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服务创新探讨

2020-11-23 19:23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周杭群
办公室业务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双高院校图书馆

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周杭群

2019年12月18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名单,56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141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双高”即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信息服务的辅助机构,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定位

“双高”计划的提出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从注重外延向注重内涵转变,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办学质量转变。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图书情报服务中心,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实现以下功能定位:一是深化服务内容,从信息推送向提供知识情报转型,为学校教改、科研、社会服务提供信息搜集与整理,专题调研与分析,专业课题定题,专利情报支持等服务。二是拓宽服务对象,为广大师生提供课题研究、授课指导、考试辅导等多层次服务。三是开展嵌入式服务,围绕客户需求动态整合数据资源,将专业服务渗透到读者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四是主动式服务,图书馆馆员要深入到各院系了解师生诉求,根据师生需要主动提供知识信息服务,改变以往坐等师生需求的被动局面。

二、“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服务的关键点

(一)组织架构进一步优化。合理的组织架构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高效率运行的保障。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主要有两种组织架构:一种是横向组织架构,该结构层级弱化,强调任务共担,适合团队科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另一种是纵向组织架构,强调任务专业化,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有必要打破常规组织架构的边界,建立专业群馆员服务制度,让馆员带着任务下到各专业院系中听取建议,提供常态化服务,同时围绕文献处理业务适当调整部门岗位设置,促进服务效益的提升。

(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涉及图书馆的管理、空间、资源、人员、技术、服务等方面,高职院校应对标“双高”建设目标要求,优化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和程序。一是要加大对人才、教学、科研的支撑力度,形成整体协调、局部突出、持续运行的服务体系。二是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按专业、按专业群进行信息管理和组织,优化资源结构。三是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依托数据库、云计算等建立数字化、个性化、智慧化图书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内容与服务创新。

(三)功能拓展进一步提质。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成为高职院校的信息共享中心、知识服务中心、指挥决策中心、资料存储中心等,其服务功能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应拓展以下功能:一是服务学校专业群建设。强调专业与产业的对接,紧盯区域产业转型、服务中小微企事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强调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跨界组合。在专业群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收集产业链、专业群建设信息的作用,为决策者提供充足的信息材料。二是服务专利创新、技术创新,打通高职院校与企业沟通的“最后一公里”,为校企合作铺路搭桥。三是打造读者体验空间,强化创意挖掘、创新服务、阅读体验,优化空间设计,改进服务广度和深度,着力建设传统文化、专业智造等文库,构建切实有效的资源环境支撑。加快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增强阅读体验,实现智慧智能阅读。

三、“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服务的创新策略

(一)构建特色资源。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其核心专业群、骨干专业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分析研究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构建特色馆藏资源。例如,机电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当了解机械工程、机电工程、材料工程、电气电子工程等领域的要求,建设专业类特色资源库,为广大师生提供资料支撑,服务学术交流。一是全面收集、永久保存、集中展示校内教学改革、学术研究成果,加强图书馆与教学、科研活动的联动,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知识“传播器”和学校精神文化“展示板”功能。二是搜集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料并进行整理、汇编。三是系统、完整地收藏科研院所、企业、信息单位的文献资源,构建行业特色数据库。特色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依托这些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建成后的数据库在本校、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特色性和权威性,是其他数据库所不能取代的。

(二)加强课程辅助。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立课程导航功能和专业动态指引,提供课程参考志愿服务,把教学信息、师资管理相关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专业化服务;加强课程资源储备,提供数据管理、文献管理、读者交互等服务,实现跨数据库、跨专业、跨课程的信息获取,方便教师实时授课、上传资料、解答问题;深入拓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大学生毕业水平及检索创新能力,提供全院毕业生毕业设计文献检索课程服务。

(三)助推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新书推荐活动,如组织开展以融入前沿动态、学术成果等内容的智力娱乐、专业知识比赛等专题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广大师生了解最前沿的技术动态、最尖端的科技成果。一是通过加强与教育界、图书馆界的合作交流,周期性邀请成功创业者、行业专家来图书馆开展创新创业讲座,使广大师生从成功者身上吸取经验。二是通过从读者需求出发,积极参与学院战略规划,与学院各个院系共同制定“双高”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为专业院系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与技术支持,确保学院协同创新的实施发展。

(四)落实骨干专业群服务。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国家职教对高职院校发展的新要求,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专业服务的作用。一是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团队建设,大力丰富骨干专业群建设所需的文献资料,结合重点专业群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创建骨干专业群文献特色资源。二是就年度文献购置计划与一线教师联系,积极参与到科研、教学与管理的工作中,及时调整年度文献采购计划,建立品质高、针对性强的文献服务体系。三是积极联合企业,实施校企合作办馆,主动为企业、地方政府提供数据支持。四是不断深入分析文献资源,进行知识挖掘和再造,提升图书馆服务层次,为骨干专业群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支持。

(五)优化文化传承。文化育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职能。一是创新入馆教育形式,通过经典图书导读、真人图书馆、微课等方式使新生对图书馆有初步了解。二是借助校史宣传开展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文化推广职能。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不但是文献资料的管理者,还是地方文化的宣传者与推动者,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展览、网络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地方文化宣传、校园文化宣传。三是通过对图书馆建筑设计、内部空间设计的优化来营造文化氛围,使来访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文化熏陶。

(六)建设信息平台。在信息化环境中,高职院校应积极实现信息化转型,依托信息化平台提升服务效能。一是推广数字阅读,使师生无须前来图书馆就能看到各个专业的辅导资料,利用图书馆数字化助手下载资料,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提升了数字资料的使用效率。二是借助校园无线网络把教师选择的辅导资料通过碎片化的方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专业重点知识。有利于把零碎的知识变成方便记忆的片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加强对信息平台的运用,建立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读者服务QQ群等。在公众号后台对院校专业进行细化分类,引导学生根据提示查找所需资料,当学生找不到资料时可以咨询在线客服获得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国“双高”建设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变被动为主动,变势能为动能,积极转变思维,改进策略,把握学校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深入研究专业和骨干专业群建设,助推专业服务向更深层、更专业的方向迈进,服务高职院校“双高”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养人才提供图书情报信息和智力保障。

猜你喜欢
双高院校图书馆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