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贵州企业外宣翻译

2020-11-23 07:33刘月阳
文教资料 2020年23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目的论一带一路

刘月阳

摘   要: 在“一帶一路”倡议下,贵州企业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企业外宣文本翻译愈加重要。本文从目的论视角下分析企业外宣翻译中应遵循的原则及采取的翻译策略,使信息更有效地传递,达到企业宣传和推介的目的。

关键词: 企业外宣   目的论   翻译策略

一、引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能与沿线的国家或地区形成一个有机共同体。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的对外贸易活动既可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又可以激发社会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许多国家除了要我们扩大从他们国家进口外,普遍希望我们去投资兴业,能从本质上实现经济再平衡。

贵州这几年发展日新月异,很多优秀的本土企业,比如贵州茅台集团、贵州瓮福集团、贵州夜郎蜂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老干妈有限公司、白灵制药集团、开磷控股、玉蝶控股集团等,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税政策及一站式物流运输条件下,面临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贵州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其在“走出去”中承担更多的文化推广责任,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创新产品开发,为企业积累生产资源,升级企业商业运作模式,将贵州企业名声打响,推向国际。

在企业“走出去”的公共外交中,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企业外宣翻译担负着至关重要的媒介作用。高质量的译文不仅能有效地输出自己企业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升品牌影响力及经济效益,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企业和文化,提升贵州在全国以至于国际上的影响力。

二.目的论的核心理念

1.目的论简介

功能翻译理论流派始于七十年代的德国,它的出现是以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之后经历了汉斯·费米尔的目的论,即整个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费米尔不仅把翻译看作一种转换活动,而且认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行为都有目的,这便是他将该理论称为目的论的原因。他认为翻译是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Vermeer,1987:25-33),翻译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换言之,翻译行为是由目的决定的,即目的决定手段(孙雪瑛,2014:98)。由于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及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源语作者,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及翻译原则。克里斯汀娜·诺德首次用英文系统地阐述了功能派的各种学术理论和术语,并针对功能主义存在的某些缺陷进行了补充完善,提出译者应以“功能加忠诚”原则作为指导。

2.目的论指导企业外宣翻译

(1)目的性原则

费米尔认为,翻译应在译入语的情景和文化背景下,按译入语受众所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贾文波,2004:380)。简言之,翻译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以文本目的为基础的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行为。在企业外宣翻译中,英文企业资料大多信息明确、言简意赅、逻辑清晰。中文企业外宣资料在内容特点上,强调企业文化及历史发展,重视企业规模、各类奖项和专家队伍展示;在语言篇章上,注重句型工整,辞藻华丽优美。由于中英文的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差异,中英文企业外宣资料在行文结构和遣词造句中有着较大差异。因此,为了达到翻译目的,译者需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除了常用的增译、减译法外,还可以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以译入语平行文本为参考,调整语篇结构,达到增加译文可读性的目的。目的论让译者从新视角诠释了翻译行为,译者根据翻译目的灵活选择翻译方法处理原文,对企业外宣翻译实践有现实和积极的指导作用。在翻译外宣资料时,翻译目的论确实优于其他理论(廖晟,2006:56)。

(2)以读者为中心原则

从费米尔对翻译的定义可知,决定翻译目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原文或其作者,而是译文及预期读者。在翻译时,应把译文读者放在首位,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语言背景和认知差异,熟悉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企业外宣翻译文本属于“呼唤型”文本,即通过向读者展现自身优势及提供企业产品信息达到树立形象、促进合作和推销产品的目的。因此,译者需要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的作用充分发挥。语言应该精炼生动,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达到传递有效信息,吸引读者注意且唤起读者购买欲望的目的。

三、目的论视角下贵州企业外宣资料英译策略的探讨

以下以贵州企业中英文简介为研究对象。根据黄忠廉变译理论,译者可以在段落和篇章之间选取所需信息,对文本进行“摘译、编译、缩译、改译”等(黄忠廉,2002:2)。在忠实文章目的的前提下,译者享有较强的自主性,尽可以跳出原文形式的窠臼、信息的迷宫,传达关键信息,实现主体人所需的交际功效(洪明,2006:104)。

1.贴近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化繁为简

为了突出公司的实力和形象,中文简介常常把公司获得的奖项类别及哪些政府机构颁发的奖项罗列出来,英文简介更加突出事实,罗列相关重要信息。为了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在翻译企业简介时,可以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对无用信息进行适当的删减,达到受众预期。

例1: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工业和信息化部,省交通厅,省商务厅,文化旅游厅,贵州省日报集团,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市工商局等十二个单位主持授予“特别贡献奖”“十佳诚信企业”“十大创新成长型企业”等殊荣。(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译文:Due to the great achievements it has made, The Guizhou tyre company has won many honorable titles and awards by the local governments.

