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的研究

2020-11-24 13:10汪艳将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0期
关键词:肥胖率强度青少年

汪艳将,刘 超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1 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1)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需求;(2)对疾病的抵御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2 威胁健康的因素

在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非传染率的报道中显示,非传染疾病的死亡率占所有死亡率的83%,这些疾病主要来源于大型癌症、心脑血栓疾病、糖尿病等。《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指出,2015年的青少年以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将近20%,糖尿病患病率将近10%,堵塞性肺病患病率为11%。2013年全国肿瘤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与乳腺癌分别居男、女性发病首位。2012年成人超重率为7.1%,青少年肥胖率为4.5%,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6.5%。报告中显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包含吸烟、酗酒、锻炼不足、垃圾食品摄入太多等不良生活习惯。2010年世界卫生报告指出,身体活动不足已经成为造成死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尽快改变这种生活方式,越早改变就越早获益,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因为青少年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期,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维持更好的身体健康。

3 身体活动与健康之间的“互补效应”关系

身体活动的学术范畴相对于体育锻炼、健康促进的范畴运用更为广泛。在全球卫生数据报告中,身体活动不足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造成全球死亡率的四大风险因素之一。无论是在身体健康方面还是心理健康方面,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都会对个体的健康状况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指出,每周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不仅有益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可以促进社会交往以及增进人格品质等。且随着身体活动量的改变与增强,对青少年的心血管能力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抵抗各种疾病侵袭的风险。美国体育学专家与中国相关专家通过对700名青少年(556名男生,年龄平均为13±2岁)进行了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发现,中等强度与低强度的身体活动对青少年的心肺功能与BMI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得知,通过适当的控制或者增强青少年的身体活动能有效增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质并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

4 肥胖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

有数据显示,自1975年以来,世界肥胖人数增长了近3倍。2016年,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有19亿人超重,其中6.7亿人为肥胖,成人以上有39%超重,且13%为肥胖。并且有数据显示,世界上死于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多于死于体重不足的人数,世界卫生组织也就此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并在实施中。首都体育学院贺刚教授研究发现,超重或者肥胖青少年或者儿童较正常体重率比较已成倍增加。我国的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情况呈下降趋势,总体结果为骨骼增长不断提高、营养状况越来越好、常见疾病患病率下降态势明显、身体素质滑坡、肺功能降低、视力下降率增高、超重肥胖增多。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肥胖率不断增高,有研究发现,适当的身体活动能够有效减少肥胖的发展。据研究,每天进行30 min的高等强度身体活动与每天进行15 min的中等身体活动强度相比,所患肥胖率的风险比是1.5∶1,也就是说,随着身体活动强度时间的增加,学生的肥胖率确实有所延缓。45 min的身体活动和60 min的身体活动所带来的效益比值为0.18和0.22。

5 身体活动的分类

身体活动是由骨骼肌做功引起的、能量消耗高于基础水平的身体活动行为,是指有机体在外界的刺激下产生了应激反应。贺刚教授认为,身体活动行为就是相对稳定的身体活动特征和模式。身体日常活动划分为运动锻炼、通勤、家务劳动等;按发生的时间划分为休息日、上学日、工作日、上学时段、结束时段、课外放松等;按强度可以划分为应激强度训练、唤醒强度身体训练、低负荷身体强度训练(1.5~2.9 mets)。静态行为小于1.5 mets,睡眠行为小于0.95 mets。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青少年每天应从事1h及以上的中强度身体运动。加拿大学者提出,青少年每天应进行50 min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应进行数小时强度较低的身体活动,并保证9~11 h作息规律的连续睡眠,且少于2 h屏幕时间。中国学者指出,青少年需要进行大于等于60 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大于等于3 h的有氧身体活动,增加骨骼肌的抗阻活动,视屏时间小于2 h,减少因课业任务繁重缺乏运动行为,课间应进行适量的放松。

6 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能力现状

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16岁以上青少年的静坐时间为5~8h,且年龄越大静坐时间越长。 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估报告》指出,在将近12万名青少年中只有近30%的青少年体质达到优秀,有13.1%的青少年能够每天进行50 min以上的训练与活动,有92.3%的青少年每天至少静坐3 h以上(包括视屏和作业时间),且青少年身体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

7 青少年身体活动对青少年的促进与影响

贺刚认为,应干预青少年的身体活动行为,而不仅是身体活动本身。干预的思路分为2种:(1)自上而下,先设计后行动;(2)先实践后总结。行为是极其复杂的,这种方法总结为2种:(1)流行病学方法。流行病学在人群中研究疾病、身体状况的指数、身体负荷的离散程度及其相关处理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策略。(2)行为流行病学方法。行为流行病学方法分为4个阶段:(1)建立行为健康模型;(2)研究检测方法;(3)确定影响行为的因素;(4)改变行为的干预方案。他认为,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教育水平、学校体育活动、家庭社区的安全性及全民健身观念是否过强。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只要学会学习文化课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与社会进步发展背道而驰的,是不被认可的。随着国家与政府的大力倡导,学生的身体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与提倡,如新课程改革开始强调“身心合一”。这种提倡是很明确的教育方针,有效的身体活动确实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21世纪以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身体活动对学生的学业影响更加明显。有研究表明,身体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但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只有长期并且有规律的身体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灰质与白质发育的完整性。

8 青少年身体活动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弥合

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研究中,体育健康促进的概念能够达成一定的共识,理论研究的开展日渐丰富,从模式构建的探索到干预策略的对比分析、理论溯源及框架构建,实践研究以干预实验为主,通过对比干预组与对照,通过对比干预组与对照组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促进结果,可为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检验提供有效方案。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较为单一,缺乏学科综合性;实践研究较少有大样本的实验研究,评价系统性不足。今后的研究应更多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在实验设计、评价上更注重系统规范,并有效推动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构建、方案的设计与检验。

猜你喜欢
肥胖率强度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求电场强度的新方法お