作为我国社区治理的主要载体之一,对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转型发展的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下的资源配置方式不断丰富创地新,而相对自由的资源配置方式尤为突出,表现在“居住群”“社会集群”上就是社区以及社区内部社会中介组织和民间团体的产生、发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社区居民自主意识、参与意识的日益增强,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由“单位人”逐渐向“社区人”过渡。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社会结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加上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等,带来了某些问题给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

猜你喜欢
党组织基层社区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在线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