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体育人口结构研究述评

2020-11-24 11:57马德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力体育运动学者

马德浩

体育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时间、一定地域,以增进身心健康或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以身体活动为共同标志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1]。根据人口学的定义,体育人口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育人口中各种自然的、社会的人口特征分布状况,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阶层和区域等结构[2]。对于体育人口结构的研究,不仅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理论问题,也是政府制定其体育政策所重点考虑的现实依据。基于此,对国外体育人口结构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旨在促进我国体育人口结构研究的建议。需要说明的是:在国外有关体育人口结构的研究中,根据其涉及体育人口结构多少,可划分为对体育人口多个子结构进行整体分析的研究以及对体育人口某一子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根据研究目不同,又可划分为政府主导开展的研究以及学者自发开展的研究。其中,政府主导开展的研究侧重了解本国或地区体育人口多个子结构的概况,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学者自发开展的研究侧重探析体育人口某一子结构问题,为更深入地进行理论探讨。基于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的考虑,在对体育人口多个子结构进行整体分析的文献综述上重点梳理政府主导开展的研究,在对体育人口某一子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文献综述上重点梳理学者自发开展的研究。

1 对体育人口多个子结构进行整体分析的研究

1.1 欧美国家政府主导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

从2007 年起,美国体力活动委员会(Physical Activity Council)每年都会调查美国居民参与体育、健身和休闲活动的情况,并形成研究报告,为政府制定体力活动促进计划提供参考。以《2018 年全美体育、健身和休闲活动跟踪研究报告》为例,其由美国体力活动委员会协同8 个相关行业协会完成,其会员可在线共享数据。该报告调查的样本量为30 999人,涉及不同性别、年龄、收入、种族、家庭、区域等,主要通过网上在线调查完成[3]。其结果显示:美国6 岁及以上人口体力活动活跃比例为72%,但与2016 年相比,其进行体力活动的频次呈减少态势[3]。该报告根据活动负荷和年活动次数将体力活动类型划分了5 个水平,即没有体力活动、进行中低强度体力活动、全年进行1~50 次高强度体力活动、全年进行51~150 次高强度体力活动、全年进行151 次以上高强度体力活动[3]。此外,其还重点关注了4 个人群的体力活动水平,即Z 世代、千禧世代、X 世代、婴儿潮世代。

从2005 年开始,英格兰体育理事会每年都会进行活力生活的调查,以为政府制定体育发展战略服务。该调查数据面向社会开放,学者或民众可通过在线申请获取数据。以2017 年发布的《成年人活力生活调查报告》为例,调查工作主要由英格兰体育理事会负责,调查的样本量为198 250 人,调查问卷通过信件邮寄、网络、面对面采访和电话采访等形式完成。其结果显示:2016 年5 月至2017 年5月,英格兰成年人口(16 岁及以上)体力活动活跃(每周参加150 min 以上的体力活动)的比例为60.6%,体力活动不活跃(每周参加30 min 以内的体力活动)的比例为25.6%[4]。该报告特别对残疾人群体的体力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无限制性损伤的残疾人群体体力活动活跃比例为65%,有1 种损伤的残疾人群体体力活动活跃比例为51%,有2 种损伤的残疾人群体体力活动活跃比例为45%,有3种及以上损伤的残疾人群体体力活动活跃比例为36%[4]。

欧美国家除定期地对本国参与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的人口进行调查外,也积极地制定了各种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来促进公民参与体育运动。比如美国于2010 年颁布了《全国体力活动计划》,该计划由公共健康、医疗保健、教育、交通、公园、工商业、非营利组织和大众传媒等8 个领域的建议组成[5]。此外,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还先后颁布了《健康公民1990》《健康公民2000》《健康公民2010》和《健康公民2020》等计划,并提出明确的、可量化的目标。英国也于2000 年颁布了《关于全民体育运动的未来计划》,旨在优化体育运动设施,鼓励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随后颁布了《英国2012-2017 年青少年体育与社区发展战略》,旨在帮助青少年从学校体育向俱乐部体育过渡[6]。伦敦奥运会结束后还颁布了《2012 年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遗产”规划》,旨在传承伦敦奥运会理念,改造奥运会场馆设施,以方便居民参与体育运动。

1.2 大洋洲和亚洲国家政府主导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

2014 年以前,澳大利亚的居民体育参与情况调查主要由统计部门负责。2014 年以后,交由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负责。以2017 年发布的调查报告为例,其通过电话调查和网络调查两种形式完成,样本量为23 600 人。该调查的创新之处有:一是首次将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数据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二是强调数据的及时性,每隔6 个月对数据进行更新;三是设计了多个更具广度与深度的主题,有助于深入探讨居民体育参与的相关问题[7]。该报告显示:2015 年10 月到2016 年9 月,澳大利亚15 岁及以上人口每周至少参与3 次体力活动的比例为59%,每周至少参与1次体力活动的比例为79%[7]。

