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听的“两会声音”

2020-11-23 09:40林萍姗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0期
关键词:工种职业病护理

文/林萍姗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结合当前形势,道出了大众的“心声”。在此,记者整理了部分备受关注的“两会声音”,它们在未来或对我国居民的工作、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公交集团第三客运有限公司8路驾驶员王艳:将因职业因素导致的颈椎病纳入职业病范畴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病的范围和种类必然会发生改变。一些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工作将来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而不再属于职业病范畴,一些现在的常见病可能会发展成为职业病。建议明确区分职业因素导致的颈椎病和非职业因素导致的颈椎病,明确界定导致颈椎病的职业范围和职业环境,将因职业因素导致的颈椎病纳入职业病范畴。职业病认定与工伤保险密切相关,如果被鉴定为职业病,劳动者就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生产部热控专责工程师方敏:建议重新公布新的特殊工种岗位名录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种类别和用工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一些工种或消失、或被机械化作业取代,而一些新兴的特殊工种尚未被纳入,特殊工种岗位名录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使特殊工种提前退休这项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科学的劳动评测标准,对原先颁布的特殊工种岗位名录进行清理和调整,重新公布新的特殊工种岗位名录,让更多职工切实受益。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蔡学恩:将反就业歧视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

遭遇就业歧视的劳动者个人力量弱小、诉讼专业知识缺乏,往往难以与用人单位形成平等对抗,且就业歧视诉讼耗费精力、取证困难。部分基层法院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形成劳动法律关系的证据不足为由,不予受理案件,或虽然符合受理条件,但由于司法的滞后性和招录工作的时效性,也使劳动者丧失录用机会。目前,劳动者在面临就业歧视时往往很难通过诉讼来维权。建议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将反就业歧视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明确将就业歧视作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加大依职权调查取证和监督力度,依法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合法权益。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李秀华:希望更多人选择护理专业

我国目前护理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建议列入国家急缺人才工程建设,重点扶持,以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对护理人才的巨大需求。随着老龄化的加速,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护士就业前景非常好,希望更多人选择护理专业。我国护士工作负荷大,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较低,造成护理队伍稳定性较低。建议合理调整护理收费标准,体现护士劳动价值,以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建立《护士法》,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保障护理队伍的稳定,通过立法授予护士独立执业的权利,使优秀护理资源向社区及基层辐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学坤:建立农民退休制度

建议建立农民退休制度,将推行农民退休制度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让65周岁以上的农民能够“洗脚上田,老有所养”,充分享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成果。要建立基本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公共财政要全过程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降低农民参保门槛,提高保障水平。坚持政府统一管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实行“一三制”弹性周休假制度

当下集中休假模式逐渐显现出公共服务压力较大、个人体验品质不佳、小长假频次较少等弊端,带来交通压力和安全隐患。在全年周休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单位将相邻周末双休日“二二制”调整为小周末公休一天、大周末公休三天,即周末休息一天和三天交替进行,形成“一三制”弹性周休假制度。弹性休假制度可以发掘消费潜力,撬动消费内需,为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快速恢复注入强心针,也有利于助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与此同时,也能均衡旅游人流分布,提升资源效益,缓解交通压力,保障平安出行。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潘向黎:春节假期延至15天

将春节假期延至15天,可解决长期存在的春运压力,让所有人安心从容地过个年,保护春节文化记忆的厚度和温度;可促进消费;可让空巢老人感情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可让留守儿童和父母有更多的团聚时间;也可强化家庭亲情观念,乃至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2020年初的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为这项提议增加了两个重要的理由。一是为了防疫的需要,延长春节假期。二是疫情给人带来生命和健康威胁的同时,难免也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和心理压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吴向东:通过调剂周末再增6个小长假

很多月份有“小长假”“黄金周”,但集体休假会带来交通拥堵、景区超载等问题。在目前全年11天法定假的基础上,在不增加全年法定年节假总天数的前提下,对没有法定假日的五六个月里,通过调剂周末双休日,每月凑成一个3天小长假。这样一来,全年月月都有小长假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这样的休假安排可以更好更快地鼓励消费、拉动内需。建议试点运行后,再分析评估实施效果,形成常态长效机制,让老百姓能够更加从容地安排旅游休闲,改善出行的体验,推动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延长男性陪产假至35天

现在高龄孕妇较多,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以后,由于生活工作的压力,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在逐年上升。针对这些特定情况,除了医护人员外,男性配偶的陪护是最贴心,也最能解决问题的。男性配偶陪产假标准不一且普遍较短,建议在《劳动法》中增加关于男性配偶陪产假的相关规定,明确男性在育儿方面的家庭责任和生育权利,并规定男性陪产假不得低于38天。同时,参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妻子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陪产假。

全国政协委员、少数民族代表(回族)、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乡村振兴不能等同于地产下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约占全国半数的农村人口共享改革成果,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切要之举。当前,影响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的制约因素依然很多,而归根结底还在人、财、物这三个关键因素,必须从根本上加以破解,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效。不要把乡村振兴等同于地产下乡,有些省市、自治区的地方打着“观光农业+房地产”的旗号,名为商业模式创新,实为“挂羊头卖狗肉”,当作争取政府优惠政策的幌子,不少“观光农业综合体”等农村建设项目最后沦为开发商变相拿地的房地产项目。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不要把乡村振兴等同于物质扶持。要打造一支过硬的村委领导班子,让他们的眼光、思路与政策和战略同步,结合群众的需求,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指挥群众快步向前。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主席李佳联合21名委员:重视贫困老年人脱贫政策设计问题

制约和影响老年贫困户脱贫成效的问题主要是劳动获取收入能力普遍偏弱、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转移性收入、贫困老年人普遍缺乏子女赡养。实现贫困老年人脱贫、做到老有所养,要在现有社会保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政策设计,以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举措应对贫困老年人脱贫难题。首先要设计阶梯式扶贫政策,其次要对赡养贫困老年人子女进行就业扶贫,要持续做好兜底保障,还要积极开展法律救济和美德宣教。

猜你喜欢
工种职业病护理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问题探析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父亲的职业病
新形势下如何实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我可爱的职业病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有哪些规定?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