国外企业更注重同行与顾客的评价,并且在表达过程中,西方企业习惯用平实语气呈现事实,简明扼要,直截了当。但目前一些企业外宣资料的汉英翻译,过于拘泥于“忠实”与“等值”,在译文中出现了中式英语的倾向,不利于企业对外交流。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充分尊重受众语的习惯和表达方式,将冗余的信息删除,以符合对企业简介的预期。该例句中,源语读者对这些相关政府机构并不熟悉,所以“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工业和信息化部,省交通厅,省商务厅,文化旅游厅,贵州省日报集团,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市工商”这部分内容删繁就简,有利于吸引海外潜在客户,使文本内容更令人信服。

例2:该公司是贵州省知识产权示范单位,拥有贵州省第二批知识产权优势的企业和贵州省首批创新龙头企业。其中“建(构)筑物拆除定向爆破关键控制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裂隙岩体混装炸药爆破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台阶爆破振害判据研究与精确毫秒延时降振技术”获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保利久联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企业在宣传自己实力时通常把所获得的奖项一一列出,其实国外并没有这么多评奖。其次他们对中国的评奖机制并不熟悉。翻译所有奖项并不能打动国外读者,很难理解其字面意义,也体会不到这些奖项的说服力,反而觉得信息累赘不清晰。国外受众更重视信息可读性和宣传文本的实用性,翻译时可用数据概括其奖情况和专利。此例中,为了避免译文内容堆砌罗列,可以用确凿的数据展现公司的实力,即“It owns 148 patents and 36 various kinds of award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若一定要体现出企业的获奖信息,则可在正文结束后另附一段,以Awards为小标题,列出一些重要的获奖信息。

正如前文所述,在国外企业介绍中,极少提及企业所获荣誉,大多数企业简介对所获的荣誉奖项只字不提,如果确实提到,那么只用简洁的语句稍微提及所获的重要荣誉。以美国苹果公司的公司简介为例。该公司800多个单词的英文简介中仅有1处简洁地提到公司荣誉,“In 2019, Apple ranked fourth in the World Top 500 Brands.”

2.实现翻译信息功能——阐释说明

公司简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傳播交际活动。由于中英文在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当源语信息中存在一些让受众难以理解的信息时,译者应充分考虑文化或政治因素,贴近受众的信息需求,对受众难以理解的中国特色词汇加以阐述,以此避免受众因为知识盲区而产生不必要的困惑和误解,实现翻译预期功能(杨姝,2016:134-136)。

例3:在“十二五”期间,贵州电网的售电量增长了22.3%。该公司花费了568亿元人民币(90.1亿美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并建立了覆盖所有地区的500千瓦伏特主电网。(贵州电网公司)

译文: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Guizhou Power Grids electricity sales volume has increased by 22.3 percent. The company spent 56.8 billion yuan ($9.01 billion) in fixed-asset investment and built a 500-kilovolt main grid, covering all districts.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特色词汇,若不做任何解释,则读者会产生困惑和不解,因此为了贴近受众的信息需求,可以对“十二五”增补释义,即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2011-2015)

3.贴近受众思维方式——语篇重构

黄友义认为,在外宣翻译中,除了遵循“信、达、雅”的标准外,译者还需遵循“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黄友义,2004:27)。企业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让国外读者或消费者最直接有效地了解该企业或企业产品,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读者的可接受性和译文的可读性。

例4:本产品是纯天然蜂蜜。可调入各种饮料及食品中服用,香气淡雅,口感清甜,但切忌沸水冲服。密封储藏于阴凉干燥处。(贵州夜郎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译文:Our product is free from any additives and it can be used as sugar or jam.

Cautions:Don not put it into boiling water directly.

Storage:Well capped without any exposure to direct sunlight or moisture.

改写以翻译目的为基础,符合连贯和忠实原则,对原文的信息进行较大的、语篇上的调整和改动,突出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其符合预期读者的阅读习惯、逻辑思维习惯。在改写过程中,重点不再是语义或形式对等,更强调的是译文对读者产生的语用效果,得到理想的译文,这也是可行的翻译策略之一。

翻译这段话时,要明白企业想告诉预期读者什么,读者又想从原文中获取什么信息。第一句,产品是什么(product);第二句,使用方法(usage);第三句,注意事项(cautions);第四句,储存方式(storage)。找到核心的相关内容,译者可以对这段话进行改写,让目标读者一目了然。例如从原句“可调入各种饮料及食品中服用,香气淡雅,口感清甜”中可以得出关键信息,即蜂蜜的两种食用方法,即糖sugar和酱jam。译者对原信息提取加工,这样不仅能有效传达原文信息,更有利于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贵州企业得到更多走出国门的机会,企业外宣翻译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贵州企业的形象和对外交流。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着力突出原文主要信息,以读者为中心,采用化繁为简、阐释说明、语篇重组等翻译策略,使信息更有效地传递,达到企业宣传和推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

[2]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2.

[3]洪明.企业外宣广告翻译的目的论维度[J].外语学刊,2006(5):104.

[4]贾文波.文本功能对应用翻译的策略主导[J].中南大学学报,2004(3):380.

[5]廖晟、瞿贞.从目的论视角解析吉祥物“福娃”的英译[J].上海翻译,2006(2):56.

[6]孙雪瑛,冯庆华.目的论视域中的企业外宣翻译[J].外语学刊,2014(4):98.

[7]杨姝.Cultural Discrepancies Multiply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J].海外英语, 2016(20):134-136.

[8]Vermeer Hans J.. 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e[J]. 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87(2):25-33.

项目基金:本文系2019年度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自筹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角度的贵州企业之“走出去”研究(编号:2019zc120)之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目的论一带一路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