日本自1996 年首次发行体育白皮书之后,每隔5 年修订1 次。白皮书内容包括体育人口发展动向、体育设施、体育俱乐部、竞技体育发展以及体育振兴计划等[8]。此外,日本笹川体育财团自1992 年起,每隔一年就会对日本居民的体育与生活方式进行调查。该调查也根据运动强度与频次,将体育参与类型划分了5 个水平:过去1 年没有参加体育运动;每年参加1 次以上体育运动,且每周参加体育运动不满2 次;每周参加2 次以上体育运动;每周参加2 次以上体育运动,且其中有1 次在30 min 以上;每周参加2 次以上体育运动,其中有一次在30 min 以上,且主观感觉运动强度为中等[9]。

大洋洲和亚洲国家也积极地制定了各种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来促进居民参与体育运动。比如《澳大利亚体育的未来》提出了发展全国性体育志愿者计划,鼓励退役运动员自愿加入社区体育的组织,加强社区体育和休闲设施建设等举措[10]。日本在《面向21 世纪国民体育振兴计划》实施5 年后,也公布了修订版的内容。修订后的计划提出了创立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全国代表大会、举办各都道府县级体育大会、在体育指导员制度中新增体育志愿者指导员类别等举措[11]。

总体上讲,世界上体育运动开展较广泛的国家在体育人口结构研究上存在着一些共性特征:一是普遍建立起了定期对本国参与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的人口数量与结构进行调查的机制;二是注重调查数据的及时性,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基本是每年进行一次全国性调查;三是注重结合运动强度、频次以及时间对体育参与水平进行更精细化的划分,以有助于其民众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目前处于什么样的体力活动水平;四是注重对人群类型的划分,尤其是关注对特殊人群的调查,进而提升政策干预的针对性;五是重视不同区域人群体育参与情况的研究;六是强调调查数据要为政府制定体育发展战略服务;七是注重调查数据的开放性;八是注重多种调查手段的结合,尤其是重视网络在线调查手段的应用。

2 对体育人口某一子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

2.1 对体育人口年龄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

在对体育人口年龄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中,国外学者除关注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育参与现状外,更关注对影响不同年龄人群体育参与原因的探究。比如Gould D[12]指出除享受比赛乐趣外,增加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原因,如果他们感觉自己的运动技术不如同伴,可能会因受到挫败而退出体育运动。据统计,美国有54%的6~17 岁青少年至少参加了一个有组织的运动队,但有70%以上的参与者在中途退出了青少年体育计划[13]。此外,HarrisDS 等[14]以40~59 岁男性居民为样本,将其分为体育运动参与组与非参与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参与组成员大多在年轻时就经常参与体育运动,而非参与组成员大多在年轻时并未经常参与体育运动,说明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体育习惯会在中老年阶段得到持续。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影响不同年龄人群体育参与的原因是多元的,其中自我成就感的获得程度在青少年参与有组织的体育比赛上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体育习惯对于个体保持终身体育有正向影响。

2.2 对体育人口性别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

在对体育人口性别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中,国外学者除关注体育参与的性别差异现状外,更关注制约女性体育参与的因素。比如Woods RB[15]认为美国体育参与中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在20 世纪70 代仍很严峻,当时有370 万男生参加高中校队比赛,而女生仅为29.5 万人。直到1972 年,美国通过《教育法修正案》后才得到改善。Coakley J[16]认为美国女性体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财政削减使得增加女性体育项目难度加大,女性收入普遍低于男性的现状也会影响女性的体育参与。也有一些学者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探究了大众文化对女性体育参与的影响。比如Duncan MC[17]通过对女性在体育杂志中展现形象的分析,描述了女性媒体形象被建构的过程,认为媒体对女性运动员形象的刻画是以男性主义为中心的,这其实是对女性体育参与动机的抑制。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与男性相比,女性人群在体育参与上仍面临着制度、文化、收入等方面的限制,如何更好地促进女性人群的体育参与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

2.3 对体育人口家庭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

在对体育人口家庭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中,国外学者除关注家庭体育的开展现状外,更关注家庭体育行为的传递性及其机制。比如Cislak A等[18]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家庭体育行为具有明显的代际传递效应,随着父母体育参与率的增加,其子女的体育参与率也会增加。Bois JE 等[19]也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父母支持对子女体育参与的影响,得出:母亲对孩子运动能力的信念能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活动,父亲的这种信念能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活动。此外,也有学者探究了家庭体育环境对子女体育参与的影响,比如Sirard JR 等[20]着重探究了家庭体育器械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发现:家庭电子媒介的拥有情况与青少年静止性活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家庭体育器械的拥有情况与青少年静止性活动时间呈负相关关系。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家庭体育锻炼行为具有代际传递效应,父母支持以及家庭体育环境改善有助于促进子女参与体育锻炼。

2.4 对体育人口阶层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

在对体育人口阶层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中,国外学者除关注不同阶层人群的体育参与差异外,更关注阶层分化、认同、区隔与体育参与的相互关系。比如Veblen T[21]较早地论述了体育人口中阶层分化的原因,认为:不同阶层人群会通过一些消费符号在阶层中寻找认同,体育参与是展现这种认同一种方式。Wilson TC 等[22]探究了导致阶层分化的资本要素对体育参与的影响,认为:社会阶层越高的人群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就越大,而且拥有文化或经济资本最多的人群最有可能参与体育运动。Eiten DS 等[23]则调查了不同阶层人群在运动项目选择以及参与形式上的差异,得出:社会上层人群更愿意亲身参与体育运动,而中下层人群则更喜欢观看;社会上层与中上层人群更愿意从事个人运动项目,而中下层人群则更喜欢集体性运动项目。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体育参与在阶层认同与区隔上具有标识意义,这也导致不同阶层人群在运动项目选择以及参与形式存在差异。

2.5 对体育人口区域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

在对体育人口区域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中,国外学者除关注不同区域人群的体育参与差异外,也更关注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比如Rind E等[24]对英国不同区域居民的体育参与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英国北部地区居民的体育参与频度和锻炼强调要弱于南部地区,呈现出从北向南依次减弱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北部与中部地区在20 世纪70 年代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在就业结构上偏向于体力劳动,阶层结构也偏向于工薪阶层,南部地区的就业结构偏向于脑力劳动,阶层结构偏向于中产阶层。而在体育参与意识、有闲时间和经济条件上,工薪阶层比中产阶层要差一些。Martin SL 等[25]则通过对美国4 个主要区域的调查得出:在南部地区,居民体育参与程度与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呈现为正比例增长态势,但这种态势在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表现的并不显著,甚至在西部地区呈现出相反的状态。基于这种研究结果,其认为将城市化水平作为影响居民体育参与正因素的传统做法应受到质疑。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不同区域人群体育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其就业结构和阶层差异相关,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总之,在对体育人口某一子结构进行聚焦分析的研究中,国外研究特点的主要包括:一是强调从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族等多个维度分析体育人口结构问题;二是强调研究对象选取的精细化,重视对特殊群体体育参与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三是强调从实证的角度对体育人口结构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重视较复杂统计方法的合理运用,并强调对影响实证研究假设的相关变量进行有效控制;四是强调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重视民族志、口述史、结构性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

3 对我国开展体育人口结构研究的建议

3.1 对我国政府主导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建议

(1)缩短调查周期,重视多渠道调查手段的使用以及数据的开放性。与国外政府主导开展的研究重视时效性相比,我国从建国到现在只进行过四次全国范围的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时间间隔较长,政策反馈及时性不足。建议在缩短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间隔周期的同时,每年采取抽样调查的形式及时地了解体育人口结构的新变化,并重视综合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多渠道完成调查,提高数据的开放性。

(2)注重结合运动强度、频次以及时间对体育参与水平进行精细化划分。与国外政府主导开展的研究重视多类型体育参与水平划分相比,我国的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报告,虽然也对运动频次、强度分别进行了统计,但并没有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更精细化的体育参与水平划分,对于国民体育锻炼的目标指导性相对较弱。建议在开展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中,注重体育参与水平的精细化划分。

(3)注重对人群类型的划分。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家经验,根据我国历史发展阶段性特点,重点关注独生子女一代、文革一代等群体的体育参与情况。而且,我国拥有庞大的残疾人群体,建议对该群体体育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其患有的限制性损伤情况划分若干人群,以提高政策干预的针对性。

(4)加强对不同区域人群体育参与情况的研究。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重视不同区域人群的体育参与情况调查相比,我国最近一次发布的《2014 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并没有对不同区域人群的体育参与情况进行说明,为了给区域政府提供更清晰的体育参与情况反馈,建议加强对不同区域人群的体育参与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2 对于国内学者自发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建议

(1)重视跨学科理论的借鉴。国内学者自发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更多地是“就体育论体育”,相对地缺乏对其他学科的理论借鉴。而国外学者更倾向于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分析体育人口结构问题。为了丰富研究视角,加强学科互动,建议国内学者在进行体育人口结构研究时,注重对经济学、人口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借鉴。

(2)进一步细化研究对象。国内学者自发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整体上呈现出研究对象偏宏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调查区域范围大、人群覆盖面广两个方面。而国外学者在研究对象选取上则相对微观且更精细化,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也更具针对性。建议国内学者在进行体育人口结构研究时,要从区域范围、覆盖人群等角度进一步细化研究对象。

(3)加强实证性研究。国内学者自发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多倾向于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描述性分析,而国外学者更强调通过实验法进行实证性分析,且多采用模型构建、多因子分析等较复杂统计方法。建议国内学者在进行体育人口结构研究时,一方面要加强实验研究,另一方面是注重复杂统计方法的科学运用。

(4)注重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国内学者自发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多停留在思辨层次,而国外学者则更强调民族志、口述史、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现实,建议国内学者在进行体育人口结构研究时,注重质性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

猜你喜欢
体力体育运动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学者介绍
呆呆和朵朵(13)
人类的收留
水下作战用啥枪
男子体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